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的出材率数学建模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以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出材率.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分析影响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出材率的因素,证明此种下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介绍了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的原理、板材加工方式和优势.其次,根据其下锯方法的关键和特征对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进行了数学建模,推导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的出材率公式.以此公式为目标函数,选取下锯方案中相互独立的变量作为设计变量,根据客观条件和国家标准等建立约束条件,并根据多组原始数据分别利用LINGO和MATLAB软件进行出材率的优化设计,得出两组优化设计结果.再次,对优化设计的结果进行作图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证明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的高出材率,并分析其出材率提高的原因.最后,分析实际加工中小径木缺陷与加工工艺措施对出材率的影响,针对不良影响提出改进措施.计算出了小径木梯形板抽芯下锯法的出材率公式,得出了不同尺寸小径木的两组优化设计结果.结果 表明:两组优化结果接近,出材率变化趋势合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锯材材积自动计量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对射式光电开关测量锯材的长度,绝对式编码器测量锯材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锯材体积公式自动计量锯材的体积。同时,此方法是针对建筑、装修和木材加工等行业提出来的,其意义在于适应木材市场发展的要求,降低人工测量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及误差等问题,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保证锯材计量的客观性,进一步体现了木料供货和加工双方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锯材形位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以往总是把尺寸误差(线性误差)的大小定为锯材的质量标准。多年来企业为减少锯材的尺寸误差,重点改进了跑车的摇尺装置,以提高摇尺精度,从而使锯材的尺寸误差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仅仅用尺寸误差的大小来衡量锯材质量的优劣是不够的。根据国外的介绍,锯材的精度标准应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状和位置精度(简称形位精度)。国内锯材形位误差的一种常见形式是锯材表面的不直(度),呈曲线状,工厂俗称“走线”。 由于锯材的“走线”,使它在木制品厂的再加工中,有许多木材被刨、铣掉,损失颇大。  相似文献   

4.
以圆筒形工件为冷冲拉深实验对象,运用回归正交试验与分析理论,设计冷冲拉深成形多试验因素回归试验方案;运用Dynaform软件对该冷冲拉深工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成形分析。采集多项仿真分析试验指标值,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对多项试验指标进行科学综合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各工艺因素与成形制品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方差、残差分析等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试验最终得出凸凹模具间隙、压边力、凸缘半径对零件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立体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五点法立体井网见水时刻的体积波及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流度比、水平井穿透比、油水密度差异对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较大,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与水平井穿透比呈线性关系,与油水流度比呈幂函数关系,与油水密度比呈指数关系.在对各关系曲线回归基础上,得到了五点法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石膏岩对隧道衬砌结构的腐蚀性,对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正交试验,研究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渗等级、C_3A质量分数与腐蚀系数呈二次函数关系,硫酸根质量浓度和时间与腐蚀系数呈对数函数关系,溶液压力与腐蚀系数近似呈线性关系;采用极差与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解算,各因素按权重大小依次为:C_3A质量分数、硫酸根质量浓度、时间、抗渗等级、溶液压力;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混凝土腐蚀后强度变化量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成功应用在礼让隧道的衬砌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连铸坯内部中心缩松、缩孔是影响铸坯内部质量的主要缺陷之一.综合运用凝固理论、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数学推导等手段,提出了描述连铸坯中缩缺陷形成可能性大小的连铸坯中缩敏感系数,并以中缩敏感系数为桥梁,建立了工艺因素与中缩缺陷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冷水是形成连铸坯中缩缺陷的主要因素;随着过热度的增加,连铸坯愈易形成中心缩孔、缩松缺陷;一冷水量对中缩敏感系数的影响较小.该判据用于连铸过程控制可得到较高质量连铸坯。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冻融循环下秸秆粉末、聚丙烯纤维和玻化微珠对保温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6组保温混凝土并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导热系数的试验测试,分析秸秆粉末体积率(因素A)、玻化微珠代砂体积率(因素B)、聚丙烯纤维体积率(因素C)对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导热系数变化和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隔热能力和质量均不断降低;80次冻融循环后导热系数平均增大49.97%,质量损失平均降低37.93%。极差分析表明,对导热系数的影响顺序为:因素A>因素B>因素C,对质量损失的影响顺序为:因素A>因素C>因素B。冻融循环下,秸秆纤维对保温混凝土导热系数、质量损失的影响较其他掺合料明显,并可有效延长热量传递路径,提高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氯化钠和热水预处理对黑桦木材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对黑桦木材干燥缺陷和干缩特性有影响,对干燥速度基本无影响,经氯化钠处理的黑桦木材对各项性能改善效果更好。未处理材、热水处理材、氯化钠处理材的初期开裂等级均为1级;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3级、1级、1级;瓦弯变形分别为1.62mm、0.87mm、0.43mm;氯化钠处理黑桦木材的平均体积干缩率较未处理黑桦木材降低了20.83%,并且差异干缩最小。根据干燥特性相关数据,初步拟定了25-30mm厚黑桦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线锯超声振动切割SiC锯切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金刚石线锯普通切割SiC各锯切参数与锯切力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切割中各参数对锯切力的影响机理和锯丝磨损对SiC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进行锯切参数对锯切力和SiC切割表面形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振动切割比普通锯切的平均主锯切力明显减小;相对于锯切速度和工件转速,工件进给速度对锯切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增大振幅直接扩大了介于工具-工件间的动态容屑空间,有利于排屑。正确选择锯切工艺参数尤其是进给速度和振幅,对锯切力和动态容屑空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几种径向下锯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三种径向下锯模型:四开法、三开法和六开法,模型运算结构表明,各下锯模型中原木断面面积利用率和出材率随原木径级增大而提高,小径原木宜生产薄板,大径原木宜生产中厚板,三开法的原木断面面积利用率和原木出材率最高,六开法最低,四开法居中。若对径向纹理要求很高,宜采用斜拼法提高原木断面积和利用率和原木出材率,实际生产宜采用三开法在新式剖料锯机理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红松活立木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生物的侵袭,其中木腐菌造成的腐朽是最为广泛和严重的危害之一,活立木腐朽将会造成木材资源的损失,降低木材的力学性能。为了监测红松活立木的健康状况,减少因腐朽引起的相关损失,须定期检测红松活立木腐朽状况,并采用腐朽分级的方法进行评估。【方法】使用阻抗仪和电阻断层成像技术(ERT)两种无损检测手段对黑龙江省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红松活立木进行检测,并在检测截面使用生长锥钻取木芯。将野外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获取立木的阻力曲线和电阻断层图像,分析处理微针阻力的下降幅度,得到样木的阻力损失;根据立木心材与边材腐朽在ERT图像上呈现的不同特征,首次采用一种基于OpenCV的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腐朽样木电阻断层图像缺陷部分,实现了心材和边材缺陷面积的定量表征;采用烘干法测定质量损失率,根据每株样木的质量损失率将所有样木分为5个腐朽等级。将多分类有序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到立木腐朽程度分级问题中,以阻力损失、心材缺陷面积比和边材缺陷面积比为自变量,腐朽等级为因变量,建立腐朽分级预测模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拟合优度及预测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性能良好,五营国家森林公园30株红松样木的综合预测准确率为86.67%,各等级预测准确率分布不均,高等级腐朽的预测准确率相对较高。【结论】运用提取心材与边材腐朽的方法处理ERT图像,有效地提高了利用ERT图像识别腐朽的准确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立木腐朽的等级,较之烘干法测定腐朽程度,其腐朽评估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且对立木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进行除害处理并获得成功。通过对相关技术指标的测试,计算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ekle)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matus Hope)致死临界温度及不同厚度、湿度板材的有效处理时间。该项处理技术能够100%杀死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内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符合国家对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的要求。经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微波泄漏量低干国家标准,微波输出功率稳定,输送系统运转正常。该项处理技术高效快捷、安全可靠,对环境友好、先进适用,可用于一定厚度板材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五针松木材结构与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株大别山五针松的木材解剖特征、化学成分和包括热、电性能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并报道了该树种木材结构和材性。  相似文献   

15.
中大径材尾细桉杂种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桉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选育适用于中大径材培育的桉树优良无性系,作为后续良种选育的基础。【方法】以12年生尾细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tereticornis)杂种无性系试验林的154个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12年间调查的生长性状和8年生时测定的材性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等,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即通过选择可提升培育尾细桉成优质大径材的潜力。中大径材尾细桉无性系开展早期选择的时间在4.5~6.5 a最适,生长性状对基本密度的间接选择效果均为正向,以树高最佳。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56.28%~85.34%,单株重复力为24.35%~59.27%,无性系重复力均大于单株重复力,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定选的10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为14.64%~73.89%。【结论】所选12年生尾细桉杂种无性系满足桉树中径材培育要求,具有培育成大径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PLC、数据库技术以及组态技术结合自设计的坯料标识ID号对生产过程中备料阶段的钢坯锯切进行了信息管理,传输以及控制.建立了车轮流水号与连铸钢坯、坯号、钢种、规格的准确对应关系,对于车轮物料的跟踪奠定了基础。采用力控组态软件开发了上位机监控界面,通过与下位机的实时通讯对锯切段圆盘冷锯进行控制,保证了坯料标识ID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介绍了石蜡-铬复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种复型的步骤包括木材样品准备、铬投影、碳喷镀、蜡支持、溶去木材及蜡层。试验以杉木、臭冷杉、马尾松为试材。观察结果说阴,用于透射电镜的复型技术是研究木材细胞壁表面形貌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Pulp quality depends on wood quality and pulping process conditions. Wood quality is a result of forestr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physical, anatom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od [35]. Eucalypt pulps are desired for printing and writing and for tissue paper grades due to their anatom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wood density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ulp quality [21]. This parameter, together with volum…  相似文献   

19.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 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造林密度为1 666 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