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的文化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的文化研究是一个十分广泛的论题,其中既包括比较意义上的研究,即如东西方不同数学传统的文化背景的探讨,也包括数学与一般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如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的作用等。在所有这些研究中,对于数学文化本身的研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如果未能首先从总体上弄清数学的性质和内容,各种具体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无穷小量的命运及对数学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代力学的需要催生了无穷小量.历史上的数学家对无穷小量作了各种解读,试图论证它存在的合法性,以使微积分严密化,都没有成功.在19世纪末的数学公理化运动中,极限取代了无穷小量成为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量的曲折历史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有效性并不必须由其真理性来保证,数学家的信仰是数学发展的精神动力.近代数学家经历了从信仰上帝到信仰自然再到信仰数学内部的逻辑美的过程,数学家的任务也经历了从解决上帝、自然和数学三者之间的矛盾到解决自然和数学两者之间的矛盾,再到解决数学内部的矛盾过程.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抽走了数学家的逻辑美信仰,数学界出现了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3.
潜无穷、实无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潜无穷、什么是实无穷,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无穷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潜无穷和实无穷的长期论争。尽管不同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持有不同的无穷观,但是历史上他们对于潜无穷和实无穷给出的都是直观的描述,一直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对于潜无穷和实无穷之间的关系也是莫衷一是。通过对潜无穷、实无穷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给出一个严格的潜无穷和实无穷定义,利用这一定义可以对若干悖论进行新的解释,并且可以对集合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数学哲学中的直觉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比较自觉的数学哲学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可靠性和严格性的根据这样一个问题。历史唯物论认为数学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是作为一个眼前的对象,数学首先呈现为逻辑与直觉的一个综合体。例如欧几里得的《原本》,很明显,公理、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态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是人类与环境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科学。它不仅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体系,而且还包含有经济管理、道德风尚与法律等社会因素。从人类影响而改变自然生态过程的意义上说,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存在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这种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环境以其固有的成分及其物质流与能量流来  相似文献   

6.
梁希泉教授研究方向是微分拓扑学,他是我国数学、数学问题计算机证明等方面的专家,也是国际Mizar-Group的重要成员之一,近10年来,他进行基于Mizar语言的自动推理与证明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利用Mizar语言和其它相兼容的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证明了矩阵论、数论、BCI和BCK代数、四元数代数、差分、微分、积分等诸多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科学园地一个新枝—数学机械化,正以与日俱增的果实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机械化就是数学研究工作的计算机化,它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历史的回顾数学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脑力劳动。在这个纵横交错、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里,它以数和形的巧妙变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出奇光异彩。数学的脑力劳动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律性强,历史的回顾数学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脑力劳动。在这个纵横交错、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里,它以数和形的巧妙变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出奇光异彩。数学的脑力劳动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律性强,  相似文献   

8.
筹算作为中国文化中的数学形式,它在符号表现、操作运演方式及建构分类模式等3个方面与古希腊数学有着重大差异,客观认识筹算在符号、运演及分类方面的三大特征,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筹算对人类数学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需要一种没有西方数学价值观念影响的数学理论模式并应以此来评价筹算数学。  相似文献   

9.
李国伟先生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数学、哲学、历史、社会学等领域,并在数学的科普推广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这篇访谈中李国伟先生主要谈及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开展数学史研究、如何处理数学和数学史研究的关系、如何从方法论层面认识数学研究与数学史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的有效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数学史及哲学史上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要对之达到深刻的理解,还必须作出本源性思考,回到数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人类能动的社会实践去.本文立足于对历史的深入考察,指出从人类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抽象而来的"实体"范畴乃是数学的最根本的前提性预设,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进而对"实体"概念的现实基础及其理想化色彩作出了深入分析,由此揭示了数学乃至科学和现代技术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哲学及技术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科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个庞大科学体系.它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这两者与其它科学的交叉部分,是一门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也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巨大智力资源.而现代科学,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在其发展过程和前沿领域研究中,又对数学科学提出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促进现代科学和数学科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文化:探讨数学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十年来,在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的研究中,学术界越来越注重于将二者结合起来,尤其是由于数学发展日趋专门化,数学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者的融汇更引人注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文化成了当今探讨数学发展的新视角。 (一)文化与数学文化在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中,数学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数学文化(Mathema-tical Culture)探讨的,就是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数学所起的作用,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数学发展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和“形”,与“数”的研究领域所对应的方法主要是运算方法,与“形”的研究领域所对应的方法主要是逻辑证明的方法,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确定无疑的。微积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算”和“证”的结合,是通过无穷趋近而确定某一结果。古代数学中就发现了这一方法,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实际上是将这一方法程序化和运算化,这导致了对分析方法的误解,从运算方法的原则去指责分析方法的程序过程,这就是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实质。戴德金使分析算术化,通过对实数的分划奠定分析方法的基础,指明了通过无穷趋近确定某一常数的确切性和惟一性,开始为分析注入严密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三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经济研究中运用算术方法发轫,到今天以数学为工具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学方法的应用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可以说无所不在。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使得经济学研究对数学的过分依赖,连同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错误使用或滥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使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学问远离了客观经济实际。由此,研究和分析经济学如何正确的应用数学,经济研究中如何辩证地看待经济学与数学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往往从学理上谈论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密切关联,而较少从研究层面论证两者之实际关系。从研究实践看,数学哲学研究大致有自上而下论述并辩护数学哲学理论与自下而上举例分析数学哲学问题两种范式,数学史研究则经历了由辉格史到反辉格史的范式转变。由于研究范式的自然本性,数学哲学问题范式与反辉格数学史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实作转向之后,两者都以数学实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历史上数学的发展与当时某种哲学思想的关联是原初意义上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关系;19世纪后半叶开展现代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研究以来,两者存在着变动的关系——共同研究数学实作则使得两者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  相似文献   

16.
微积分作为人类伟大的数学创造,其知识获得合法性的过程颇为曲折。无穷小量方法由于自身的悖论而被严格化的ε-δ方法所取代。在模型论基础上,鲁滨逊创立的"非标准分析"作为微积分知识的一种新的逻辑建构,深刻地展现了数学知识创造的多元主义方法论。从"标准分析"到"非标准分析",一种具有广深差异性的数学知识范式正在形成,微积分也完成了其历史进程与逻辑建构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7.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学史研究中某些矛盾结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中,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论构造、珠等评价等方面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既有方法论层次上的问题,也有中西古代数学比较标准方面的问题,中国古代数学应当在运演工具、建构模式、价值走向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猪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上比啮齿类动物更接近于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来源方便,伦理问题少等优点。因此,猪模型在人类健康相关研究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猪在模拟人类疾病模型上以及在作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研究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生殖与发育相关猪模型的建立"项目中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阿基米德的著名论文<方法>对数学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对其中的数学发现方法的解释却存在着无穷小量方法、数学原子论方法和不可分量方法等不同观点,而且都没有对方法的定位问题展开具体讨论.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可分观念,根据阿基米德的基本假定,对<方法>做出分类解释,据此讨论了其数学发现方法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