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涛  梁忠  王世骐  侯素宽  李强 《科学通报》2010,55(34):3302-3309
乌兰花哺乳动物群发现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晚中新世红土剖面底部.中国的红黏土堆积相当广泛,其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山西、陕西、河南和甘肃都有众多化石地点.蒙古高原也是新近纪沉积非常发育的地区,尤其是在内蒙古中部,已建立起哺乳动物群序列.乌兰花动物群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序列,并且对于三趾马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和红黏土的气候环境背景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乌兰花动物群中的化石种类大多数与保德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也有一些与保德动物群相比在系统演化水平上稍高,可能代表比后者略晚的地质时代,其年龄约为距今7Ma.乌兰花动物群的组成表明,当时该地区周围可能是典型的温带稀树草原环境,为确定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东西分区的界线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新近纪三趾马动物群生态序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云翔  岳乐平  曹红霞 《科学通报》2001,46(14):1196-1199
新近系红黏土所含动物群生态类型和生态序列表明,7.4-6.1Ma时期黄河中游三趾马动物群以高冠型和混合型动物为主,代表着变化幅度较小的半干旱草原-疏林草原环境。从5.3Ma开始有一次明显暖湿期,出现大量林栖低冠型动物,甚至在某些动物群出现猿类及爪兽等。3.4Ma时期动物群是典型干燥草原气候条件下的动物组合。动物群生态序列变化显示上新世的自然环境较晚中新世干旱化程度有明显增强。与动物群性质同步变化的红黏土黏粒胶膜含量是比较理想的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陕西府谷老高川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及时代分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95,40(5):447-447
保德期三趾马动物群目前在我国一百多个地点共发现200多种化石.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期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些化石均属同一层位.60年代以来,不同层位、不同生态类型的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及对一些动物分类及其进化水平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保德期动物群多层位的事实.1985年,作者等发现在陕西府谷老高川产有三趾马动物群化石,1986年起连续作了大规模采集,在同一地点采集到3个不同层位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数千件,所得材料丰富,保存较为完好,这在我国同期地层中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4.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88,33(6):449-449
王永焱1947—1948年在甘肃省武都县龙家沟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和龟化石。经本文前一作者整理鉴定,提出了该动物群属种名单。其中以三趾马、大唇犀和始柱鹿等为最多,其他有麒麟鹿类、剑齿虎、爪兽等,反映了以森林为主,同时也有草地和湖沼的环境。邱铸鼎补充了一些化石,并认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龙家沟动物群是华北晚中新世常见的动物群之一,其时代可与欧洲的吐洛里期、印度-巴基斯坦西瓦立克的那格里“带”或中国云南禄丰古猿层的时代相比。  相似文献   

5.
张云翔 《科学通报》1995,40(19):1782-1782
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着一套被称之为“三趾马红土”的红色地层,对其成因众说纷纭,其中以残积说和风成说为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作者对甘肃武都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的埋藏学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埋藏学结论,为该区“三趾马红土”的成因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该项工作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本文之目的是将这些新的看法及时公布于众,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甘肃发现中新世鸵鸟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连海  周忠和  张福成  王赵 《科学通报》2005,50(12):1286-1288
最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哺乳动物学家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工作时, 采到一件属于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型地栖鸟类的腰带骨骼. 经研究, 这一大型鸟类属鸵鸟类的一个早期代表, 可归入鸵鸟属(Struthio). 从中新世至上新世, 鸵鸟化石通常和三趾马动物群共生. 化石产出地区临夏新生代沉积盆地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地层保存连续完整[1,2], 产大量哺乳动物, 其中也含不少鸟类化石. 其生存环境为广阔的湿地和草原........................  相似文献   

7.
广西崇左江州木榄山智人洞古人类遗址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最近, 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及大量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木榄山智人洞哺乳动物群以江南象与初现的亚洲象及巨獏等组合为其特征, 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是典型亚洲象动物群的早期代表. 依动物群性质、地层对比及铀系年代测定木榄山化石智人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为距今约11万年的晚更新世早期. 该动物群主要由热带-亚热带型动物组成, 但木榄山动物群中森林型动物种类单调, 草地类型的动物相当多, 这表明当时的气候可能比以前干燥. 木榄山智人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及其环境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ca.15~17Ma)是新生代气候变冷背景下的一次短期气候温暖事件.由于缺乏陆相记录,目前对于该事件的研究多来自于海洋钻孔.本文对云南东南部的文山盆地湖相地层开展了高分辨率的古地磁定年(剖面厚约270 m)和地球化学研究(剖面厚约400 m).古地磁结果显示文山剖面上段约145 m为负极性,下段约125 m为正极性.参考邻近区域中新世湖相地层的沉积速率特征,我们推测这270 m厚的剖面沉积时间跨度至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初气候转寒事件的化石稳定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邓涛  ()薛祥煦  ()董军社 《科学通报》1998,43(17):1897-1900
研究了甘肃庆阳巴家嘴动物群以马科为主的有蹄类化石,根据牙齿釉质与动物取食草类之间的碳同位素富集关系,恢复了当地该地区草本植物中C3和C4类型所占的比例,表明以C3植物为主。C3草本植物适应于冷湿的气候,分析结果显示巴家嘴动物群生活的时期正处于冰期开始和夏季风退缩的临床状态,是第四纪初全球气候转寒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方小敏  张涛  张伟林  昝金波  宋春晖  戴霜 《科学通报》2019,64(11):1103-1105
<正>西宁盆地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生长的"前哨",也是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向中亚内陆干旱气候过渡的核心地带.盆地内堆积了厚层、几乎连续的以细粒河湖相为主的新生代沉积物,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以中国早中新世标准动物群——谢家动物群而著名.顶部河流阶地上覆盖了厚层风成粉尘堆积,它们详细记录了亚洲内陆干旱和东亚季风演化、动植物演替以及黄河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等重要信息.因此,西宁盆地的古生物气候地层学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谢家动物群以来,  相似文献   

11.
内蒙通古尔古生物考察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占祥 《科学通报》1987,32(19):1487-1487
通古尔是我国少数几个闻名于世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它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1928年发现的。1930年,他们在这一地区,又做过更大规模的发掘。 根据以往的研究,通古尔动物群共包括27种动物,其中以铲齿象最多,也最出名。由于化石门类较多,地层层序简单,时代清楚,通古尔动物群很快就被国际上确认为东亚中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三趾马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及其对高原隆起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万波 《科学通报》1979,24(19):885-885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这种影响更为直接。这是中、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探讨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及其隆起的过程等有关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仅从古脊椎动物学的角度,以三趾马动物群为依据,对隆起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GEOROC(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and Continents)是大陆和海洋岩石的地球化学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着重研究了全球新生代汇聚边缘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安山岩和玄武岩、洋岛安山岩和玄武岩、埃达克岩等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岩浆活动或在中新世开始活跃,或在中新世达到巅峰状态.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汇聚边缘岩浆岩发育,暗示板块俯冲作用强烈;裂谷岩浆岩大量喷发,表示发育与板块扩张有关的岩浆活动;洋岛岩浆岩迅速增加,指示下地幔异常活跃;埃达克岩广泛分布,表明许多地方受到构造挤压作用,导致地壳加厚.由此推测,全球在中新世可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全球性的岩浆事件.除此之外,全球中新世还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及黄土高原的形成、安第斯的抬升、地中海的干涸、全球荒漠化以及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发育等.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通常是相伴而生的,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中新世剧烈的岩浆活动与构造活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地壳加厚或隆起,形成的山脉、高原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影响了大气环流,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因此,研究中新世岩浆-构造-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是目前和未来一个需要地学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从全体数据出发,探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许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云翔  李永项  王薇  弓虎军 《科学通报》2009,54(21):3352-3356
在中国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及蒙新区三区交汇地带的秦皇岛地区洞穴堆积中发现具有明显的过渡区特征的山羊寨动物群, 动物群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 包含3个动物地理区的代表成分, 可与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华北区)、金牛山动物群(东北区)等进行对比. 在已鉴定的53种哺乳动物中, 有38种在中更新世周口店或金牛山动物群名单之列, 与周口店动物群相同的有29种, 与金牛山动物群相同的有25种, 与萨拉乌苏动物群相同的有7种, 分别占总数的76%, 66%和18%, 动物群组成特点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可能暗示着中国古北区的3个亚区在中更新世期间就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张睿  岳乐平  王建其 《科学通报》2006,51(7):842-847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连续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厚约192 m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位于乌伦古河北岸, 富含哺乳动物化石. 岩石磁学的实验表明, 该套河湖相沉积物特征剩磁的载体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 磁性地层分析确定的极性序列可与标准古地磁年表(GPTS)清晰对比. 此外, 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的层位位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界线之下, 而索索泉动物群层位恰位于此界线之上, 由沉积速率推算得到的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和索索泉动物群的大致年代分别为25.2和22.5 Ma.  相似文献   

16.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哲  胡杰  周传明  肖书海  袁训来 《科学通报》2004,49(14):1399-1402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黑色页岩中完好地保存了数量众多和分异度较高的海绵化石, 它们代表了早寒武世一个独特的、以底栖固着和滤食性方式生活的动物群, 命名为“西递海绵动物群”. 该动物群生活于浪基面之下含氧的静水环境中. 浮游藻类的繁盛和快速沉积形成了荷塘组黑色岩系, 充足的食物供给、缺少底栖自由取食动物的竞争、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的空白生境以及海水中氧含量垂向分层形成的选择压可能是导致海绵动物发生形态分异和个体大型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新发现的巨猿动物群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猿动物群是晚新生代十分重要的动物群之一, 深受科学家的关注. 最近在广西崇左生态公园三合大洞发现了包括似人似猿、巨猿、猩猩、长臂猿、中华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凤岐祖鹿、双齿尖河猪及小猪等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组成的巨猿动物群. 迄今, 它是我国境内地理分布上纬度最南的巨猿动物群. 依动物群性质及地层对比显示其时代属于早更新世. 动物群中由于出现较进步的武陵山大熊猫、貘类和巨猿等体型明显增大的动物, 表明其时序应晚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重庆巫山和广西柳城巨猿动物群, 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 磁性地层年代测定约为距今120~160万年. 该动物群基本上由猩猩、树鼩、南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 缺少北方类型, 应属于典型的热带森林动物群; 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 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的发现对划分我国的巨猿动物群的分期, 探讨其起源、演化特点、趋势和动因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是我国最早被报道且最为知名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此地区出土的哺乳动物群经常被作为我国南方第四纪古生物年代对比的标准,但该动物群的时代却因确切地点不明、层位不清等原因而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依据最近的调查结果和新发现,对这一区域哺乳动物化石群的分布和时代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新发现的大垭口裂隙动物群含Rhizomys troglodytes,Homotherium sp.,Panthera pardus,Stegodon orientalis,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esperotherium sinense,Sussp.,Cervavitus fenqii,Cervus sp.和Muntiacus sp.等,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期,证实了盐井沟地区存在早更新世的动物群.在否定"万县动物群"或"盐井沟动物群"作为盐井沟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生物地层学层位的同时,建议将大垭口动物群和平坝上洞动物群分别视为该地区早更新世中期和中更新世早期可资对比的生物地层学层位.  相似文献   

19.
黄迪颖 《科学通报》2012,(31):2933-2935
寒武纪棘皮动物特别是始海百合类近些年在我国陆续有报道,这些发现集中于贵州、云南等地,如凯里动物群、杷樃动物群、关山动物群等.本文报道了发现于辽宁省大连市寒武系馒头组的大量保存精美的始海百合化石,为棘皮动物早期演化提供新线索,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区域寻找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晚中新世气候变干事件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方小敏 《科学通报》1997,42(23):2521-2524
发现于南亚等地的晚中新世气候变干或生态转型事件是晚新生代地质历史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最近Quade等人将其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及由此导致的亚洲季风的形成相联系,而其他学者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能与著名的海洋磁极性6碳漂移事件和地中海蒸发成盐事件相关。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对全球中新世晚期一系列重大环境-生态事件序列和亚洲当代环境形成的理解,尤其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和亚洲季风的形成以及与此有关的中国北方和北半球大气粉尘的发生历史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