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红 《科技资讯》2007,(22):69-69
根据公共场所所用洗手机的特点,介绍了一系列电路模块的设计,其中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发射与指示灯电路模块、红外接收电路模块、电磁阀和电机泵驱动电路模块.最后简要阐述了该系统在安装调试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性能良好的驱动电路是保证IGBT正常工作的前提.选用2SDl06AI做为IGBT的驱动模块,介绍了2SDl06AI驱动模块的基本性能,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外围电路及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并在逆变电路中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2SDl06AI的驱动电路性能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具有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的婴儿保温箱智能监护系统.系统采用单片机S3C2410A微控制器为核心,基于Linux进行软件开发,重点研究了控制算法、温度控制子程序的设计.整个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人机接口模块,驱动控制模块5部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自动监测婴儿皮肤温度,婴儿是否尿床,自动监测和控制箱内温度和湿度,具有定时自动消毒以及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等功能,且温控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总成模块难于生产制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置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技术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该变速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变速器起步和换挡过程的运动学关系;然后根据整车参数的要求,对变速器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利用AVL Cruise仿真软件,建立整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整车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变速器不仅满足了车辆设计要求,而且与普通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相比,在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循环工况油耗方面的性能差距在2.5%以内。因此,该分置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设计方案的双离合器模块克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总成难于生产制造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型行星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重型越野车辆的性能,改善车辆换挡品质,对其搭载的重型行星式自动变速器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自由度行星变速器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分析变速器电液操控系统,采用融合涡轮转速和输出轴转速的换挡离合器滑差作为控制参数,进而制定相应的换挡过程控制策略,并采用陀螺仪测量加速度信号微分的方法进行变速器换挡冲击度的分析评价.通过实车验证,能够实现重型行星式自动变速器良好的换挡过程控制,试验对比发现,基于离合器滑差的换挡过程控制试验结果优于传统基于涡轮转速的换挡过程控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G(dual-clutch gearbox)电控单元TCU(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设计的高可靠性要求,应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热分析软件Flotherm对TCU进行热分析,得到TCU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针对存在的局部温度过高现象对TCU进行结构优化,使TCU的工作温度降低到许可范围,保证TCU的高可靠性设计要求,同时通过物理实验来予以验证.实验表明:对TCU的仿真分析以及结构优化是合理正确的,能有效降低TCU局部高温,提高TCU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TPU模块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以带有时间处理单元(TPU)的摩托罗拉微控制器(MCU)为核心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采用以摩托罗拉MCU中TPU模块的PIO和PWM功能实现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方法,设计出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及控制软件,该控制器在车辆自动操作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硬件简单,软件实用,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8.
汽车自动同步换挡系统及其换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AST自动同步换挡系统及其自动换档策略.通过油门踏板分析出驾驶员意图,将其转换为本系统的控制指令:加速度.并通过制定合理的换挡策略,综合控制节气门与变速器,用闭环控制来跟随加速度指令,从而实现汽车动力性、舒适性与燃油经济性自动换挡.在Matlab仿真软件中搭建了自动同步换挡系统的意图识别、换挡策略、汽车动力模型各模块,通过仿真证明了本同步换挡系统及换挡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电磁阀的驱动逻辑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套新的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电磁阀的驱动软件.电磁阀的驱动电压提高到36V以加快其响应速度;以降低能量消耗为主要目标优化了带有预喷射的电磁阀驱动逻辑;根据驱动逻辑,设计了包括电流反馈控制的控制时序;在MC68376单片机TPU模块的基础上编写了控制软件,该软件采用中断嵌套技术提高了喷射实时性.对控制软件的实验表明,该软件能精确实现包括预喷射在内的喷射过程,并有效地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汽油机直喷技术中电磁阀的响应特性,针对驱动电路控制精度高、灵活可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流控制策略,并设计了以ARM9为控制核心的喷油器智能驱动模块,应用模糊PID算法控制喷油器驱动电流.详细描述了所设计驱动器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驱动模块对GDI喷油器的灵活、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J C McGrath 《Nature》1980,288(5788):301-30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在联合发送多用户下行链路中的半联合优化传输算法及其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下的性能分 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联合发送多用户下行链路中数据传输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小区内的多址干扰。根据 基站发射天线的离开方向(DOD)在全向均匀分布下的空间特性来优化总发射信号,从而减小干扰。并且在TDD 系统环境下做了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这一优化传输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比传统的联合发送算法和联合检测算法要 好,在TDD环境下具有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游梁式抽油机皮带减速箱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皮带与减速箱传动系统的弹性,建立游梁式抽油机皮带减速箱传动系统有阻尼多自由度扭转受迫振动的力学与数学模型及各振动元件参数的计算模型;以传动系统扭转振动仿真结果为基础,建立皮带减速箱及皮带瞬时传动效率的仿真模型。分析影响皮带减速箱传动效率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对系统的运动规律与动态参数有显著影响;系统瞬时传动效率并非常数,受曲柄扭矩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正负扭矩换向点附近瞬时效率显著降低;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降低了皮带减速箱的传动效率。皮带减速箱平均传动效率的仿真结果为70%~82%,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KING AJ 《Nature》1948,162(4117):499-501
  相似文献   

15.
Nongenetic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H Denenberg  K M Rosenberg 《Nature》1967,216(5115):549-550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均值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跨栏跑的两种教学模式:单向信息传递与多向信息传递,结果证明:采用多向信息传递优于单向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程序SBDAP,完成了同步带传动设计及带齿间的载荷分配计算。在传动设计基础上,通过对齿间载荷分配分析,可以调整齿形参数,以达到提高带的传动寿命。  相似文献   

18.
19.
Plasmon-assisted transmission of entangled photo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ltewischer E  van Exter MP  Woerdman JP 《Nature》2002,418(6895):304-306
The state of a two-particle system is said to be entangled when its quantum-mechanical wavefunction cannot be factorized into two single-particle wavefunctions. This leads to one of the strongest counter-intuitive features of quantum mechanics, namely non-locality.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quantum entanglemen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photons; a starting photon can spontaneously split into a pair of entangled photons inside a nonlinear crystal.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anostructured metal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properties of entangled photons. To this end, we place optically thick metal films perforated with a periodic array of subwavelength holes in the paths of the two entangled photons. Such arrays convert photons into surface-plasmon waves--optically excited compressive charge density waves--which tunnel through the holes before reradiating as photons at the far side. We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entanglement survives such a conversion process. Our coincidence counting measurements show that it does, so demonstrating that the surface plasmons have a true quantum nature. Focusing one of the photon beams on its array reduces the quality of the entanglement.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urface plasmons makes the array effectively act as a 'which way' detector.  相似文献   

20.
Experimental transmiss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 M Hutchison 《Nature》1965,206(987):961-9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