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第一个明确提出和论证了行先知后说”。多年来我们的许多教科书和专著都用“行先知后”来表述王夫之的知行观,把它当作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代表性论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王夫之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都做了批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个批评推论出王夫之主张“行先知后”说,而应从这个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神概括,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把"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以"明理"为目标,以"导行"为方法,在明理导行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的是"知行"而不是"言行".在先秦历史中,"言行"作为一对范畴要比"知行"出现得更多."言行"与"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讨论.在孔子那里.言与行,学与行,知与行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孔子重视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否.言行问题归根到底也是知行问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化,使"言"、"行"有了哲学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知行观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尤其在其晚年受颜李学派经验主义的影响加之极端的反教条主义,使其知行观发生了反复和歧变,表现在割裂知行关系,强调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定毛泽东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行观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守仁非常关心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认为户籍控制、乡规民约、学校教育、个人修养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王守仁的社区管理思想呈现出自我管理、目标管理、道德管理的特点。在强化社区管理的今天,王守仁的社区管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行统一,是学校德育工作原则,要求学生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知与行的严重背离。对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情况进行理性描述,同时探求分析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原因,以期寻求找到解决大学生道德问题、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毛泽东"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和师德思想从其““““心学““““理论出发,主张教育要“致良知”,达到“明人伦”;提倡“知行合一”,“自求求自得”,倡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还重视社会教育和儿童教育.许多有见地的师德思想值得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实际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这是作者为<中国学习思想通史>写的一篇<序>.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儒学思想为主导的,以经典为学习文本的、诸子与释道为补充的多元并存的形态.现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为背景的,以批判传统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特征的创新形态.而古代与现代有继承而不可截然分割,又有明显的区别.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学习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模式,分而言之,它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人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是智慧之境;知行观是中国学习思想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学习思想中贯穿着一条王官之学与民间之学互动、感应、消长的规律;史官文化形态是中国学习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学习思想统摄多个学科,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知识论与智慧论内涵的研究课题.现代化要求学习从个人行为转变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朱熹与王阳明建构了具有不同理论视野的哲学体系。若单就知行关系而言,王阳明知行本体、知行合一说对朱熹知先行后、行重于知、知行并进的继承要大于批评;若关联本体论、工夫论而言,王阳明对朱熹知行观的批评则要大于继承。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透显理学与心学的理论宗旨和理论特色,深化对理学与心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专家。戴震治诗主要通过博考百家,识断精审,从而取得同位同声通义、假借等开创性的音韵成就,启发引导了后人的研究。戴震的学术追求成为一代学术思潮,同时他的治学方式也影响了清代学术走向。  相似文献   

12.
晚明是小品创作走向自觉的辉煌时代。生活在晚明的徐渭,其小品创作不仅在数量上甚丰,而且在质量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晚明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小品远出七子派,上继唐宋派余绪,下开公安派先声,陆云龙编辑出版的《皇明十六家小品》将其推举为第一家;晚明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袁宏道更是发出今耶古耶的激赏,认为其文章在明朝数得上第一。更为可贵的是,其小品在创作上有自己明确的审美取向,倡导彼之古者即我之今,彻底否定复古主义,强调本色,追求新奇。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以及对宣传工作者的要求,强调宣传工作要用改革和创新的观点,要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把社会效益做为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证清末长沙数学学派的兴衰及其成员的活动情况。方法 献资料考证。结果 收集整理了该学派及其成员的活动史料,介绍了该学派的形成、发展过程及数学成果。结论 肯定了该学派的学术思想和在中国近代数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边连宝是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学者。他出身于文学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深爱杜诗,一生命运坎坷。其思想以儒家为主,性情耿介,淡泊名利。边氏著述丰厚,蔚然大家,其中《杜律启蒙》是他的一部力著。该注本体现了边氏一整套注疏理论,重视分析杜诗艺术,文字通俗易懂,注解方式不拘一格,妙解新见迭出,颇具诗人眼光。另外,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批评原则。是明清时期众多杜律注本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从何其芳建国后的文学批评实践来看,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其文学批评的特点可概括为“泛意识形态化”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7.
莫理循是一位活跃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中心舞台、影响颇大的外国人。在清末新政时期,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报道中国的改革,称其把衰弱的中国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作为一名“具有最佳英国殖民者特征”的外国人,他对新政的观察有着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与实践研究》是邱若宏教授最近出版的一部学术精品力作。作为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科技思想与实践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具有多方面创新性和特色,且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并阐述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树民以考证为基础,对清代学术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编校整理了一些清代学者的文集,撰写了多篇有关清代学者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此外,王树民纵论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他认为清代学术是以经学为主而以史学为从的经史之学,肯定了乾嘉学者的研究方法。王树民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晚清今文学派在政治、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在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积极主动地推广新式学堂,废除旧的科举制度,规划学堂管理,兴办留学,培养科技人才。这些举措不仅对袁世凯本人地位的巩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清末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甚至整个清末新政的走向也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