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新型无铅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MAE)对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毒性作用,在较高浓度下,MTBE、TAME均对L-02正常人肝细胞的生长有影响,且TAME的毒性作用稍强,另外,用FT-IR法和^1H-NMR法研究了MTBE、TAME与人血红蛋白的体外作用,结果显示,MTBE、TAME与人血红蛋白无明显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对大型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乐安江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等对大型蚤的毒性与其形态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对大型蚤的毒性最大,间接可给定态次之,惰性态降低了其有害形态对蚤类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对文山州广南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饮用水源点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初步了解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在选定的9个水源点进行水样采集,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多管发酵法分别对水样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发现水样6和水样7细菌总数〈100个/mL,其余水样〉100个/mL;9个水样的大肠菌群均有检出。通过检测发现,所抽取9个饮用水水源均不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不适宜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段等典型湿地为研究区,在乐安河流域共设置16个典型样点,于2012年采集水样、底泥沉积物等样品,进行Cu、Pb、Cd等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并对水体中pH值、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水体pH值、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对重金属Cu、Pb、Cd等污染物在水体及底泥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影响。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含量与水体中的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水体总氮含量与水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中的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体COD含量与水样中的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体pH值和水体中的Cu含量和水样中的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水样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的水样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并比较水样经亲水-疏水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分析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的贡献.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进行综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均对发光菌显示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其毒性级别从低毒到剧毒,呈现较大差异.总体上说,大沽排污河水样的毒性高于永定新河,并且均表现为水样富集前的毒性大于富集后毒性.通过计算发现,南八里台等5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超过90%;而其他7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则在40%以下,这说明造成发光菌毒性的物质主要是不易被HLB柱富集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壬基酚或双酚A对原代培养鲫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鲫(Carassius auratus)肝细胞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壬基酚(NP)或双酚A(BPA)对肝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异吩噁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鲫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P或BPA 24 h后,随着NP、BPA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LDH的渗出量、MDA、GST及ER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NP或BPA对鲫肝细胞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BPA对肝细胞的毒害作用要弱于NP(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短链氯化石蜡含量不同的两种氯化石蜡产品(CPsⅠ,38.22%和CPsⅡ,0.08%)作为模式化合物,比较它们经口连续灌胃暴露14d后对SD雄性大鼠的影响,借以探讨短链氯化石蜡是否存在特殊的毒性效应。方法:CPsⅠ和CPsⅡ的暴露浓度分别为lO、50、100mg/kg(CPsI)和100mg/kg(CPsⅡ)。结果:两种氯化石蜡产品暴露后,对大鼠的摄食、体重无明显影响。CPsⅠ和CPsⅡ急性暴露,均可造成大鼠的肝脏中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及胞质疏散;肾脏中肾小管肿胀,肾小球萎缩、肾小球玻璃样变;肺部中肺泡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氯化石蜡急性暴露对SD雄性大鼠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与样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并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新型负载型催化剂Ce AC, 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FR)对其进行表征; 将其作为催化剂, 考察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水中微量污染物芘和荧蒽两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的去除效果. 对比不同工艺及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处理效果, 分析去除机理, 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实验. 结果表明, 铈催化剂参与的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芘和荧蒽的去除效果较好, 处理条件温和, 处理后的水样毒性变小.  相似文献   

9.
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某造纸废水处理厂的处理单元水样为对象进行了毒性试验,对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毒性大小及变化进行调研,为造纸废水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水的各个处理单元中,进水和一期初沉池出水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EC50)分别为16. 02%和17. 35%,经过初沉池的初步物理化处理,毒性降低有限;二沉池出水和深度出水24 h内不会引起大型蚤的死亡。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为:进水>初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深度出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毒性明显变小,但是仍然具有生物毒性,对大型蚤的繁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青海钩虾对罗非鱼两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用青海钩虾与面粉、麸皮和豆饼制成5组(I-V)配合饲料及良种场原因饲料(Ⅳ组)饲育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经25d试验结果表明:(1)彩虹鲷增重效果以Ⅱ组饲料最高,平均增重为44.9g,较大于Ⅳ组的43.1g;(2)所有钩虾饲料对彩虹鲷的增色效果都高于良种场的原用饲料Ⅳ组,其中以饲料Ⅲ组最高;(3)饲料I组饲育吉富罗非鱼平均增重为44g,高于Ⅵ组的40.1g;(4)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比较则显示出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高于彩虹鲷而饵料系数又较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黑河中游农业绿洲灌区为研究对象,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绿洲灌区统计数据等为数据源,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和NDVI数据, 研究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异,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引水量和单产耗水量, 分析绿洲灌区水资源配置的效率, 得到以下结果。1) 年潜在蒸散量在800~1200 mm/a之间, 每年6-8月为峰值。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在614~999 mm之间, 每年4-8月需求最大, 空间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黑河干流沿岸灌区生态需水量相对较大。2) 黑河中游引水以地表水为主, 地下水为辅。2008年引水总量最大, 引水量较大的灌区主要集中在黑河干流沿岸。3) 黑河中游水资源配置总体情况较好, 黑河干流周边灌区供需比普遍大于1, 山丹县及民乐县灌区供需比小于1。近80%的灌区属于水资源配置高效或相对有效的地区, 仅4个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1个灌区引水量严重不足, 因此适当调整部分灌区引水量, 进一步推广节水理念和技术, 是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研究结果对提高干旱区水资源配置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对疏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中下游景观指数呈波形变化,1990~1994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加态势,1994~1999年呈减小态势,而景观优势度指数的变化态势与上述两个指数的变化态势相反.各景观要素的转化使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的景观格局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一方面在靠近水源和流域的中上游地带,农耕发达,一般形成集约化、灌溉系统完善的农田景观;另一方面,随上游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远离水源或流域下游地带,天然生态体系破坏不断加剧,区域景观向荒漠化方向发展,说明流域中上游人工绿洲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大面积荒漠化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3.
选取氡同位素(222Rn)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交换过程的天然示踪剂,探明不同河段多水源水力关联关系及海陵区水循环特征。对新通扬运河海陵段进行河水及附近地下水采样,定性分析河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过程,建立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及流量平衡模型,定量辨识地下水入流和河水渗漏机制。结果表明,新通扬运河海陵段的地下水补给主要发生在R3~R4、R7~R9河段,支流汇入、汇出对干流影响较小。模拟的地下水入流和河水渗漏结果显示河道中存在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利用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得到详细的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情况,所得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中,上下游流量为特别敏感参数,上下游河水内氡活度浓度为比较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天然红树林湿地之一,南沙开发区内珠江火电厂下游珠江狮子洋河段西南岸以及槽船村内河道水闸下游两个区域的天然红树林湿地沿途的溶解性磷酸盐含量变化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天然红树林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河道内红树林不同覆盖宽度区之间和不同河道之间溶解性磷酸盐含量的对比分析显示红树林湿地对水体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河岸红树林湿地的过滤作用的大小与河岸红树林占据河道面积的大小有关,同等河宽条件下,红树林植物覆盖宽度越大其净化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珠江河网区水动力对地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发生的河道采沙、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对河网区河床形态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河网区水动力产生相应的调整。根据平原感潮河网水力特性建立一维河网模型,并对50年代和90年代珠江河网区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结合数值试验探讨了珠江河网水动力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床形态变化导致西、北江干流洪季水位及水位梯度较50年代明显下降,西江水位梯度由7.2 cm/km下降至4.1 cm/km,北江水位梯度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其中三水至三围由9.3 cm/km降至5.0 cm/km,而三围至口门变化不大,两个年代分别为4.9和4.8 cm/km,北江干流平均水位梯度由7.1 cm/km下降至4.9 cm/km。两个年代枯季水位梯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区域日均水位有升有降。数值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地形变化导致各主要节点分流比也产生不同程度调整,三水-马口、天河-南华等地形变化显著的区域分流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部分河流在不同时间采样, 测其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 用最小二乘法对二者进行线性回归, 并进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吉林省部分河流COD和TOC的定量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水体中COD与TO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Xu  YanWei  Kang  ShiChang  Zhang  YuLan  Zhang  YongJu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4):1511-1517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the moisture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ainly moisture from the Indian Ocean transported by the Indian monsoon and terrestrial vapor deriv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Tibetan Plateau.However,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types of moisture are not clear.From June to September,the excess deuterium values of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water in the Nam Co basin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This reflects the mixing of evaporation from Nam Co and local atmospheric vapor.On the basis of theory for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vaporative vapor from surface water bodies to atmospheric vapor and relative stable isotopes in water bodies (precipitation,river water,atmospheric moisture and lake water),this study preliminarily estimates that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evaporation from the Lake Nam Co to local atmospheric vapor has varied from 28.4% to 31.1%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地下水电导率γ的研究对保护流域地下水资源,减少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黑河流域地下水γ的空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离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上游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较低,明显低于中下游地区,中游浅层地下水γ明显高于深层地下水,下游浅层与深层地下水γ差异不大;2)从区域上来看,中游干流地区浅层地下水γ沿流程呈增加趋势,中、下游沿河道附近浅层地下水γ高于距河道较远地区,上游及中游山前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γ较低,明显低于中游细土平原地区,下游居延海—中蒙边界地区与狼心山—额济纳旗城河道附近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存在明显差异;3)地下水γ与各主要离子的关系表明,上游山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浓度的影响,中、下游地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和SO_4~(2-)浓度的影响.此外,中游距河道较远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以及下游沿河道附近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受到了农业灌溉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平原河网水流水质数值模拟研究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论述了河网地区主要水量、水质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并从理论与应用角度分析了现今广为应用的水流、扩散质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数值模拟方法的设想:根据陆域特征研究适用于河网地区的面源污染负荷模型;根据交叉口扩散质输运特征研究河网水质精细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Q67发光菌和大型蚤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长江武汉段、黄河花园口段的河水及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及其加标样品(Cu、Pb、Zn、Cd、Ni)进行了毒性测试,通过测定样品对受试生物的EC50和LC50值,评价了2河段水体重金属毒性和对毒性的屏蔽效应。结果表明长江武汉段和黄河花园口段的上覆水和沉积物孔隙水均未对Q67发光菌产生毒性,但是长江沉积物样品在96h内对大型蚤产生明显的急性毒性。加标重金属后,长江孔隙水中观察到的毒性均小于黄河孔隙水;而在上覆水中,加标后毒性增加,其中加入相同质量浓度Zn和Ni,长江表现出的毒性反而大于黄河;对加标的长江沉积物,不同重金属对大型蚤的毒性大小顺序是Cd, Cu, Zn, 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