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苦石莲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现代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从苦石莲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卡萨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即caesalpinin MB(1),7-acetoxybonducellpin C(2),bonducellpin C(3),caesalpinin K(4),bonducellpin G(5),1-deacetylcaesalmin C(6),norcaesalpinin E(7).其中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地胆草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地胆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了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1-9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异香草酸(2),香豆酸(3),对羟基苯甲酸(4),阿魏酸(5),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6),豆甾醇-3-O-β-D-葡萄糖(7),豆甾醇(8),吲唑(9).化合物1、2、4、5.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头孢霉AL031真菌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为epicocconigrone A(1),epicoccolide B(2),mellein(3),5-hydroxymellein(4)和麦角甾醇(5).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种真菌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含多羟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干燥根皮的化学成分.对白鲜皮的乙酸乙酯萃取组份进行分离.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重结晶法以及HPLC(制备型)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紫丁香苷(2),双氢松柏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豆甾醇(5).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分析等手段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1),L-焦谷氨酸甲酯(2),邻苯三酚(3),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色原酮(4),腺苷(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对含羞云实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他们的结构分别为eucomin(1),木犀草素(2),槲皮素(3),双氢槲皮素(4),没食子酸乙酯(5),没食子酸(6),间二没食子酰乙酯(7),木栓酮(8),α-tocopherolhydroquinone(9),1-phyten-3-ol(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9为首次发现稳定存在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以95%乙醇溶液提取白花败酱草,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正丁醇提取物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然后应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相关文献对比后确定全部化合物结构.分别为Caffeic acid ethyl ester (1),Caffeic acid n-butyl ester(2),Apigenin (3),Luteolin (4),Menthalignin (5),Methyl 2-(4-hydroxyphenyl) acetate (6),trans-Ferulic acid (7).其中化合物1~3,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ditryptophenaline(1),3-hydroxy-4-(2,6,6-trimethyl-tetrahydro-2 H-pyran-2-yl)benzoic acid (2),(E)-4,5-dihydroxy-3-(prop-1-enyl) cyclopent-2-enone(3),3,6-di-sec-butyl-1,4-dihy Droxypiperazine-2,5-dione(4),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8.0和12.0 μmol/ml.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把橄榄苦苷在水中煎煮,得转化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橄榄苦苷热转化产物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分离鉴定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oleuroside(1)、hydroxytyrosyl methylether(2)、methylelenolate(3),hydroxytyrosyl methylether(4)、erythocentaurin(5)、gentiogenal(6)和angeline(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橄榄苦苷的热转化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产自云南呈贡的玫瑰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了8个苯丙素和苯乙醇类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erulic acid(1),ω-Hydroxypropioguaiacone(2),(E)-Ferulaldehyde(3),1-Propanone-2-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4),Evofolin(5),2-(3'-O-β-D-Glucopyranosyl-4'-hydroxyphenyl)-ethanol(6),2-(3-Hydroxy-4-O-D-β-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ol(7),2(3,4-Dihydroxy-phenyl)-ethanol(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呈贡玫瑰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rmixocin B (2)和Tenellic acid A (1)。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得以确定。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口腔表皮样癌(鳞癌)细胞KB,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23, 9.10和14.26 μmol/L。  相似文献   

12.
吉祥草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祥草根茎中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运用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吉祥草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及2个黄酮,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nicotianoside B(1),胡萝卜苷(2),β-ecdysone(2β,3β,14α,20R,22R,25-hex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3),槲皮素(4),芦丁(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红皮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这8个化合物包括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cagayanoneA(1);3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松属素(pinocembrin,2),山姜素(alpinetin,3),5,7-dimethoxy-2-phenylchroman-4-one(4);1个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betulin5);1个内酯类化合物:4-me-thoxy-6-styryl-2H-pyran-2-one(6);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探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NMR、MS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这株细菌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uridine(1),thymine(2),cyclo-(phe-lle)(3),cyclo-(ala-pro)(4),cyclo-(val-pro)(5),cyclo-(pro-leu)(6),cyclo-(phe-pro)(7),cyclo-(tyr-pro)(8),cyclo-(tyr-4-hydroxy-pro)(9),cyclo-(leu-pro)(10),cyclo-(pro-4-hydroxyl-lle)(11),cyclo-(D-pipecolinyl-L-leucine)(12)。【结论】化合物1~12均是首次从该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该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株菌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海洋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异长齿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对异长齿黄芪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异长齿黄芪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油三亚油酸酯(1)、羽扇豆醇(2)、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3)、二十四碳酸(4)、β-谷甾醇(5)、异甘草素(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决明属植物粉花山扁豆(Cassia nodosa Buch.-Ham.ex Boxb)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粉花山扁豆茎叶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个未见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山奈酚-3-O-[(4″,5″-O-异丙叉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以及4个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鼠李糖苷(2)、3,5,7,3',4'-五羟基黄酮(3)、高山黄芩素(4)、5,7,3',4'-四羟基黄酮(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对深海真菌Trichobotrys effuse DFFSCS02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和文献比对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显示: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3-dimethyluracil(1)、[2E,7E]-9-oxo-2,7-decadienoic acid(2)、periconianones H(3)、botryosphaeridione(4)和2-hydroxy-(4-octyloxy)benzophenone(5),化合物1-5均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5株肿瘤细胞株HepG-2、Eca109、KG-1a、PC-3和Hep2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仅对Hela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菌属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深海真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