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通用的斜面传代保藏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增加培养基的装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和把棉塞换为无菌胶塞对菌种保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措施都可以使保藏的菌种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原有的优良特征和活性,延长了斜面传代法保藏菌种的保藏时间,减少了移植传代的次数 .  相似文献   

2.
小曲米酒菌种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霉和酵母菌种保藏技术很多,但原理基本一致,即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挑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水悬浮或斜面传代保藏:干燥-载体保藏或冷冻干燥保藏:超低温或在液氮中冷冻保藏等方法。根据小曲米酒的生产情况,斜面传代保藏法用的最多。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菌种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菌种保藏工作对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那些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种,更是迫切需要保持它们的优良生产性状。因此,菌种保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网内外微生物学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法有:斜面、矿油斜面、沙土管、真空冷冻干燥等方法。国内外微生物学工作者对此作了许多改革。例如,用无菌橡皮塞密封代替试管棉塞,保藏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种是国家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础。菌种保藏十分重要。菌种保藏的方式方法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国内外文献均有许多介绍。晚近在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液体石蜡斜面、小米或夫皮、沙土管和冷冻干燥保藏方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在低温下进行保藏。  相似文献   

5.
建立简便有效的菌种保藏法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在常用的斜面转接保藏法中,酵母菌和霉菌比较容易保藏,而某些细菌、放线菌保藏期较短,为此我们借鉴国外用无菌蒸馏水长期保藏植物病原菌的经验,对实验室的9种细菌培养物和1种放线菌用无菌重蒸水进行了保藏,现将保藏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建立简便有效的菌种保藏法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在常用的斜面转接保藏法中,酵母菌和霉菌比较容易保藏,而某些细菌、放线菌保藏期较短,为此我们借鉴国外用无菌蒸馏水长期保藏植物病原菌的经验,对实验室的9种细菌培养物和1种放线菌用无菌重蒸水进行了保藏,现将保藏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五四○六”菌种的保藏,一般是用沙土管保藏。但在生产单位中,沙土保存法存在操作繁杂,制作麻烦,移接周期长的一些缺点,在技术条件,设备差的基层单位,又往往没条件制作沙土管,或制作不好沙土管,而影响了“五四○六”的应用推广效果。我们经过三年的实践,向各地介绍一种简易的“五四○六”菌种保存法——橡皮塞斜面保存法,我们采用此法保存的“五四○六”斜面菌种,经三年后测定其活力,与砂土管比较达到95%。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制作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设备,保存容易,效果好,移植快,易推广的好方法。现介绍如下:一、菌种:经提纯复壮后的优良“五四○六”斜面菌种;或外地引进的优良砂土管菌种经移植后的第一代,第二代斜面菌种。二、培养基:高氏一号为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酿造工业使用的产葡萄糖淀粉酶的几种野生和诱变根霉及黑曲霉菌种的保藏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7年保存的麦麸曲室温和低温(4℃)、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石腊油封存低温保藏方法保藏菌种全部存活,室温保藏菌种糖化酶活力显著降低,而低温保藏菌种糖化酶活力虽也降低,但仍不失为工业上菌种保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传代培养法、甘油法、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及液氮超低温法等,不同方法保藏菌种的种类、时间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传代培养法进行改良,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菌种保藏工作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二步发酵利用液氮管菌悬液制备种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所需进罐种液的生产工艺,传统方法是利用菌种保藏斜面通过干接法或湿接法接种所得。菌种斜面的制备周期较长,并且不同批次的斜面质量不同,不利于种液质量及发酵生产的稳定。本文对Ⅱ步菌种通过用液氮管法制备种液用于进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种液生产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我校生物工程系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食用菌的科研工作,经过十多年辛勤努力,如今这一科研项目已硕果累累。菌种保藏取得技术突破。我校生物工程系密切关注国内外在菌种保藏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潜心研究实验,已取得了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菌种保藏技术。用此技术转管的菌种保藏已近二年,培养基没有任何失水、干缩现象,菌丝状态如前。保藏后的菌种用于生产,菌丝吃料旺盛,出菇正常。用此技术保存菌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这对于一般大、中型菌种厂与研究所来说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我校正用此技术建立一个多品种的种质基因库,可随时为…  相似文献   

12.
在土法生产“九二○”中,常遇到斜面培养基上白色絮状菌丝枯萎了,菌体生长缓慢和停止生长。这种现象在多次移植的人工培养基上出现更为普遍。怎么办呢?湖南省湘西自治区林科所通过水稻病苗的组织培养、分离菌种,更换培养条件维持菌种优良性状;菌种筛选提纯分离,石蜡封藏良种等试验,结果表明,后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问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 867 μg/m 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 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h,摇瓶缩短了2d,总发酵周期缩短了4d,而且传代10代后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菌种分离纯化、菌种保藏、微生物显微摄影等3种常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菌种分离纯化改进方法是结合“10倍稀释法”和“挑单孢法”设计的,是一种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及产孢子的真菌和放线菌的新方法,该法简单,可以实时观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细菌分裂等现象;茸种保藏方法是在4℃冰箱保藏方法基础上的一种简易菌种保藏方法,操作简单,易掌握。无需特别设备,尤其适宜于大、中专院校及一些基层单位作为保存菌种用;显微摄影改进方法就是数码相机直接通过目镜照相,该法操作简单易学,能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在数码相机比较普及的时代,更能体现实验改革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厌氧氨氧化菌种低温保藏的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保藏温度、保护剂(海藻糖、二甲亚砜、甘油等)、保藏时间、基质及活性恢复措施的设置要点。最后指出,保藏厌氧氨氧化菌种时需根据优势菌的生理特性选择恰当的保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上述3种酶活性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用SOD和MDA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老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错综复杂,肠道菌群类型各异.因此,在防病灭病过程中,对分离出来的大量菌株,都必须及时加以收集和保存.这对于流行病的临床诊断、防疫、生物制品的生产,以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冷冻干燥法保存肠道菌,效果较好.但目前我国尚有许多基层单位,仍较多地采用斜面传代、石蜡油覆盖等方法保存肠道菌.由于传代频繁,常造成菌种污染、变异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保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适用于中短期保藏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保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保藏方法中,采用单蒸水悬浮细菌(pH-6.8),在4℃保藏效果最佳,与传统的传代保藏效果接近;以稀硫酸(pH=2.0),悬浮在4℃、浓缩静置和浓缩菌液用石蜡油密封在4℃保藏的效果次之;而用9K基本盐溶液(pH=2.0),悬浮在4℃的保藏效果最差;采用不同保藏方法处理后,该菌的生长迟滞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营养缺乏、pH值为7左右、无氧、低盐浓度的环境有利于菌种的保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菇(P123)进行组织块分离,用六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进行对比培养,选择出适合于平菇(P123)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粉蔗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母种分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20.
重点阐述了一级菌种的培养、二三级菌种扩培以及菌砖制作和管理。在一级斜面培养基中加入1mL,,腐殖酸钠(体积百分比浓度为4×10-4),菌丝长势最佳。在二三级菌种培养基中加入30%泥炭藓泥炭或草本泥炭以及定量的腐钠,菌丝布满料层时间最短,且菌丝长势旺盛。在菌砖中泥炭加入量以30%为宜,鲜菇产量最多,生物转化率最高。泥炭和腐钠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对改善二三级培养基和菌砖的水、肥、气、热状况,以及增强微生物体内氧化酶的活性,对促进食用菌的长势,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