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颗粒的毒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1世纪是学科交叉的世纪,而纳米科学技术——这个广泛的跨学科研究与开发领域,无疑是交叉科学的典型代表。目前,各种形式的纳米材料已经以不同的途径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工业生产的纳米材料,目前已经应用到化妆品、涂料、医药诊断等许多传统产业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运用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和纳米组装等技术,开拓新的医疗诊断和治疗领域,如抗菌的伤口敷料、药效持续时间更长的药物、更好的弥补术、新的药物输送机制等。今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和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孙凤桐 《天津科技》2002,29(3):35-36
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现代科学技术整体优化和跨学科研究在学校自然学科教育中的反映.其核心是使学科教学能够跟上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STS教育的内容包括水、食物和土地的使用;人体健康;能源和矿产的利用;环保知识等,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相关科技知识,掌握科学实验的技能,解决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疑问,教育学生参与劳动生产,运用所学知识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归属、建制模式、目标和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应归属于历史学,目前国内高校科学技术史的建制模式反映了该学科实际上的归属不一,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提出学科的整体目标是科学技术史追求的理想和所要达到的境地,学科的具体目标是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指出科学技术史的学科建设不仅需要明确学科定位,推进学科的理论建设,还要打破学科疆界,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全面沟通和联合,实现跨学科建设和发展,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扩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基于其研究历程,体育学科的演进方式呈现"整体-分化-综合"的演进主线,其内容和特点体现以下四点:一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二是学科中的体育思想;三是体育学科制度;四是体育实践;通过这四点对体育学科的演进主线进行阐释.体育学科演进方式决定了体育跨学科研究需要形成共同机制、普遍方法与协同效应,这对体育形成跨学科的结构和超越多学科的方法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特点,决定了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某一知识领域或单一研究组织都不可能予以全面解决.构建跨学科、跨组织的联合研究平台,已成为科技活动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量,是高校参与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9,28(10)
鹏城实验室的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建设创新型广东,推进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重大部署。成立以来,实验室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己任,聚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平台,积极开展区域性多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未来,该实验室将承担网络信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任务,并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在本世纪迅速兴起的原因; 指出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内在依据, 即: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客观基础; 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为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和实验手段以及新的机遇; 现代化学自身的发展和繁荣改变了传统的单学科研究建制, 使其步入跨学科研究的轨道; 同时, 分析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外在动力, 即: 化学社会化的发展, 不断为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万德 《甘肃科技》2013,(19):110-112,146
科技管理培训内容要有其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阶段性、创新性,对本土、局部与民生科技要有适应性。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专业分化和整体综合发展的两种趋势:一是学科的划分和专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研究越来越深入;二是不同学科领域内容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都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才能完成。因此,有关该领域的培训内容,需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用户对信息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学科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新型知识服务环境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资源组织、服务和共享方面出发,分析了在当前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改进和加强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以期为新型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析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新的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之中。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改变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跨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要。结合河南省部分本科院校交叉学科设置以及教学制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重点之一是: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研发战略,发挥高等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促进跨学科集成、多学科合作。由此可见,进行跨学科研究和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既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重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现代发展的时代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数学教科书中的跨学科内容研究.基于STEAM教育的视角,整合了国外学者建立的研究框架,从来源和类型2个维度分析探讨了澳大利亚7年级数学教科书中跨学科内容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数学教科书中跨学科内容的学科来源总体分布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综合性日渐明显,个体科研人员由于学科的局限,信息量、知识量难免受到影响,孤军奋战的科研形式不再适应科研工作的要求,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体性、开放性也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一项社会化的集体协作性活动,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4.
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革按教研室设置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按一级学科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学院、跨学科、开放性、共享性的实验教学中心,从而优化了实验室资源的配置,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学科文化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各学科由于学科文化所形成的藩篱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学科文化由学科知识文化(包括学科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和学科组织文化(包括学科文化的主体、场域和规范体系等)组成,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另一门学科的重要依据,具有学术性、相对封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学科文化真正融入跨学科研究通常要经历蜜月期、敌意期(偏见期)、恢复期和适应期4个阶段。"永恒性的跨学科结构"的形成需要一种与跨学科研究特征相匹配的学科文化。跨学科研究中学科文化的融合需要互通性的学科知识、支持鼓励多学科融合的学科价值观、开放的学科研究范式以及支持性的学科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基金会资助的“中心计划”,旨在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以及促进研究与教育的整合。以其中“科学技术中心计划”为例,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了高校资源整合、跨领域跨学科合作以及学科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在实施协同创新中心计划时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范畴,当一个问题跨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或其他学科时,学者们应当先树立“跨学科”意识,将涉及问题领域中的学科的一些基本材料、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熟悉,以便在“材料(数据)的互助”、“方法的互通”、“概念与理论的互借”等方面进行学科交融;并且确定研究问题的学科倚重,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研究同一个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18.
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取得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研究评估机制是促进其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跨学科研究评估机制的建立并非易事,面临不同学科观点的整合、评估小组成员的选择以及学科偏见的管理等挑战。在剖析高质量跨学科研究的特征、跨学科研究评估的基本原则以及跨学科研究评估程序的组织这3个跨学科评估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科研评价制度在跨学科评估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完善跨学科研究项目评估机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孟庆峰  何宇迪 《科技信息》2014,(15):144+178
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科学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由过去单一学科转变为跨学科的培养。针对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困境,如观念未得到广泛认同,知识储备基础不足,跨学科学术交流有限以及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正确树立培养目标、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构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建立跨学科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晓波 《科技资讯》2010,(8):198-199,201
本文对财经类院校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提出了如何构建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接着对高校学科交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出发,建立交叉学科的复合式培养体系。研究表明:学科交叉与渗透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