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基于2015-2018年中原城市群29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关联网络建模,利用网络指数和社团检测方法探索城市群空气质量个体作用和整体发展态势.结果 显示:1)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中心分为以晋城为核心的北部带状中心集群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部块状中心集群,其中北部集群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视角定位在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上,运用相关交叉学科,分析研究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相关问题。课题首先剖析城市群的基本问题,在系统研究我国成熟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尺度、网络流体系和空间组合模式。课题还以郑州都市区为例,进行专项研究,为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考察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系及收敛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均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07-2015年179个区县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收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均GDP的空间联系强度在波动下降,而变异系数波动上升,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目标,利用ESDA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1995-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时空格局特征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甘肃省经济差异不断变大,陇中、河西、陇南、陇东4地区间的差异以及陇中、河西内部的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果 (1)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是集聚型;(2)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表现为非均衡的集中分布特征;(3)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西安以及周边地区,且在总体上呈现“中部大,两翼小”的分布格局。结论 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非均衡集聚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水系、社会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耦合协调度和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86—2019年长三角FDI和GDP空间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各省(市)FDI和GDP增长趋势相似,二者耦合度显著升高并最终达到高度耦合,但二者协调度及变化幅度均较低,其总体呈现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江浙沪FDI相对发展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而安徽FDI相对发展度则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上海和安徽的FDI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江苏和浙江仅存在由FDI对GDP的单向因果关系;各省(市)FDI对GDP均具有正向波动式的冲击效应,其中江苏和浙江的冲击效果更明显;上海GDP对FDI的冲击始终保持正效应,安徽则呈现“先负后正”的冲击,最后呈下降趋势.该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10):1741-1745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城市群内部城市为研究单位,采用基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研究手段,对5座城市群内部公路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群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分布、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态等因素影响,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呈现明显差异.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公路通达性总体呈同心圆空间结构且通达性较好;兰西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呈单侧放射状空间结构且通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9):1579-1585
以中原城市群县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插值分析和标准离差椭圆方法,对2002—2013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由强减弱,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呈分散的集中分布趋势.2总体上服务业空间差异较大,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东部和南部地区服务业发展较慢,核心城市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显著,要加快其辐射引领作用.3中原城市群服务业以郑州为中心,呈现沿长轴方向扩张,短轴方向收缩的趋势,呈较小的西南—东北分布模式,主要向洛阳、新乡、开封方向扩张,反映了郑—汴—洛及郑—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与方法, 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特征, 考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现状。首先, 建立“全碳排”核算模型, 测算京津冀城市群中单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然后, 以单位CO2 排放人口支撑、GDP产出和道路面积承载为主要因素, 建立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引力模型和分维值测度模型, 计算 2006—2016年分别以北京和天津作为辐射中心源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 并采用源强叠加原理计算“京–津”双中心源辐射的叠加效应, 进而分析比较单源辐射与双源辐射叠加的差异。再后,选取代表性年份进行基于ArcGIS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析, 旨在找出单源辐射联系强度空间分布的差异对双源辐射叠加分维值的影响规律。最后, 以雄安新区作为第3个辐射中心源, 计算并分析三源辐射叠加的情况。分维值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 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双源叠加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呈倒U型分布, 峰值出现在2012年, 说明2012年京、津双源对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联合辐射效果最佳; 2007和2014两个年份, 分别以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源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差异较大, 导致双源叠加后的分维值出现倒挂现象, 即双源叠加后的分维值低于单源辐射能力较强者, 说明双源联合辐射效果较差。基于ArcGIS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析结果显示: 2012年“京–津”双中心源辐射的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源叠加结果呈现合理的空间分布——梯度有序且圈层分明, 是分维值达峰的主要原因。雄安新区作为第3个中心源加入后, 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是进行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但它却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地区和县域2个空间层次上对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探讨,获得4个主要结论.其一,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东重西轻、经济重心偏东.其二,黄河流域经济活动沿干流及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集聚,构成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的主要轴线.其三,黄河流域经济空间总体上是一个多极多元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并在向着点-轴-圈结构模式演化.其四,黄河流域内经济空间呈现出有规律的3个梯度面,即由东向西递减的梯度面,由干流或主要支流沿岸向两边递减的梯度面,由济南、郑州、太原、兰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周围递减的梯度面.这些研究结论为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提供了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改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源泉。在描述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投入要素典型性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国层面、阶段层面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2005—2009年,2010—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较低,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高于物质资本和就业人数,且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从全国层面和分阶段看,异质性人力资本及其空间滞后项对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高于就业人数、物质资本的作用。这表明,未来中国为发挥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应在增加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基础上,强化区域间异质性人力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6):979-985
以县域为研究尺度,选择4个研究时间节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48个县(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高水平区集中在中原城市群中部(郑州市域和许昌的禹州市);较高水平区分布在高水平区外围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北部零星分布;一般水平区分布在较高水平区的外围和中原城市群区域四周边界;低水平区分布在其他3个区域的外围北部和南部,南北连绵.2显著HH区域分布变化不大,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区域中部;显著LL区分布变化波动大,分布的地区随着时间截点选取的不同而逐年发生变化,舞钢市4年中有3年在其中;显著LH区主要紧邻显著HH区的西部分布;显著HL区未出现.基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格局分析结果,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政策原因、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抖音电商指数,运用空间分类法、位序-规模法则、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局部的连片分布特征明显.与实体经济对比发现,除北部外围区低值连片分布类似外,其他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2)从位序-规模特征来看,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指标,高水平区数量少,但影响作用强,拟合曲线属于接近首位型的类型且翘尾现象明显.(3)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整体表现出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的局面,且空间关联的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与实体经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布特征.(4)从影响因素来看,电商基础环境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县域抖音电商指数发育水平;实体经济的支撑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提升作用不明显.从深层次来看,县域抖音电商指数的提升更多地与创业者的经营意识、专业化运营以及产品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引力模型,并利用Z-SCORE标准化、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成渝城市群2019年18个城市间空间引力值,以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相互作用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引力值较低,空间联系强度偏弱;城市间引力值空间分布不平衡,成渝城市群城市间联系呈显著的倒“U”形空间格局;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双核”格局明显;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针对成渝城市群空间联系现状,提出四点对策:发挥双核作用,带动区域整体质量;完善交通网络结构,缩小城际空间距离;加强培育区域次级中心,优化节点城市布局;打破行政区划边界隔阂,促进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21,39(1):132-139
选取2009—2018年截面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重力模型、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局域关联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并选择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其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①2009—2018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重心在辽宁省内且向东北方向偏移.②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表现为空间依赖性.旅游经济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低-低集聚区集中在黑龙江.另外,辽宁、吉林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二元结构也较为显著.③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发展由"西南高、东北低"逐渐演变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格局.2009—2018年旅游经济的发展以热点区为主.④居民生活水平、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经济等一级指标对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影响较为显著;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等二级指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7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频次呈南部高、北部低以及平原地区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频次最高区域位于石家庄和衡水以南、邯郸以北地区,北部的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地区高温频次最低;致灾因子高危险区和孕灾环境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承灾体高易损区主要位于大型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区抗灾能力较强,抗灾能力风险较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呈南高北低特征,高风险区集中在河北中南部及北京和天津的市区,河北中部及邻近北京、天津地区则为次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河北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为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狭义绿色化概念内涵的理解,从区域生态环境"绿量"、城镇生态环境"绿量"、"蓝天白云"绿色天气质量、生态环境"绿色"治理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绿色化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中原城市群197个县域单元的绿色化水平,进而分析其空间差异状况.结果表明:(1)绿色化综合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绿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最为相似,高、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外围区和南部的局部外围区,中等水平区除东部、北部产生的少数集中分布区外,多数处于西部且围绕高值区分布,较低、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一带、东部和东南部并形成连绵分布区.(2)城镇绿量中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高水平区与整体空间格局类似但范围缩小且较为零散,高、较高水平区组成的集聚格局有所弱化.人均绿地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整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绿化工程相关.(3)空气质量的绿色化水平格局明显,绝大多数区域处于中等水平区及其以上等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除少量较低和低水平区分布在中部、东部的核心城市附近外多数低值分布区在北部形成集聚区.(4)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水平的两个指标空间格局各具特色,主要与地方政府的治理措施、治理手段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