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坦贝克的许多优秀小说被成功地改编和拍摄为电影,其中获奖最多和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和《伊甸园之东》3部影片。这3部电影作品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题材,塑造典型化角色,以现实主义的手段聚焦斯坦贝克关注的困窘,展示了对原作媒介的跨越及其悲剧意识小说主题模式的再提炼;改编作品还对原故事叙事时空进行了集中式重构,在电影的影响上体现出电影作品对小说及社会语境的映射性,完成了从不同风格的小说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集体转身,实现了小说与电影的精彩握手,为诠释斯坦贝克悲剧意识作品所具备的特殊魅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2.
《半生缘》小说与电影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优秀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半生缘》文本中的全知全能视角及女性主义立场在其同名电影中以交叉视角出现,其立场的变化也导致了女性批判力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电影经验无以尽数,小说杰作中富于张力的人物和戏剧性情节,是电影的天然材质。尽管小说《香水》的人物与情节精彩不凡,不过,因其灵魂是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嗅觉对象,是飘渺于空中的微细介体,电影如何呈现,是包括不少著名导演在内的艺术家都认为不可拍摄之为。导演汤姆·提克威跨越怀疑与禁忌,与摄影师和作曲家一道,将香氛以感觉转换的形式,诉诸我们的视觉和想象,最终完成了一部优秀小说的电影旅程。  相似文献   

4.
电影《色·戒》上映后,全球都为此沸沸扬扬,张爱玲小说再一次敲击叩问着人们的心灵,本文旨在从另一视角——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来解读《色·戒》这个东方悲剧及张爱玲的悲剧人生。张爱玲这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并没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
毕四海,一九八一年一月毕业于我校中文系,以其七九年发表于《山东文学》的小说《第一声妈妈》而步入文坛。十余载春风秋雨,四海已成为全国知名青年作家。他于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八七年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十余载笔耕,四海计出版长篇小说《皮狐子路》、《风流少东》等三部;出版《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两卷;出版纪实散文集《一天云锦》一部;发表电视连续剧《梦断乌拉山》十二集,电影文学剧本一部,报告文学《鸳鸯大逃亡》等:总计约二百五十万字。四海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辽宁省政府优秀图书奖,山东文学优秀小说奖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著名评论家、作家汪曾祺、张韧、何镇邦、董德兴、何志云、李发模、任孚先、宋遂良、陈宝云、刘剑锋、李新宇、李先锋、付冰甲、丁尔纲、冰人、有令峻等人都曾著文评论过四海其人其文。现在,我刊又为校友毕四海专辟一栏,编发全国著名评论家章仲锷(《中国作家》副主编)、李师东(《青年文学》编辑)等人评论四海作品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由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选的是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影片《红字》,这部影片改编自霍桑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而电影《红字》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电影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完成了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同样的人物,相似的故事,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文本。在历史观念、真实观念、意义表现和叙事态度方面,张艺谋的电影和余华的小说之间出现了一道相距甚大的鸿沟。应该说,小说营造了生命的达观及人生独特的审美境界,电影却没有走向这样的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改编也络绎不绝。早前,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和电影《倾城之恋》已为人们熟知。2009年《倾城之恋》再现新面孔,2万多字的小说被改编成36集电视剧搬上电视荧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创造了巨大的文化市场价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戏剧作品数量不多,现仅存四部,即:话剧《重逢》、《河内一郎》、《窑工》,以及电影短片文学脚本《战斗的人们》。此外,还有一个秧歌剧《万队长》,是1943年丁玲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根据一个学员讲的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但只由中央党校文工团在南泥湾演出了两场,后因脚本遗失,未能保存下来。这些剧本,除《战斗的人们》写于1950年外,其他的三个话剧剧本是1937到1946年间,在解放区创作的。她在解放区创作的这些话剧,虽说在思想和艺术成就上逊色于她的小说创作,但在解放区的戏剧运动中却发挥过积极  相似文献   

11.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战马》在延续原著小说展现"人情"的基础上,对战争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反思。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编,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置换、情节的增加和对白的重新编写等,电影相较于小说,对"战争"进行了更为集中、深入的思考与呈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灾难是隐蔽而又深远的,电影通过参战士兵的内心挣扎和情感经历引发了人们对战争合理限度的反思。这部电影对当今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局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完美统一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说自1936年出版以来,人们竟相阅读,历久不衰。主人公郝思嘉在坎坷而艰辛的人生旅程中的挣扎,奋斗与成功,成为美国妇女理想中的自我形象。然而,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人物。人是一切事物的太阳,然而,局限到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法国《电影手册》将西班牙导演霍纳斯·特鲁埃瓦的电影《八月处子》列入了年度十佳,同年6月,霍纳斯在疫情期间接受了《电影手册》的电话采访。这一切,标志着一个年轻的创作者进入了全世界艺术片影迷的世界。霍纳斯·特鲁埃瓦出生于1981年,是一名电影编剧、导演和小说家。他来自一个庞大的电影世家:父亲费尔南多·特鲁埃瓦曾是《国家报》影评人、前西班牙电影协会主席,其指导的电影《觉醒之年》在198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相似文献   

15.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宣传平民主义思想的著名散文《落花生》为人们所熟知,在发表小说创作时,他就以“落花生”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具有二十年代“问题小说”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我们想象一场暗黑嘉年华,恐怖小丑就会是它的主角,以各异的形式延续伸展。讲述DC漫画中最著名的反派"小丑"起源的电影《小丑》,在2019年10月一上映就深陷争议的漩涡,影片呈现了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这部电影再现了小丑的恐怖本质。其实根据斯蒂芬·金同名恐怖小说改编的电影《小丑回魂(IT)》在2017年一样引起了人们对小丑的关注和对小丑的恐惧。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中,莫言将一个饱含生活艰辛和社会变迁的故事讲述得荒诞而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人性及其欲望的内在演变规律。这恐怕也正是张艺谋在电影中将丁师傅的"幸福时光"定位为时代变迁中获得的谋生手段和价值观念的缘由所在。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之所以在同类小说中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与莫言在表现人生的悲剧时使用了幽默这一艺术手法有着内在联系。莫言作为一位富有自我个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既注重向人性与欲望等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掘进,又注重发挥其汪洋恣肆的艺术想象力,用幽默的艺术手法,为我们营构了一个值得无限阐释的艺术世界。这恰是莫言的文本世界具有无限阐释空间的缘由——这对读者是如此,对跨界的电影导演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她们都把笔力集中放在表现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在看似从容超脱实则深深进入地描写疯狂世界里的女性疯狂这一点上,张爱玲可以说是第一个。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文坛。1943年以后的三、四年是她创作的旺盛期,在这期间产生了《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等优秀小说;1949年后发表《十八春》、《小艾》;1952年迁居香港,发表《秧歌》、《赤地之恋》;1955年定居美国,又有《五四遗事》、《怨女》问世。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她多以四十年代旧中国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写在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相冲击、媾合下,一些特定的女性的惘怅、悲苦、疑惑、无奈,甚至心理的畸形与变态,从抽象的哲学意味上对人性进行探索,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包含着她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徐小斌的小说《双鱼星座》以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传达了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蕴。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小说主人公实现了对庸常人生状态的精神超越,同时,创作主体也于无意识中实现了对自己业已定型的创作命意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