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碱催化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KOH催化的条件下,以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化剂使其与淀粉反应,干法制备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分析了催化剂KOH用量、阳离子化剂GT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等诸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TA用量与淀粉用量比为1∶1.8、KOH用量与淀粉用量比为1∶50、反应温度85 ℃、反应时间3 h、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30%时,阳离子淀粉取代度为0.54.  相似文献   

2.
非晶合金发展及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孙楠  许泽兵 《科技信息》2007,(26):177-179
概述了大块非晶态材料的发展历史,并从成分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描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各种判据。  相似文献   

3.
骆重阳  杨红  刘桂年 《甘肃科技》2009,25(15):73-74,141
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并从成分结构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描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各种判据。对一些方法、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4.
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 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提取溶剂pH值、 料液比、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乙醇浓度5种因素对黄芪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含量进行 检测, 计算黄芪多糖的提取率为19.15%, 分别是水提取法和碱提取法的3.53倍和2.63倍, 残渣中有效成分的残留量低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两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用三聚磷酸钠作为磷酸化试剂与阳离子淀粉干热反应制备两性淀粉,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磷酸化试剂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其它因素对阴离子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两性淀粉结合磷含量、阴离子对阳离子基团比率、粘度、电导率和Zeta电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淀粉分子链上接上阳、阴两种离子基团是可能的,在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因素中,磷酸化试剂用量最重要、加入1%的尿素可大大提高阴离子取代率和反应效  相似文献   

7.
报道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以高碘酸为氧化剂,氧化合成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所得样品中淀粉的双醛含量可接近100%,产品得率约为90%,氧化剂高碘酸的消耗量大约为理论量,且可通过电解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化床侧喷技术制备淀粉丸芯,主要以颗粒粒径分布、流动性及表面形态为评价指标,考察了黏合剂及工艺参数对制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流化床进风温度70℃,进风风量60~70m3/h,雾化压力0.15MPa,在17.5g/min速度下喷入黏合剂(HPMC K100的质量分数为3%),当黏合剂的用量为起始物料质量数的3.0%时,在65~100目的颗粒收率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规整的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和阴离子化试剂,采用酸水解及W/O微乳液交联法合成了木薯淀粉纳米颗粒(P-SNPs).运用纳米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电镜(SEM)等仪器,对P-SNPs的粒度、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结晶紫和罗明丹B模拟阳离子污染物,研究了P-SNPs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SNPs为圆整、含有中孔的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37 nm,比表面积高达93.62 cm2/g,结晶度低至3.29%;吸附时间、介质pH值、MB初始浓度对MB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有显著影响,适当条件下P-SNPs对MB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分别可达103.72、86.43%,对结晶紫和罗明丹B的吸附量分别可达98.32、83.63 mg/g.P-SNPs具有较好的脱附再生能力,在4次吸附脱附循环之后,吸附量仍然可达77.12 mg/g.P-SNPs对MB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SNPs对MB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微孔淀粉对胭脂红色素的吸附量的大小为依据,选定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优化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5℃,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16h,酶用量为0.6%.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微孔淀粉对胭脂红色素的吸附量为5mg/g.  相似文献   

11.
非晶态TiO_2-SiO_2材料,由于Ti的掺杂破坏了均匀的SiO_4四面体网络结构,造成Si—O键和Ti—O键断裂而形成三种缺陷:非桥氧,E′心和过氧基。伴随Si—O断键生成的E′心其能带结构如图1所示。价带为完整的SiO_4四面体网络的基态。导带底相应于氧原子的2p电子激发到3s轨道。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分析测定了淀粉颗粒粒径分布,可实现了对淀粉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粒径变化的在线监测。考察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率和介质等因素对FBRM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大小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FBRM测得的淀粉颗粒粒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浓度达到10%时,粒径大小趋于稳定;在高浓度淀粉乳中,搅拌速率对淀粉颗粒粒径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低浓度淀粉乳中,则没有显著的影响;采用浓度小于50%的乙醇和异丙醇以及高于75%甘油作为介质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粒度分布;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3.
淀粉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酸水解法、机械法、沉淀法、细乳液法和微乳液法,其中沉淀法具有简单易行、低耗能、对设备要求较低等突出优点。淀粉纳米粒已经可以应用作为填充剂、药物载体和乳化剂,随着研究的深入,淀粉纳米粒将会在其他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条件下酶脱支处理对直链淀粉溶出及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选取不同条件产物,采用Guraya法测定酶脱支处理后的缓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变化,从而研究酶脱支处理过程上清液中溶出的直链淀粉与沉淀淀粉颗粒态缓慢消化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进一步研究酶脱支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溶出量与缓慢消化淀粉形成具有相关性;低于糊化温度下通过酶脱支制备缓慢消化淀粉能提高淀粉颗粒表面的疏松度;相对于结晶的数量,结晶的质量对淀粉消化性影响更大;酶脱支处理后,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均有所增加,糊化温度区间变小,糊化焓降低。  相似文献   

1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16.
几种淀粉颗粒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马铃薯、木薯和玉米淀粉的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分析了3种原淀粉颗粒的脐点、轮纹等结构及整体形貌;用三氯氧磷作交联剂,对这些原淀粉进行了交联改性等相关处理,使观察结果更为清晰明确.结果表明,马铃薯、木薯和玉米的淀粉都有脐点和轮纹.文中还给出了各淀粉颗粒的形状及结构特征简图,提出了马铃薯和木薯淀粉颗粒首端和尾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高碘酸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作氧化剂制备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摩尔比、高碘酸的浓度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产品中双醛的平均含量为86.55%  相似文献   

18.
用本地木薯淀粉进行改性试验,制备羟丙基醚化淀粉,其工艺条件:泻粉浓度为40~45%,反应温度为35℃左右,pH=11.5,加入10%环氧丙烷,反应时间约13小时。产品在高温灭菌和低温冷冻粘度较稳定,并可延长食品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中药汤剂比较,中药免煎颗粒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疗效安全可靠、药材利用度高、患者满意度高,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痛苦,促进疾病痊愈,在老年人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