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联吡啶(2,2’-Dipyridyl,Dpy)是一种常用的二齿含氮配位体,它与铜等金属离子可以生成稳定的络合物.Cu-Dpy-AA的三元混配络合物也广为研究(AA为氨基酸).然而仔细审察以往的工作,可以发现在联吡啶-铜络合体系中,有些基本的络合行为并未透彻研究.例如,理论上讲联吡啶可以结合两个质子,但文献上却只见一级质子结合常数的报导.由于联吡啶与二价铜络合物的稳定性,Irving等用分配法测定了它的稳定常数.Anderegg认为用pH电位法研究此体系是较困难的,因此改用置换法及汞电极电位法.1977年,Pettit用pH电位法得到了两组Dpy-Cu(II)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但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瑞香素与锰(Ⅱ)、钴(Ⅱ)、镍(Ⅱ)及镉(Ⅱ)的相互作用进行了PH电位法研究。采用SCOGSZ计算机程序处理实验数据,确定了各二元体系的最佳化学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本文还提出了各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u(Ⅱ)与部分二肽:甘氨酸甘氨酸(GlyGly).甘氨酸苏氨酸(Gly-Thr),甘氨酸苯丙氨酸(GlrPhe),甘氨酸酪氨酸(GlyTyr)的络合物在不同pH下的77 K和室温(298K)的EPR谱。发现Cu(Ⅱ)与含芳香氨基酸残基和不含芳香氨基酸残基的二肽络合物的EPR 谱有明显的差别.不同pH下的EPR谱亦有变化.在Cu( Ⅱ)-GlyGly和 Cu( Ⅱ)-GlrTyr中,其室温 EPR谱出现了五条氮核的超超精细裂分线,但在 Cu(Ⅱ)-GlyGly和 Cu(Ⅱ)-GlyThr的 EPR谱中没有出现。分可见苯环侧链对络合物EPR谱中氮的超越精细结构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和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可以同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形成络合物。本文研究了溶液状态下铜、镍与双甘氨酰二肽形成络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变化,并用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DSCPCF)对其光谱作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Deford和Hume极谱法测定了25℃、离子强度μ=4.0M条件下Cd~(2+)-Cl~-和Cd~(2+)-SO_4~(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以Cd~(2+)作指示离子,用Ringbom和Eriksson间接极谱法测定了同样条件下Ni~(2+)-Cl~-和Ni~(2+)-SO_4~(2-)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铜(Ⅱ)、锌(Ⅱ)、铝(Ⅲ)及瑞香素二元体系.采用 SCOGS2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确定了各体系的化学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 pH 和 pM 同时测定法研究了在35±0.5℃和离子强度为1.0(KNO_3)条件下Ag(Ⅰ)与邻苯二甲酸(H_2Pht)形成的络合物。pH 和 pM 测定分别用玻璃电极和银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测得,所形成的络合物为 Ag(pht)和 Ag(Hpht),其稳定常数为lgβ_(Ag(pht))=0.924,lgβ_(Ag(Hpbt))~(Ag)=0.397,lgβ_(Ag(Hpht))~H=4.29。同时,讨论了 Ag(pht)与 Ag(Hpt)络合物的结构及 Ag(Ⅰ)与邻苯二甲酸之间络合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8.
9.
1950年 B.E.Douglas,H.A.Latinen 及 J.C.Bailar 曾经用极谱法研究了镉离子 Cd~(++)及吡啶 C_5H_5N(在本文中以 Py 表示)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络合物,他们认为在镉离子和吡啶之间存在着两种络离子:Cd(Py)~(++)及 Cd(Py)~(++),在吡啶浓度为0.4—1M 时主要是前者,1—2M 时则为后者;并求出稳定常数分别为 K_2=10~(2.14)及 K_4= 相似文献
10.
黄芩甙-铜(Ⅱ)锌(Ⅱ)铝(Ⅲ)相互作用的pH电位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pH电位法和计算机平衡模拟,对黄芩甙、黄芩甙-铜(Ⅱ)、锌(Ⅱ)、铝(Ⅲ)在0.15mmol/LNaCl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各体系的平衡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并据此讨论了有关物种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胡椒醛缩氨基硫脲(HBTS)与钴(Ⅱ)、镍(Ⅱ),铜(Ⅱ)和镉(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五个新配合物M(BTS)_2·nH_2O[M=Co(Ⅱ)、Ni(Ⅱ)、Cu(Ⅱ)和Cd(Ⅱ);n=0~3]和Cu(BTS)Ac·3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磁矩、~1H核磁共振谱、x一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瑞香素与锌(Ⅱ)、镉(Ⅱ)、镁(Ⅱ)、钙(Ⅱ)、锶(Ⅱ)、钡(Ⅱ)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H电位法及计算机平衡模拟研究了瑞香素(daphnetin,H2D)与锌(Ⅱ)、镉(Ⅱ)、镁(Ⅱ)、钙、(Ⅱ)、锶(Ⅱ)、钡(Ⅱ)在0.15mol/LNaCl溶液中的配位反应.建立了各体系的最佳化学平衡模型,测定了M(Ⅱ)-H2D体系中有关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绘制了Zn(Ⅱ)-H2D及Cd(Ⅱ)-H2D体系的物种分布图.在pH滴定条件下,分离出组成为CdD·2H2O的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生理条件下稀土与L-亮氨酸、L-天冬氨酸二元及三元体系的pH电位法研究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原子序数的升高(钇除外),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积累稳定常数均缓慢增大,稀土离子主要是以荷电配合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本实验条体下,利用pH电位法对组氨酸(His)与铜、锌二元配合物体系及黄芩甙(H_3B)、组氨酸与铜、锌三元配合物体系的研究结果。利用计算机SCOGS_2程序处理实验数据,建立了各体系的最佳化学模型,确定了各体系在实验条件下的有关常数,并给出了各体系的配位物种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组氨酸与铜、锌二元配合物体系中主要配位物种有:His-Cu;Gu(His)~+,Cu(His)_2,Cu(His)_2 H,Cu(His)(OH);His—Zn:Zn(His)~+,Zn(His)_2,Zn(His)_2H~+。在黄芩甙、组氨酸与铜、锌的混配配合物种主要是:M(His)(B)~(2-),M(His)(B)H~-,且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在铅(Ⅱ)和镉(Ⅱ)的三元配合物MLA(其中L为2,2′—联吡啶(bipy)或邻菲咯啉(phen),A为丁二酸根(suc~(2-))、邻苯二甲酸根(pht~(2-))和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2-)))中,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A的碱性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与相应的二元配合物MA_2进行了比较,对二者的差别和某些造成复杂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糠醛硫代糠酰腙铜(Ⅱ)、镍(Ⅱ)络合物的合成.在元素含量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和紫外光谱解析基础上确证了两种络合物的组成和配位情况,测定了配体和络合物对两种真菌和一种细菌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个新的三元配合物[Ni(phendio)(TPA)](CIO_4)_2(1)和[Cu(phendio)(TPA)] (CIO_4)_2(2)(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TPA=三(2-吡啶甲基)胺)在pH 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0.3~0.4 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这两个配合物都表现出与pH值相关的氧化还原活性,pH<4时,是2e~-/3H~ 过程,pH>4时为2e~-/2H~ 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硫代脯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和Ni(Ⅱ)、Co(Ⅱ)、Zn(Ⅱ)-硫代脯氨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量热法测量了硫代脯氨酸的离解热以及它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各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5±0.2℃、Ⅰ=0.15(NaClO_4)条件下,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的吉氏自由能递变顺序为Ni(Ⅱ)>Co(Ⅱ)≈Zn(Ⅱ)。基本上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而且络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焓变大小。这些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研究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硫代脯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和Ni(Ⅱ)、Co(Ⅱ)、Zn(Ⅱ)-硫代脯氨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量热法测量了硫代脯氨酸的离解热以及它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各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5±0.2℃、I=0.15(NaClO_4)条件下,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的吉氏自由能递变顺序为Ni(Ⅱ)>Co(Ⅱ)≈Zn(Ⅱ).基本上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而且络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焓变大小.这些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研究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0.
DSCPCF模型用于镍(Ⅱ)、钴(Ⅲ)-乙二胺络合物电子光谱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Ni(en)_3Cl_3、Co(en)_3Cl_2络合物水溶液的电子光潜,并应用DSCPCF模型对谱带作出了理论解释。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