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Mn(HSal)2·2.5H2O(HSal=o-OHC6H4COO);XRD确定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8935(4)nm,b=6.1790(2)nm,c=17.3256(1)nm,β=114.93°,V=1.8382(3)nm3,Z=6,Dcalc=1.775kg/dm3,Dexp=1.769kg/dm3;IR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羧酸根与Mn2+是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样品的热分解实验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为Mn(HSal)2·2.5H2O90~160℃Mn(HSal)2180~270℃MnSal+H2Sal;MnSal290~335℃MnO+有机化合物.+2.5H2O;Mn(HSal)2  相似文献   

2.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2种苯甲酸铝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DTG和DTA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TG、DTG、DTAI、R、XRD、FABMS表征了热分解产物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苯甲酸铝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分2步进行:第一步失去水分子成为苯甲酸内盐;第二步苯甲酸内盐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有机化合物,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9,10-蒽醌等.  相似文献   

3.
用半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苯甲酸铜,用热重分析法(TG、DTG)研究了它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结构表征.苯甲酸铜的分解过程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失重23.7%;第二步失重29.0%,主要产物有二苯甲酮、联苯酰、氧化铜等.  相似文献   

4.
苯甲酸锰的合成及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半固相反应合成了苯甲酸锰,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确定它的组成和晶体结构,它属单斜晶系,为层状结构,用DTA和TG研究了它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热分解产物。苯甲酸锰在空气中一步分解生成氧化锰,在氮气中除分解生成氧化锰外,生成的气相凝聚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二苯甲酮和三苯甲烷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无水苯甲酸铜 ( )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 / C,晶胞参数 :a=1.0 96 1nm,b=1.2 2 15 nm,c=2 .0 35 8nm,β=90 .82°,V=0 .2 72 5 nm3 ,Z=4.用日本岛津 IR- 435型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吸收光谱 ,并对各吸收带进行分析和归属 ,讨论了羧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 .  相似文献   

6.
采用快速高效的超声化学法合成一种纳米片状的多金属氧酸盐(碱式钼酸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光催化联合作用研究了碱式钼酸铜对刚果红(CR)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纳米片状的碱式钼酸铜对CR有很好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含铜废渣为原料,采用氨浸、催化氧化、蒸馏、结晶的工艺制备碱式硫酸铜,探讨了氨浸机理,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氨浸工艺条件,并对蒸氨等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钨磷酸铵、钼磷酸铵两种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微粒,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形状分别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多金属氧酸盐都为Keggin由结构,晶粒大小分别在32nm和34nm左右,形成纳米微粒后,两种杂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苯氧乙酸铜的微波固相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研究了乙酸铜与苯氧乙酸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发现微波辐射条件下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比传统加热条件下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加快了4至28倍,采用单变量法找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80W,照射时间为15min,乙酸铜与苯氧乙酸物质的量比为1:2的条件下,产率量高。将铜盐、配体和配合物用于柑桔溃疡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完全抑制病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110mg/  相似文献   

10.
陈兴娟 《应用科技》2001,28(4):35-36
采用苯甲酸铅做固化剂,通过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红外光谱及DSC曲线分析,认为苯甲酸铅是一种催化型固化剂,它与环氧树脂混合后首先形成过渡状态,然后按双分子亲核取代(SN2)机理进行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双二硫代吡咯烷基铜的固相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题化合物用低热固相合成。其单昌经X射线结构分析,获得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48(2),b=0.806(1),c=0.638nm,a=104.82(1),β=94.10(2),r=76.59(2)o,v=0.3617nm^3,z=1,Dcal=1.63g/cm^3。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所有非氢原子的座标参数和各向异性热振动参数经全矩阵最小二乘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1=0.050  相似文献   

12.
碱式碳酸钴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钴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钴为钴源,碳酸铵为沉淀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经水热处理制得片状碱式碳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式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进行处理制备四氧化三钴,并用热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式得到的四氧化三钴形貌不同,将前驱体于450 ℃煅烧3 h得到直径约为40 nm,长约为100 nm的球链状四氧化三钴;而采用二段热处理方式即将前驱体于400 ℃煅烧1 h,再于800 ℃煅烧2 h时,得到类球状的四氧化三钴.  相似文献   

13.
以FeCl2·6H2O,CoCl2·6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用流变相法合成草酸盐先驱物,将先驱物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得到面心立方结构的CoFe2O4。实验结果表明,CoFe2O4的电化学性能因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循环稳定性因热处理温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用TG-DTG技术研究了一水合乙酸铜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其分解过程主要由2步组成.运用Popescu提出的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2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15.
用固相反应法,由Na4P2O7.10H2O、Na2MoO4.2H2O和MoO3合成了新型杂多酸盐配合物Na24P2Mo22O83,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手段确证,新配合物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4774 nm,b=1.1896 nm,c=1.1042 nm,属D42-P212121(No.19)空间群.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SEM照片显示AACH晶粒的平均直径为0.3μm,平均长度可达15μm的纤维.AACH经高温裂解只获得了平均粒径60 nm左右的等轴氧化铝颗粒,没有获得氧化铝纤维或者晶须.分析认为本实验所获得AACH纤维系由6nm左右的AACH纳米晶作为结构单元通过超分子自组装而得到的超分子纤维,而并非单晶的纤维,因此,AACH在经过高温裂解后只能形成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17.
合成得到了1,10—啡咯啉—5,6—二酮,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图谱的分析能够较好的说明已经得到了目标产物,同时采用热重谱图与键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10—啡咯啉—5,6—二酮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甲醇铜、乙酰乙酸乙酯铜的合成条件温和,实验表明:甲醇铜是含甲氧基桥键的二聚物,乙酰乙酸乙酯铜是铜的乙酰乙酯络合物。甲醇铅的活性比乙酰乙酸乙酯铜高,但甲醇铜易水解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乙酰乙酸乙酯铜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比甲醇铜大得多,乙酰乙酸乙酯铜可以代替甲醇铜用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20.
纳米铜粉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溶液中采用还原法制备出粒度约20nm的晶态纳米铜粒子.采用研磨复合法制备出纳米铜与微米高氯酸铵的复合粒子.DTA用来研究纳米铜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其结果表明:纳米铜粉能够使高氯酸铵低温和高温放热峰温度分别降低35.1℃和130.2℃,并且使高氯酸铵的表观分解热提高了172.7%,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作用.同时,探讨了其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