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沿黄城市是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郑州市打造新时代的"黄河之都",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要在系统挖掘与研究黄河文化,集中展示与呈现黄河文化,灵活转化与发展黄河文化,积极传播与推广黄河文化方面发力,着力做好"黄河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构筑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黄河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年的数据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十个方面来论证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郑州商城在二里岗下层时期,是商王朝在亳都(即偃师商城)东面防御和进攻东夷的军事前哨基地,军事重镇,在二里岗上层时期,是仲丁所迁的隞都。  相似文献   

3.
论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年的数据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十个方面来论证 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郑州商城在二里岗下层时期,是商王朝在亳都(即偃师商城)东面防御和进攻东夷的 军事前哨基地,军事重镇,在二里岗上层时期,是仲丁所迁的隞都。  相似文献   

4.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进而通过对八部上古文献中"病""疾病"所有词义及其训诂的梳理,可定"病"的本义是困苦义。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635年,周襄王赐晋南阳八邑,似乎南阳之地尽为晋国所有。然前520年,东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原黄河以北的饯邑、单邑和鄇田的贵族参与其中,表明周襄王并未把黄河以北、太行以南的土地全部赏赐给晋文公。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变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从灵州城址迁徒,怀远旧城和高台寺的崩没,以及省嵬城与黄河相对位置的变化等历史事实,论证古今黄河河道在银川平原上、中、下三段的变迁情况,指出汉代和北魏时斯的黄河河道在今河道之西,两千年来河道迁徒的总趋势是跳跃式东徒,现河道是历史对期相对稳定的河道。  相似文献   

7.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梳理前贤今人之成果,以对陶寺遗址"毁墓现象"之探讨为中心,提出石峁古城的主人似即被帝尧流放"幽陵"之"共工氏","皇城台"即《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共工之台",石峁人群族属当为"共工氏"与"北狄"之联合体;晚期"陶寺古城"或毁于"共工氏"之后人.  相似文献   

9.
中医"八纲"构成了中医在诊断疾病时辨证的纲领,"八法"为治疗提供准则,而这些"纲""法"在临床辨证施治实践中,突显出不足.时至科学发达各种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的今天,"八"纲"八"法更显得力不从心,对所谓"不治之症"的"异证族"理念显得朦胧,实用性不强,造成了辨证错误和施治不得法."异"纲"变"法说将其在"八纲"基础上增进一"异"纲,便于归类辨证,"八法"施治上补进"变法"进行施治,达到对不治之症"异证族"的有效治疗,提供最佳的"理、法",衍生出具有特殊疗效的"变法之剂""方、药".  相似文献   

10.
刘炜彬 《今日科技》2007,(10):15-16
金秋时节,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联合主办了浙江省"希望之光"计划——科技乡镇长培训班。这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实施意见》,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精选八位学员毕业感言。  相似文献   

11.
优秀散文家和诗词歌赋大家,每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李乐薇的空中楼阁"不养鸟而鸟语盈耳";黄河浪则把悠远的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榕树中;李太自托激愤于梦中的天姥山等.凡此种种,无不有感于物而情溢于胸.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岳阳楼记》中的悲喜之情是迁客”、“骚人”的共同感受,实际上这是悲喜之情是专指“迁客”们的复杂心境,而与“骚人”并无关涉。传统观点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略了范仲淹的宦情及他与滕子京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人杨慎所谓"太白则<史记>"之说,行文过简.如果从司迁与李白经历和创作的相似之处,司迁与李白思想的相通之处,司迁与李白世界观和美学观的相同之处等三方面入手加以解绎,对于他们的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略异详同,旨在寻绎汉唐两代文学巨匠的同步轨迹.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底,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率领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一行八人来到日本宫崎县,向宫崎县政府递交了一封公开信,要求日方返还二战期间建造"八纮一宇塔"(现称"和平之塔")时从南京明故宫和中山陵拆卸的三块石头。这一事件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八纮一宇"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紧密相连"和平之塔"位于日本宫崎县和平台公园内,二战前被称为"八纮一宇塔"(也称"八纮之基柱"),因塔的正面刻有"八纮一宇"四个大字而得名。该塔在日本近代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15.
龙岩与新罗渊源密切,晋太康三年,闽西始设新罗县,其时龙岩为苦草镇并隶属之.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时在新罗口新设新罗县.唐天宝元年,新罗县迁新罗苦草镇,改名龙岩县. 1997年,由于撤地设市,县级龙岩市又回归新罗.考新罗故地,以"新罗"命名的广及古今之闽西.然而时隔 6年,龙岩少数学者提出"杂罗县" 说.笔者通过广泛调查研究,以大量事实论证"杂罗县"说并非史实.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环境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认为混沌理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边缘学科产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提出了把握周边环境中的混沌现象,使之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里形容词前的"之",就词性、意义和作用看,学界至今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依据文献中的用例并结合现代言语交际事实,分析说明放在形容词前的"之"字仍然是指示代词,其处于状语或补语的位置,用以表达程度副词"甚"、"很"所表达的语法内容,语义上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具有指示和强调事物性状或程度的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19.
古文中有"举"字,其构形像用二手向上举子状,"举"多用作族名.殷卜辞反映出举族与商王室同姓,常受商王之命从事农稼、田猎、征伐活动.武王克商后,周对殷遗民分而治之,举族也被迫迁徒到其他诸侯国.至西周中期,举族与周及其他族融合,遂湮没于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20.
谢榛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有独立思想且有重要影响的诗人、诗论家.他认为"浑"作为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具有内涵丰富、多层次的理论范畴.他重视浑然,认为浑然是一种诗歌由"精"而入"工"至"工而浑"的"造物"之境,是和自然之美相似,但又充满了诗人主体的能动意识的自然之境.在理论的建构上,他将"气"和"浑"联系起来,以"气"论诗和以"浑"论诗,堪为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