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城市兰州为例,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兰州市主城区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并通过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模型和景观格局梯度从微观上对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兰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草地、林地等生态用地退化明显,城市景观结构趋于单一; 1995-2015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的低强度和中低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面积稳中略有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的高强度与中高强度区域持续蔓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明显的梯度带与建设用地扩展显著区域大致相同.景观破碎化总体趋于缓和,但景观多样性减少、邻接程度下降,且建成区周边和两岸河滩地受人为干扰越来越明显,破碎化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平潭综合实验区体现了两岸合作的新方式,是海西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平潭的跨越式发展,实验区需要加强与周边区域以及对台的合作。借鉴国内外区域合作经验,实验区在合作机制上,要"敢于创新";在合作方向上,要"内外兼修"。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应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用人机制,规范政策细则,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福州、莆田、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区域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特征,构建福莆宁“三核半月环加辐射点,一轴一带加多廊道”的景观生态格局。本研究不仅对归纳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探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工作机制,实现区域环境协同保护、资源共享,确保福莆宁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取得成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平武县植被图和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GIS技术为研究手段,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利用相关景观指数对火溪河流域非保护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分布最广,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冷杉林、草地分布海拔高,受干扰程度最小,聚集程度高,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低.耕地、聚居地受干扰频繁,聚集程度低,连通性差,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类型趋于分散,优势景观类型消失,连接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度升高的特征.以大规模森林采伐为主的人类干扰是景观格局改  相似文献   

6.
平潭综合实验区体现了两岸合作的新方式,是海西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平潭的跨越式发展,实验区需要加强与周边区域以及对台的合作。借鉴国内外区域合作经验,实验区在合作机制上,要"敢于创新";在合作方向上,要"内外兼修"。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应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用人机制,规范政策细则,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从多样性、优势度、均匀性及分维数等指数对合肥市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96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897,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632,各景观类型分维度均在1.2左右,可见整个区域景观比较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但合肥市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程度偏低,斑块形状比较复杂,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特征;由此提出调整对策以便达到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最大化,为制定合肥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初期的裸土变化情况,基于2009、2014年两景Landsat影像,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对其主岛海坛岛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研究区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建设初期(2009—2014年)裸土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海坛岛的裸土面积由设立实验区之前(2009年)的17.44 km2增加到实验区建设初期(2014年)的30.05 km2,增幅高达72.31%,裸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亦由2009年的6.56%增加到2014年的10.58%,裸土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中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