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亭亭《女勇士》中留守女性命运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的被迫开放和人口跨域迁徙的增加,产生了中国社会早期的留守女性群体。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成名作《女勇士》中刻画了多个早期留守女性的形象。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典型女性人物——即“无名姑妈”、“月兰姨妈”和“母亲勇兰”——作为分析对象,以揭示不同思想和性格群体留守女性的不同命运。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今天中国社会中的留守女性群体仍然具有很强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长今》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新“女性价值观”,相比之下,在对待爱情、传统文化、女性自身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女性文学的表达有些偏执,而超越这种“偏执”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取得更大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地下世界》中,德里罗以几个家庭和人物的成长来呈现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中包括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这四十年间,美国白人女性经历了女性主体性的苏醒到逐渐建构的过程。以“声景”作为切入点揭示小说中女主人公克拉拉的女性主体性建构过程,不仅能呈现声音描写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功能,更能结合声音与存在的关系思考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力量在整体结构中的平衡与制约,实现多元化的共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乔治·爱略特的《束德尔马契》入手,分析了十九世纪女性所受社会,婚姻.家庭的影响,及自身的局限,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一生,进一步体现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女性别角色界定严重两极分化的时代,是谈性色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体文化价值对女性的期待都是理想的“永恒的女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大多被局限于家庭。但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引发的对个性化和想象力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思维的禁锢,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兴起也提供给了女性作家可以接近的文体,所以女性写作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男性文本中不真实的女性形象。此时的女性写作大都采取了表面上与主体文化妥协实则篡改的方式,虽然这种篡改有时候只是悄悄的、隐蔽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香港男性北上“包二奶”行为的调查 ,审视了当代婚姻及家庭的观念的维持与变异。与一般论述以男性角色为讨论中心不同 ,本研究突出女性在这个关系里面的主体性 ,通过香港和内地妇女自己的说话 ,探讨女性如何参与制造“包二奶”这个想象并构建为他们生活中的现实 ;这种主体之间的互动 ,又如何为延续父权的社会文化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给社会空间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变化。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及思想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网络空间寻找独立的生存之地,并打破空间领域的“公”“私”分界和性别偏见,创造“进”可跨入公共空间、“退”可回归“自己房间”的阈限空间,由此女性从“卧室”走向“第三空间”,拥有了表达自我、言说欲望的场域。同时,网络女性小说在创作主体鲜明的性别意识下彰显着女性写作的力量与魅力,在资本积累与权力争夺中不断发展,实现了女性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赋权与主体建构的目的。网络女性小说在空间活动、话语言说、资本积累、性别认同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反叛与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7,(1):84-88
青年知识女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了较高职业能力与素质,理应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精英人才,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相当规模的青年知识女性开始回归传统家庭成为全职太太。本课题系统分析了导致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社会、个体以及家庭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青年知识女性新型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女红”时代,剪纸对于乡村女性意义重大:剪纸承载着人们对乡村女性的民俗角色期待,是乡村女性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路径,也是她们重要的日常交流实践方式。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乡村社会转型,女性扮演的民俗角色更加多样化,她们的价值实现逐渐社会化,其社交方式也趋于信息化、电子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剪纸对于乡村女性的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乡村女性剪纸的民俗角色期待逐渐弱化,剪纸不再是乡村女性的“必修课”和主要价值实现路径,剪纸带给她们的独特身体感受也趋于消失。厘清剪纸对于乡村女性的意义的嬗变,对于研究现代女性文化生态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晓璐 《科技信息》2010,(29):I0410-I0411,I0415
随着社会的转型期的到来,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家庭对于中国的女性而言有着及为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不和谐便成为女性犯罪的主要诱因,所以要想使女性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建立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家庭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由于女性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对家庭关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一矛盾和冲突,促进女性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家庭关系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女性在生产关系中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后,便退缩到家庭的狭小空间里,并在社会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铸就成了女性极难克服的柔顺、屈从的依附心理,并代代相传,深深积淀于女性心里,成为“集体无意识”。在此种文化背景下,铸就了一种女性形象,且积淀在语言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血缘关系是家族一脉相承的重要手段,姓氏是血缘关系的重要纽带,在母系社会,根据母亲的姓氏来明确归属;进入父系社会以后,随着家长制的建立,女性渐渐失去主导地位,嫁入夫家后,称呼随之发生改变.而在日本,则经历了“夫妇别姓”制度到“夫妇同姓”的一个转变,女性姓氏的演变过程体现了阶级变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五四”运动开始了女性从社会的整体意识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种意识观念充分地体现在“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之中,并成为了新人耳目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女性意识这一角度来探讨其独特的艺术感觉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女性职业成功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使现代女性独立自主成为现实,职业成功是女性婚恋、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及社会交往成功的基础和条件。由于传统封建思想对社会及女性自身的渗透,女性被桎固在家庭樊笼中,择业、职业成功观念淡泊。女性不解放,社会会退化,并非危言耸听,当代女性应具有明确的择业目标,自觉接受社会教育,具备理性择业观,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成功的职业女性。  相似文献   

17.
论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社会认识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希腊神话传说虽是对现实一种幻想的反映,但是毕竟曲折地表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而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幻,恰巧能够非常有力地证实女性形象的演化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女地位由母权制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到处于私有制地位被奴役的“女奴”地位的演变过程就是认识人类童年时代女性形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思想开放,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上,女性在不同程度上以多种身份参与了政治生活,或临朝听政,或助治军国,出谋划策,甚至接受任命做官;女性纺纱织布,承担了经济生活的重要责任;女性的化素质较高,对子女的教育功不可没。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操持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在家庭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少女性思想开放,追求幸福婚姻,主宰自己的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19.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争夺田庄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剧本触及到了生态女性主义非常关心的众多问题,诸如女性与自然的等值、自然女性化、女性自然化以及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失语症”问题。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两性间的平等互补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对于女性优伶的想象和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被定位为远离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似乎成了男性的专权。中国女性优伶却是一个例外,由于特殊职业性质,女性优伶必须进入公共领域,也使中国史学产生一种二律背反。其实,正是由于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性优伶演艺活动,使女性优伶更加具有女性的特质,或者说更加符合公众男性的性想象以及想象的满足,由此,也就成为男性化的中国史家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关注目标,演艺也就成了女性优伶在史籍中的生动印象。中国史学中的女性优伶演艺描述,大多具有良好女性形象气质,而且,史籍中之女性优伶,不但有“色”,且多“色艺俱佳”、“色艺超绝”,是“声与色”兼有,甚至掩盖了在“色”乃至生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女性优伶在史籍中的演艺印象,加剧了男女两性在社会性别制度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原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