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集成电路(IC)工艺的实验教学中,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实验教学是学生加深对半导体工艺理解的重要环节。由于微电子行业的实验场所、时间以及实验设备的各种限制,真正的实际操作非常有限,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这些原因,开发了“集成电路工艺”虚拟实践平台,该平台对传统的实际操作实验教学进行了虚拟仿真,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进行集成电路工艺的模拟操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并能够加深对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理解。该虚拟实践平台已在学生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虚拟实践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家萍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双极型集成电路得到广泛应用,双极型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工艺成了改进集成电路性能的一个指标.可从版图设计原则、整体版图设计、元件版图设计、布局布线几个方面对双极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套工艺是当今全球装备制造业中最尖端的技术之一,是信息技术硬件的核心.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已经被列为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工作原理,以及由ICL7136构成的温度测试仪的测试电路和由AD590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电路,给出了克服晶体管温度灵敏度离散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集成电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电路工艺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包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多方位构建教学平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等教学改革设想及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满足新世纪微电子工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陆名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本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制造工艺过程 ,提出一种拓展的制造工艺形态学模型。该模型用与制造工艺过程的三个基本流程 (材料流程、能量流程和信息流程 )有关的形态结构要素的组合来描述各种制造工艺过程。它包含了所有制造工艺过程形态结构的可能性 ,提供了建立一种制造工艺过程的全部基本组成部分 ,给出了制造工艺过程领域而连贯的图像。应用该模型对各种制造工艺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横向比较 ,可以迅速地对其可能性与局限性作出综合评价 ,也可以利用它产生新的工艺方法设想。图 1 ,表 1 ,参 3。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片簧在微转矩测量传感器中的应用,给出部件的弹性特性表达式,并分析了部件的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的基本准则及其在工艺和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由示例可见IE的方法研究对优化工艺十分有效;动作经济原则能够减轻人在操作中的疲劳,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装备设计质量,从而可使生产系统运作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叙述了简易低温样品室的设计原理,结构性能和它在电阻-温度测试仪中的应用。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规律的研究中,测试和分析了该合金的二种典型的电阻-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16.
将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弹性膜片与一种光纤位移检测装置相结合构成了一种反射式光纤压力传感器,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该互补偿型传感器可以消除环境温度,光源输出功率波动及光路损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褐背小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蓼科杂草是东南烟区烟田的重要为害杂草 ,对烟叶的产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田间调查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对蓼科杂草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7- 33℃下 ,褐背小萤叶甲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70、12 .6 6、11.76、11.92℃ ,有效积温分别为 72 .91、14 3.80、5 3.94、5 7.4 5日度 ;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35℃ ,有效积温为 370 .80日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过程仿真粘弹性空间有限单元法,对混凝土坝典型浇筑块进行了温控敏感分析,得出温控因素(浇筑温度,间歇天数,开浇日期,浇筑层厚度)对浇筑块强经束区最大拉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和拉格朗日插日插值方法得出多维数值空间最大接应力凝聚方程,可用于推算不同施工方案的浇筑块强的约束区的最大拉应力。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了纺程加热一步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中的远红外加热法。为了弄清纤维力学性质随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化,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纤维结构形成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的分离技术,研究了加热过程中结晶形成的机理。发现不仅PET纤维的848cm~(-1)谱带发生了变化,而且通过对848cm~(-1)谱带分离成代表PET三种结构的三个峰838cm~(-1),846cm~(-1),853cm~(-1)也发生了变化。充分说明了温度在加工过程中对PET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些变化,又以大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作了旁证。表明了在红外光谱、大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间有一致的变化。本文还对结晶结构的形成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用远红外加热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