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某市连续5日全天公交阶梯收费刷卡数据、公交出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数据及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出行链算法与随机森林网络,构建了一套公交下车站点融合分析模型.在模型中,首先匹配GPS数据与公交站点数据,确定不同时刻的公交到站信息,再以乘客上车站点位置、出行频率、活动空间、下车点...  相似文献   

2.
公交客流OD是公交线网优化、评估的基础数据;也是公交运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而公交站点OD是区域公交OD客流的基本单元。在分析利用IC卡数据挖掘公交站点OD客流原理的基础上,梳理公交站点OD推算小区OD的影响因素,引入公交站点至小区之间的距离权重系数以及地块用地分配权重系数,构建了公交站点OD推算交通小区OD的模型算法;并对比分析不同参数构建模型的优劣。同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公交运营成本、乘客舒适度等众多约束下提高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对公交可达性给出了新的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公交运营速度和公交客流量衡量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利用公交站点覆盖面影响系数和潜在公交客流量,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公交运营速度与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公交车加减速次数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运营速度的影响.以秦皇岛公交线路为实例,结果显示提高公交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不大于5 min的低发车间隔,无论公交客流量大小,最优公交站距都可以保持在600 m以下;而对高发车间隔,公交站距在900~1 400 m才能获得较高的可达性,而相比低发车间隔,公交可达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上海市域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层面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并确定了影响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重要的公交导向开发(TOD)因素.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域内的公交车服务次数、公交车平均发车间隔、步行至最近公交站点的时间、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以及站点周围是否有停车场等五个变量对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公交车服务次数和平均发车间隔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因素恰好表明了接驳型公交服务的增加对轨道交通客流提高的重要性.此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用来指导城市和交通开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更为合理的公交客流分配结果,引入库仑定律,根据公交站点在交通小区中的分布情况,分别建立了小区间和小区内的公交站点OD矩阵生成模型;然后,根据不同公交方式站点的特性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对灵敏度系数的分析建立了灵敏度系数的求解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模型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提高了公交客流预测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公交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上海市公交网络.分别以公交站点完全连接、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邻近连接建立了3种不同的网络.以Matlab软件为辅助工具,得出上海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一些静态几何量及其统计性质,如度分布、群聚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及介数等.运用这些静态几何量进行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乡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解析城乡公交特性,建立城乡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与分级的基础上,分别应用面向乘客需求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基于集对分析法(SPA)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以慈溪市城乡公交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法在评价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公交站点影响区域内的车辆运行特性,使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分别推导了直线式和港湾式站点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3%和3.10%,说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测算出公交站点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 使用上述模型得到了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并重点分析了公交停靠时间对该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市出口公交终(始)点站是道路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区段,具有比较特殊的交通特性,其交通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利用道路安全评价清单对城市出口公交终(始)点站区段进行交通安全评价,找到安全隐患,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参数前沿方法中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法对2000-2006年湖南省29个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行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法测度出的公交运输效率值排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度出的公交运输效率在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效率排序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论文针对湖南省城市公交运输效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动计数器(APC)系统可自动采集大量乘客上下车数据.APC数据以聚集的方式表示公交乘客起迄点(OD)交通流,因此,可用于估计公交OD交通流.据此,提出基于APC数据统计分布的公交乘客起迄点交通流估计模型,并开发高计算效率的HEM(heuristic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在模型评价比较中,考虑了APC样本量、APC测量误差和OD调查样本量对OD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EM法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地利用APC数据,OD估计精度更高.另外,HEM法在计算效率和估计精度两方面都优于近年来新提出的基于仿真的OD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挖掘方法普遍存在无法并行分析多条线路、低效率、预测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Hive在海量数据上的查询性能优势,基于Hive实现了OD挖掘,克服了上述问题。基于时间阈值匹配上车站点,失配记录基于站点上客数再次匹配。基于表连接的出行链算法预测下车站点,预测失败的记录基于概率进行两次预测。以石家庄2018年1月1日—2018年3月27日的IC卡刷卡数据和调度数据进行OD挖掘,在清洗后的11 312 505条出行记录中挖掘出11 270 037条OD记录,预测率达到99.6%,出行与吸引校验质量较高,Hive并行调优开启后耗时17 829.04 s。可见该方法满足生产环境中离线挖掘OD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认为每条公交线路的客运量一般为公交出行OD量的线性组合,引入一个分配函数(系数),把每条公交线路的客流量按合理比例(权重)直接分配到其经过的相关交通小区之间的现状公交OD表中进行累加修正,得到交通小区之间现状客流OD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进行客流管控和行车调度的实时需求,提出了基于乘客OD时空特征的出行目的地在线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定义乘客OD时空特征矩阵,以乘客个体的历史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数据为训练样本,提出了基于行程密度聚类的乘客OD时空特征提取方法。分析制定乘客实时进站刷卡信息与其OD时空特征矩阵的匹配规则,基于3种匹配情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目的地实时预测方法。以南京市轨道交通AFC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准确率、全天预测稳定性等方面效果良好,可为地铁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客流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矩阵存在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根据客流OD的时空特征,提出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的短时组合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主要利用LSTM网络来获取客流的时间相关性,利用GCN来获取客流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出站口建立客流OD矩阵,对整个路网的客流OD进行训练预测。实验表明:融合LSTM神经网络和GCN神经网络的短时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轨道交通客流OD。相较于单独的LSTM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预测误差方面有所改善,更适用于短时客流OD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徐璞 《山东科学》2022,35(1):88-98
为优化城市群旅客运输网络结构,提出了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群多方式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网络均衡时城市群多方式旅客运输网络的流量分布状态.基于对城市群出行全过程的充分分析,利用超网络理论构建了城市群多方式交通超网络模型,将超网络的路段划分为上网路段、行驶路段、换乘路段和下网路段等4类,其中行驶路段包括城市交通网络上的行驶路段...  相似文献   

17.
确定出行目的是探究出行规律的重要环节,而公交智能卡数据中恰恰缺少此部分属性。将出行调查数据与智能卡数据融合,对调查数据中的上、下车时间、出行目的进行提取,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对应智能卡数据集,借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缺少的出行目的属性加以补充。以石家庄市北国商城公交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不同出行目的,对乘客的日出行次数及每名乘客的出行周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出行目的估计准确率为85.6%,乘客通勤出行平均每周4.7次,因私出行每周2.9次,归家出行每周3.4次,并给出了相关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线网构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情况,建立了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给出了模型的近似优化方法,将OD(起讫点)矩阵中距离过短的出行摒弃后,各交通小区形心按一定的规则连接成网,在这个网中寻求潜在直达客流运输效率最大的子网络作为虚拟轨道交通线网,然后结合规划道路网将虚拟轨道交通线网沿一定的城市道路铺设,形成实际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吕明  丁文龙  李赤谋  陈丰  张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3995-14001
摘要: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及城镇化发展,推动了地区性的共城市化,促进了市郊及城际客运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高速公路作为全国公路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在长途旅客运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对高速公路长途客运中的公交化服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以高速公路为载体的长途客运公交化服务优化模型,并采用Dijkstr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用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及算法能够得到不同需求状态下的最优方案,从而找到服务效率最高的路径。本项研究可以为长途客运公交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智能交通卡和公交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为研究公共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规律提供了契机.结合多源数据,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换乘时空阈值,根据自行车站点与公交站点间距离构建匹配站点对;并基于时间阈值提取匹配站点对的刷卡记录构建换乘识别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实现同一用户公共自行车IC卡卡号与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