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释‘旒’甲骨文及金文中有象形字作: 以上金文两字,吴大澂以为‘古穗字,象禾穗下垂形’(‘说文古籀补’卷七,第41页)罗振玉未加解释,收甲骨诸字於待问编。郭沫若先生以为以上六字‘与黄字相较,其必为古佩玉之图形无疑,即‘黄’之初字也。’(金文丛考170页) 今按:以上六字应释作‘旒’,说文‘’字云:‘玉也,冕饰。’古者冕延前後有缫旒,周礼弁师云:  相似文献   

2.
周易释词     
贞 ‘贞’字见於周易卦爻辞者百十有一,审其文义每与‘事’字相通。屯九五称小贞吉大贞凶,小过称‘可小事不可大事’,睽称‘小事吉’,义皆相近。说文‘贞卜问也’,易称‘贞’乃指所问之事。左传‘贞,事之干也’。(说本俞樾。) 卦爻辞中‘贞’字无单用者,或称利贞,或称贞吉’,或称贞凶,或称贞吝’贞厉’,旧训‘贞’为‘正’而於‘小贞‘大贞’之辞不免 说,或别求他解不知‘正’者“政’也,亦‘事’也去‘利贞’者利於所问之事也,‘贞凶’‘贞厉’者所问之事有凶厉也‘利女贞’者利於女子之事也,‘利君子贞’者利於君子所问之事也,‘利幽人之…  相似文献   

3.
楚辞斠补     
离骚 何不改此度(一云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一本句末有也字) 案当据一本补乎字及两也字。正德本,朱氏集注本,钱氏集传本皆有乎字,正德本,钱本又有两也字,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同,并与一本合。两也字关系於韵律者甚大,尤不当省,说详下条。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 维 夫蕙 案上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下云“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上下皆言行路,中忽插入此四句,文意梗滞,其为错简,殆无可疑。今案杂椒桂, 蕙 ,仍以服饰言, 蕙 之 ,即前“ 秋兰以为佩”之 ,故四句当在彼文之下。浅人以三后与…  相似文献   

4.
现存《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关于其成书,自《史记》、《汉书》之后,传统的说法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认为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至孔丘,方有七种十篇的《易传》之文。此说虽属臆断,然却道出了其《经》与《传》分属不同时期而作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早期的《周易》写本,《经》与《传》乃是明确分开,并未混在一起。只是到了  相似文献   

5.
郭在贻在《释“勿勿”、“无赖”》(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一文中说:“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云:‘按六朝法帖,有煞费解处。此等太半为今日所谓“便条”、“字条”,当时受者必到眼即了,后世读之,却常苦思而尚未通。’”(见该书第3册,1108页。中华书局1979年)按钱氏此论,可谓知言之选。即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杂帖中屡见之‘勿勿’一词而言,连北齐的颜之推即己不甚了然。《颜氏家训·勉学》:‘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案《说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也,象其柄及三游之形,所以趣民事。”故匆遽者称为勿勿。’此说一出,后世竟相承无异辞,查新、旧《辞海》及台湾编《中文大辞典》,均袭用颜氏之  相似文献   

6.
一 诗邶风新■篇曰: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传不为‘鸿’字作训,殆以为鸟名,人所习知无烦词费。虽然余有疑焉。夫鸿者,高飞之大鸟(1),取鸿当以矰缴(2),不闻以网罗也。此其一。藉曰误得,则施水中,亦断无得鸿之理。何则?鸿但近水而 ,初非潜洲之物,鸿既不入水,何由误结於鱼网之中哉?此其二。抑更有进者,上文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婉之求,籧篨不殄”,下文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籧篨戚施皆喻丑恶,(详下) 则此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者,当亦以鱼喻美,鸿喻醇,故传释之曰“言所得非所求也”。然而夷考载籍,从无以鸿为丑鸟者。说文鸟部日“…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宇,自独立字形成以后,至于今日,遂为纯粹之独立音。每一独立音,上一单辅音,下一母音,相合而成。然在古时(此古时,时间与空间错综乘午,故无一定标准)则字形既非完全独立,(如金文中之‘小子’‘小臣’‘小大’‘上下’‘二月’‘二月’‘三匹’‘四匹’‘五十朋’二百夫’………以至于‘子子”‘孙孙’等等或二字或三字合为一文者,多至不可胜举。又如子荷贝形,子得龟形,子执刀形,子挈壶形,父抱子置几间形,…………等等合二形三形以成一文者,又多至不可胜举。)字音亦不纯粹单声。二音可合为一字,一字可读成后声。此类复声之辅音,今虽巳衍…  相似文献   

8.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史地类 古书疑义举例补—(一)语中异字同义例:如庄子山木篇日“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行泄义同。大宗师篇曰“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神生俱有引出之义。(二)一字不成词则加助语例:如书盘庚“民不过有居”;诗瞻仰:’‘蟊贼蟊疾麻有夷届”,有,夷绋以助语。(三)助语用  相似文献   

9.
一、为+之+动“为”作介词,《马氏文通》谓“司名者其常,司代字则‘之’字居多”(见该书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71--272页)。故今就“为”之司“之”字者而言。 (一)“为”解“因”,读“weì”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芙蕖)  相似文献   

10.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11.
六)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王念孙以为“乃逸”二字是衍文。其说曰:“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之依。文义上下相承,中间不得有乃逸二字。且周公戒王以无逸,何得又言乃逸乎?乃逸二字盖涉下文‘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相似文献   

12.
一、连词体系的初建时期(1898—1938)据郭锡良的《汉语史讲授提纲》(北大中文系,1984年10月,P、150),甲骨文中就有了连词,可是真正把连词当作语法学体系的一类词来研究的,始见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文通》中指出:“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长用。”《文通》给连词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分了小类,谈了连词的来源。《文通》也讲了连词表示的关系,运用的场合及作用。如“承接连字者,所以承接上下之文,而概施于句读之中也。承接连字,惟‘而’‘则’两字,经籍中最习见。”“推拓连字者,所以推开上文而展拓他意也。作文切忌平衍,须层层开展,方有波  相似文献   

13.
清人汪中揭示了“三”、“九”作为虚数的用法之后,学者们又相继考出“五”“七”“十一”、“二十六”、“七十二”等的虚指用法,此中,有的还进而探讨虚化的原由。有人从数字本身去寻求这种原由。樊縯说:“这种括约观念是将‘五’当中数,因为从‘一’到‘九’,‘五’在中间的缘故。因此就将‘五’以里的诸数看作小数,或作少的代表;‘五’以外的诸数看作大数,或作多的代表。”闻一多等也说:“在十为足数的系统中,五是半数,五减二得三,是少数,五加二得七,是多数。古书中说到‘三’或‘七’,往往是在这种意义下,作为代表少数或多数的象征数字的。”  相似文献   

14.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落地成都,中国作为主办方似乎大有深意。在12月24日举行的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得很明白:"成都地名中有个‘成’字,可以解释为‘成功之都’。希望在座企业家的合作都能谈成、项目都能达成、事事都能做成,这也预示着中日韩合作一定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虚者,心斋也——读《庄》漫笔之六王锺陵一如果说《养生主》篇是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对人间的不幸有所透现的话;那么《人间世》则是在展现残酷的人间图景的背景上,来对个体的存在问题作出说明的。“颜回见仲尼,请行。”此句说颜回欲之卫而见仲尼,但开头不明说请行的目...  相似文献   

16.
“救救被‘四人邦’坑害的孩子”多出七个字 不止一个人将刘心武的《班主任》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限制的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而且,这两篇相距七十年之遥的作品还有一处巧合:《狂人日记》以“救救孩子……”的呼声结束小说,  相似文献   

17.
以分别采收于云南、青海的12个常规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其种子的千粒重、纯度、穗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并评价其种子质量。结果显示:青海和云南的12个品种纯度均高于96%;青海的10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云南的只有6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青海有5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云南有9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其中穗萌发最严重的是‘六苦04’,两地种子穗萌发率均在4. 0%以上;贮藏半年后,青海采收的‘黔苦6号’、‘黔苦5号’、‘苦荞1307-893’、‘晋苦荞6号’、‘云荞2号’、‘六苦04’、‘云荞1号’、‘川荞3号’、‘酉苦1号’和‘晋苦荞2号’仍具有种用价值,而采自云南的‘黔苦6号’和‘六苦04’则失去种用价值。结论:模糊隶属函数法可用于苦荞种子质量分析,多数苦荞品种在青海种植时种子质量更佳,采自云南的‘酉苦1号’表现最好,两地种植时评分均较高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酉苦1号’。  相似文献   

18.
九章解诂     
惜诵 哀时命‘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九欢远逝‘舒情 陈诗,冀以自免兮。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杼通抒,哀时命‘焉发愤而抒情’。情,诚也,抽思‘焉舒情而抽 信,情信即诚信。所傥对转,古本同语,古誓词多以所为 傥。论语雍也篇‘予以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国语越语:所 不掩子之恶,扬子之善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左传僖 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例尚多;不存 举);所皆当读为傥。此曰‘所非忠而言之,’亦谓傥所言 之不实也。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相)服俾山川以 …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语文第五册,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吾宁乐之”的“宁”字,课文注解释作平静之义;教参译此句为:“即使烂死在沙泥里,我也把它当作一种快乐”。我以为把“宁”释作平静,是不正确的。首先,此文是韩愈的自荐之作,文中他以有“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之能,但一时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第3期上《“这个”病句早该修改了》一文,议及《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个句子:……因谗之曰:“王俊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个出,平促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屈原列传》)该文判定引句为“病句”的第一个理由是:“双引号内的两句话是上官大夫在楚怀王面前‘谗’屈平的内容。如果是上官大夫直接引屈平的话来低毁屈平,那么,‘以为’就多余。如果是上官大夫转述屈平的话的大意,那么,‘曰’就多余。很明显这句犯了杂揉的语病,‘曰’与‘以为’,两者只能选其一,以选‘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