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x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l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 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搭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3.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蚕豆重要数量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规律,以云122和TF42为亲本构建F_2遗传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_2代的株高、荚数、粒数、初荚节、茎粗、分枝数等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符合Model B-6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等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4.52%。荚数、粒数、初荚节3个性状均符合Model A-1遗传模型,为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53%、38.93%、70.56%,其中,初荚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率。茎粗和分枝数未检测到主效基因,为微效多基因遗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显隐性关系,对进一步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进行挖掘、定位。  相似文献   

5.
东北生态类型单雌蓖麻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单雌蓖麻单雌性状的基因为4对,其中3对为隐性重叠基因,用符号ai表示,Ai对ai为显性;另外一对为隐性抑制基因,用符号b表示,B对b为显性.纯合隐性基因bb对隐性重叠基因a1a1a2a2a3a3起抑制作用,使得a1a1a2a2a3a3bb(保持株)表现为正常两性株,a1a1a2a2a3a3BB(纯合型)和a1a1a2a2aa3a3Bh(杂合型)表现为单雌株.还有一组控制性转换的修饰基因,当温度过低或极高时,该基因才发生作用,从而使单雌蓖麻出现一些极端分离的比例现象.纯合型单雌株与保持株杂交,可获得全雌系.全雌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全为正常两性株,这样即可用全雌系、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蓖麻三系法制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牡丹主要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牡丹的育种实践。【方法】以牡丹品种‘凤丹’ב新日月锦’的F1群体为材料,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调查了F1群体的株高、冠幅等20个表型性状,对这些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20个表型性状在F1群体中分离广泛,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03%~63.49%。除花高、花瓣宽、花瓣长、果荚高外,其余16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花瓣长、果荚高外,其余18个性状间紧密相关。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冠幅、新枝数、果柄长、花径、开花时长、果荚直径和果荚高等8个性状均由微效多基因控制; 新枝长度、花朵数、花高、花瓣数、花瓣宽、蓇葖果数和单果荚种子质量7个性状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 叶长由两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 花瓣长受两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 叶宽、单果荚种子数量均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单果荚质量受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结论】牡丹杂交F1代20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且部分性状表现出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效应。研究为牡丹表型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旱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规律,基于旱黄瓜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旱黄瓜单性结实性进行了6家系世代(P_1,P_2,F_1,B_(1∶2),B_(2∶2),F_(2∶3))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旱黄瓜单性结实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符合D-0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31和7.73。B_(1∶2),B_(2∶2),F_(2∶3)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44%,39.65%,24.62%;B_(1∶2),B_(2∶2),F_(2∶3)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31%,0.00%,35.21%。  相似文献   

8.
水稻02428×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L18A及保持系18B和恢复系99AR144-1配置杂交组合,利用得到的F1、F2世代以及测交群体aBC1、bBC1和cBC1,对小麦AL型胞质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9AR144-1对AL18A的育性由2对主效核基因控制,F2代育性分离表现为15∶1,2对基因具重叠累加遗传效应;bBC1群体分离偏离3∶1.由此初步认为,AL型细胞质背景可能影响恢复基因通过雌配子正常传递.  相似文献   

10.
两个杂交组合中转基因小麦外源1Dx5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组合川89-107×B72-8-11b和绵阳26×B72-8-11b的亲本、F1、F2代,研究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结果表明:外源1Dx5基因在F1代中呈现显性,在F2代中呈现3(有):1(无)的分离,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遵从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杂交育种选择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磷钼钒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饲料中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的含量。在酸性条件下,磷酸与钼酸铵[(NH4)2MoO4]和钒酸铵(NH4VO3)混合试剂形成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74nm,摩尔吸光系数=e3.43×103 L·mol-1·cm-1,回收率为97.0%~101.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真空下用磷矿石无渣工艺制备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法讨论了不同压力下由磷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反应生成碳化钙制备磷的反应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常压下反应起始温度为1891K,而当系统残余压力在90~9Pa间,反应进行的温度降低为1423K~1320K.同时用磷酸钙与还原剂碳在真空炉内实验,得到了磷单质,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无剩余污泥外排的条件下,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时磷得到了高效去除,传统聚磷菌除磷理论无法解释此现象.为此,文中通过对系统的磷平衡分析及污泥中聚合磷酸盐和结合态磷化氢含量的监测,探讨无剩余污泥外排下磷高效去除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后在不外排污泥、连续曝气条件下连续运行38 d期间,出水总磷(...  相似文献   

14.
将生石灰作为除磷材料,用以处理含磷废水.在不同初始磷浓度含磷废水中投入不同量生石灰,测量出残余磷浓度,计算出生石灰有效利用率,得出生石灰能够较快且有效地从含磷废水中去除磷,且对高浓度含磷废水中有更好效果.通过pH在除磷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生石灰除磷机理,并借助FTIR等表征发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该材料在含磷废水中能够快速释放Ca2+和OH-,并与磷酸根离子发生混凝反应,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在催化剂氢氧化铯存在下,DMF做溶剂,室温、空气氛围中亚磷酸二乙酯与炔硒醚不是发生预期的加成反应,而是还原断裂Se-CsP键,得到相应的端炔和磷酸硒酯,收率89%~95%.考察了与炔及硒相连的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电性对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反应机理为氢氧化铯与亚磷酸二乙酯反应生成的(EtO)2P-(O)Cs+亲核进攻炔硒醚中的Se生成磷酸硒酯和RC≡C-Cs+,RC≡C-Cs+随后水解得到RC≡CH,同时形成催化剂氢氧化铯.本方法为断裂Se-CsP提供了一条新的简便且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用治疗双芽巴贝西虫病有效的药物贝尔尼(Berenil)和黄色素(acriflavine),在发病季节前10~15天给药预防牦牛(含犏牛、黄牛)双芽巴贝西虫病,取得满意效果.由于牛双芽巴贝西虫的传播媒介是蜱,因此在采用治疗药物预防本病的同时,不应忽视灭蜱措施.  相似文献   

18.
Phosphorus metabolism and auxin a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pring  K S Rowan 《Nature》1966,210(5041):1166-1167
  相似文献   

19.
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应用修正的电负性均衡方法,并自编程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了氢、碳、氧、氟、氯以及磷等各种类型原子的价态电负性、价态硬度和能量的相关参数;从电负性均衡原理的观点,利用这些参数确定了一些含磷元素的基团电负性、电荷分布和总能量,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这是2003年7月在瑞士Ascona召开的“国际有机磷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作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沙特阿拉伯、新西兰、瑞士、挪威、法国、赞比亚、德国、巴拿马和英国等36个国家。为了研究有机磷的机理,这些学者的足迹上至高加索的高山,下至太平洋的深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