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回重审程序性制裁是我国现行刑诉法中唯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序性制裁方式,它的确立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我国刑事发回重审程序性制裁本质上是法院系统内部在程序上的自我约束机制,因而其在适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要正确地适用该机制还需厘清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未决羁押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又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密切相关,所以应当谨慎。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未决羁押制度,为实现逮捕与羁押程序上的分离,未决羁押救济也非实质意义上的诉讼程序,故有必要借鉴域外立法经验,以重构我国未决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发回重审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其发展前途在于走改革之路。改革的重点包括明确发回重审的适用条件,适当控制发回重审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制发回重审的次数,增加发回重审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着范围不明,期限不清等问题,作为联合国的核心人权公约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未决羁押从原则到制度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达到《公约》的要求,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要在司法审查、羁押期限以及替代羁押措施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未决羁押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国公民的权利现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决羁押得到了广泛和普遍适用,成为一种常态。存在适用范围过广、羁押期限过长、羁押违反比例性、超期羁押、羁押场所违背中立性、司法救济虚无化等问题。从无罪推定的理念考察,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被羁押人应当受到比已决犯更加充分的制度保障。为此,应当在法定羁押地位,法定羁押适用,法定羁押场所,法定羁押期限,法定司法救济和权利保障等方面着手改革并完善,对现行未决羁押措施进行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未决羁押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6.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情况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并反映出一个国家刑事司法的法治化水平。对美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介绍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强制措施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并非我国强制措施制度本身规定不妥,而是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价值理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关注不够充分;在强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权力制衡机制缺位,由此引发种种问题。对这两个方面的完善,是我国强制措施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崔晓娟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6):15-18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至今,由于立法观念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刑事强制措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故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日本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和我国的法制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并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对刑事强制措施的改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审前羁押司法救济是指被羁押者或者其诉讼代理人、近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羁押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应当继续羁押作出裁决的一种救济途径。审前羁押程序救济程序建立目的是为被羁押者遭受非法羁押时要求法院运用司法审查权来审查羁押合法性,从而防止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刑事讯问制度的实践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口供制度的缺憾,结合沉默权的理论依据,阐明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权制衡理论的角度提出控制未决羁押权滥用的若干思考:建立逮捕与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将逮捕与羁押决定权从承担追诉职能的警检机关转移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法院;实行逮捕的令状主义规则,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体制;重塑我国看守所管理体制,将未决羁押场所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改由处于超然地位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完善未决羁押阶段律师的辩护制度,真正实现控辩平衡、诉辩对等。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台湾辩护权发展较早,且受实务上法官造法的承认,其体系远较大陆地区刑事诉讼法完整,各种构成要件和违反的效果都有明白规定.其中尤以强制辩护、侦查与羁押中的会见权的实务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辛加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4-8
在我国,作为对生效裁判错误救济的审判监督程序,在纠正错案、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名称不准确、再审理念冲突、再审理由缺乏操作性、启动主体行政化、再审期限不合理、审查程序不规范、原审法院再审不公正和再审加刑等,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ORS系统数据发播系统传输技术.并对GPRS网络、CDMA网络、3G网络等传输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再审,作为一项人为制度,难以摆脱人类的局限性,然而,这种局限性可以经过人为设计达到不利益最小化的结果,这需要我们对价值进行判断与权衡,使其在相容相辅的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上的统一。由于我国再审理由的设计缺乏正确理念的指导,致使在实践操作上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再审理由进行探讨,并予以重新设计,使之成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市民刑法观要求刑法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既要维护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更要强调保障公民的人权与经济权利。在经济犯罪案件的刑事审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和坚持市民刑法观,依靠刑事法官的智慧。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相似文献
17.
Periodic variations of warp tension during a weaving cycle result in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back rest position, and the oscillation of back rest affects the fluctuation of warp yarn in return. A mechanical model of back rest system of looms is presented on basis of auto control theory,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back rest are analyzed. In the model, warp yarn is regarded as a viscoelastic medium, and the adjustable parameters and the adjusting range of the back rest system are increased, so the loom's applicability for the fabric's variety is enhanced. Finally, the methods of designing and adjusting the back rest are discussed, and a trend of back rest system development is given. 相似文献
18.
占有的物权法保护是占有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民法典草案的有关规定存在问题是理论上缺乏对物权法保护的完整分析所致。占有具体保护方式的选择与对占有的事实性质的理解和支配冲突的矛盾运动有关联。在对保护占有的要件作了说明后,引入对占有保护的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对占有人的私力防御、私力取回、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和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以及请求权的除斥期间作了较为全面的说明与分析,勾画出占有物权法保护具体规定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部分作了较大修改,虽有进步,但缺陷也很明显。将证据的定义由"事实说"改为"材料说",这一修改实无必要;增加了证据种类,但对证据的分类不合理;明确了举证责任的承担,但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需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关于非法取证方法的规定过于笼统,应尽可能详尽地列举非法取证方法;虽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但该规则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增加"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定的同时保留了"如实供述义务",这种相互矛盾的规定显属不当;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方面,证据核实主体应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建议更换办案人可能导致规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不应作出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