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的TNFα诱导基因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种快速而高效的分离差别表达基因的新方法-抑制消减杂交法,分离了在TNFα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中差异宾cDNA,并经反向Northern杂交试验证实。初步确认TNFα作用后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内一些分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了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根据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比、表观稳定常数以及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并用Chem3D软件对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包合形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为荆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mL∶g),乙醇与水的比例1∶3(mL∶mL),包合温度40℃,搅拌速度4 500 r/min;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的包合比1∶1;表观稳定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均为负值,说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此外,模拟的结果表明,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理想模型是胡薄荷酮的甲基端从β-CD的小口端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3.
藏荆芥挥发油对小鼠耐缺氧与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挥发油对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实验采用常压耐缺氧法测定小鼠存活时间;采用断头缺氧法测定小鼠张口喘气停止时间;采用游泳实验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实验结果发现,藏荆芥挥发油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和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明显延长力竭游泳时间,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藏荆芥挥发油具有良好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4.
荆芥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荆芥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荆芥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为30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时,荆芥挥发油得率为1.316 3%.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和薄荷酮.此外,还发现了荆芥挥发油中含有二氢茉莉酮、土曲霉酮等成分.为了提纯荆芥挥发油,首次采用了二级分离法.与一级分离法相比,二级分离法能够有效降低荆芥挥发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的含量,显著提高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三种唇形科植物紫苏叶、荆芥及广藿香用不同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冷浸法分别对紫苏叶、荆芥、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44种成分,其中7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石竹烯、细辛脑、芹菜脑、叶绿醇等,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种方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2%,2.7%,3.03%;从荆芥中共鉴定出50种成分,其中9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L-薄荷酮、胡薄荷酮、植醋酸等,三种方法挥发油的率分别为0.42%、2.47%和2.5%;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共鉴定30中化合物,其中9种共有成分,三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12%,1.48%,2.56%。不同方法提取的三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得率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及微量组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去卵巢后EAE大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去卵巢后10 d的E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EAE组、E2治疗组和佐剂组.E2治疗组在免疫后(post-inoculation,p.i.)0~5 d每日肌注E2(250μg/kg)一次.在p.i.6,8,10,12,14,16 d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和脊髓不同部位ICAM-1,IFN-γ的表达,并对EAE组ICAM-1和IFN-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EAE组相比较,在p.i.6~12 d,E2治疗组血清E2浓度升高,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体重减轻减少,发病率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p.i.10~16 d,E2治疗组ICAM-1与IFN-γ的表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EAE组ICAM-1与IFN-γ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E2能够有效抑制EAE,其抑制机制与E2下调ICAM-1,IFN-γ的表达进而促使Th细胞发生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IL-1α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可参与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及致热作用;可促进一些细胞增殖而抑制另一些细胞增殖.研究IL-1α长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效应,发现与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应阳性;形态学上细胞变得扁平、不规则,细胞质胀大,有些细胞出现双核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83.18%细胞停滞在G0-G1期,S期细胞减少;利用彗星电泳检测到被诱导衰老的内皮细胞DNA严重损伤.对IL-1α诱导内皮细胞衰老机理的探讨发现被诱导的衰老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而抗氧化酶活力下降且总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这就造成了细胞损伤并诱发导致了细胞的退行性变化,即衰老的发生.此研究为衰老的炎症假说在细胞水平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为抗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小鼠小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和血管间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小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氨磷汀腹腔注射干预组,采用6Gy 60Coγ-射线全身辐射,于第1、7、14天分批处死小鼠观察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实验组和氨磷汀干预组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辐射后实验组、干预组均可见明显黏膜下层微血管损伤,干预组损伤较实验组轻.辐射后第1天实验组、干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升高水平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第7天实验组各基因mR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第14天实验组、干预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即发生NF-κB、VCAM-1、ICAM-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辐射后微血管损伤中发挥作用,氨磷汀可能通过下调上述基因表达对微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种子为材料,探究不同含水量荆芥种子活力差异;经过人工老化处理,比较不同含水量荆芥种子之间抗老化劣变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荆芥种子由初始含水量10.04%降至7.11%~5.88%时,活力水平较高;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含水量在7.11%~5.88%的荆芥种子,活力指和发芽率数较高,表现较强的抗老化劣变能力;含水量为5.88%的荆芥种子活力指数最高,发芽率最高,POD酶活性较高,种子浸出液以及MDA积累量较少。降低荆芥种子含水量至7.11%~5.88%,能使种子维持在较高活力水平,利于荆芥种子的利用和长时间贮存。  相似文献   

10.
以紫苏叶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植物激素对紫苏叶愈伤组织诱导和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激素对紫苏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依次为2,4-D>6-BA>NAA>KT;对愈伤组织积累黄酮的影响依次为2.4-D>6-BA>KT>NAA;紫苏叶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 2.0 mg/L+2,4-D 0.5 mg/L+KT 0.6 mg/L+NAA 0.8 mg/L;经愈伤组织培养获得的黄酮含量最高达到3.925%,远高于自然界紫苏叶黄酮含量。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利用组培技术获得紫苏黄酮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白细胞和角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必需因子.角质细胞中ICAM-1表达的上调与多种皮肤炎症相关.中国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MBE)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类黄酮化合物,本文研究了PMBE对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的诱导型ICAM-1表达的影响.用1000 U/mL的IFNγ处理人的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24 h可以明显地诱导ICAM-1的表达.PMBE(40×10-6g/mL,24 h)预处理可以抑制IFN-γ诱导的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由此可以提示PMBE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对诱导型ICAM-1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对ICAM-蛋白表达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对ICAM-1 mRNA的抑制而实现的.这些结果提示PMBE具有治疗皮肤炎症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润肺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支气管TNF-α,ICAM-1蛋白及IL-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B的疗效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支气管炎组及慢性支气管炎 润肺口服液治疗组,每组8只.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通过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低剂量脂多糖制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TNF-a,ICAM-1蛋白及IL-8的表达情况.结果 熏香烟加气管内低剂量脂多糖注射可复制出较理想的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假手术组支气管上皮内可见TNF-α,ICAM-1蛋白及IL-8弱阳性表达;慢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TNF-α,ICAM-1蛋白及IL-8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周围的淋巴滤泡炎性细胞和肺泡间质细胞中可见强阳性表达;半定量图像分析显示,慢性支气管炎组TNF-α,ICAM-1蛋白及IL-8的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P<0.05),慢性支气管炎加润肺口服液治疗组的表达则明显弱于支气管炎组(P<0.05).结论 润肺口服液通过下调支气管上皮细胞中TNF-α,ICAM-1蛋白及IL-8的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是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穆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36-4138
AWP1含有A20样锌指蛋白结构域。在人乳腺文库中克隆了AWP1 cDNA序列。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明过表达AWP1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转录激活,并且AWP1与TNFα受体复合物中的TRAF2、IKKγ存在外源相互作用,为AWP1抑制TNFα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Ⅰ-胶原(COL-Ⅰ)的表达,用以研究ICAM-1在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组中,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于2、4、8周末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GF-β1与ICAM-1和COL-Ⅰ之间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和COL-Ⅰ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促进HLEC的粘附、增生和移行,从而在糖性白内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Ⅰ-胶原 (COL-Ⅰ)的表达,用以研究ICAM-1在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组中,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于2、4、8周末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结果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GF-β1与ICAM-1和 COL-Ⅰ之间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和COL-Ⅰ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促进HLEC的粘附、增生和移行,从而在糖性白内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白细胞和角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必需因子,角质细胞中ICAM-1表达的上调与多种皮肤炎症相关.本研究为了优化γ-干扰素(IFN-γ)诱导HaCaT细胞ICAM-1表达的条件,用不同浓度的IFN-γ诱导HaCaT细胞不同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ICAM-1表达.结果发现选用1 000U/mL的剂量诱导HaCaT细胞24h ICAM-1的表达是最高的.从而表明IFN-γ可以上调ICAM-1的表达,为后期药物治疗皮肤炎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56例血清中ICAM-1和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的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ICAM-1和TNF-α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p<0.05),不同组织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1水平、TNF-α水平无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6,p=0.000).ICAM-1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病理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CAM-1和TNF-α含量,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MGB1刺激组、依折麦布组(HMGB1刺激前10μmol/L依折麦布预处理)、CLI-095组(HMGB1刺激前1μmol/L CLI-095预处理).荧光定量分析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TLR4,ICAM-1、可溶性E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MSA法检测NF-κb-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HMGB1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活力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CLI-095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活力均明显低于HMGB1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刺激组的内皮细胞TLR4,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和CLI-095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MG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组内皮细胞NF-κb p65亚单位核位移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和CLI-095组较HMGB1组核位移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组ICAM-1、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依折麦布、CLI-095干预后可明显降低ICAM-1、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与HMGB1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可通过调节黏附分子(ICAM-1、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而有效抑制HMGB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效应,其机制与抑制TLR4的表达和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CUEDC1蛋白质是否参与了AP-1信号通路,首先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Flag-CUEDC1蛋白质,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研究了CUEDC1对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UEDC1能够显著抑制TNFα激活的AP-1转录活性,而对IFNα激活STAT3的转录活性没有影响,并且CUEDC1抑制AP-1转录活性影响是发生在TRAF2分子或者上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噬菌体展示载体pCANTAB5G8构建了随机十五肽库,根据转化率计算库容量为1.36×108.用PCR-SSCP检验了库的异质性.以固相包被亲和淘选的方法,经过4轮淘选和ELISA分析,得到了5个可与重组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对所展示的十五肽进行了序列分析.其中活性较高的噬菌体展示十五肽与ICAM-1的亲和常数约为7.87 ×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