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枪械自动机易损件进行冲击疲劳寿命模拟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卧式冲击疲劳试验机。该试验机采用凸轮-弹簧式加载装置加载,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弹簧刚度和预压量调节冲击频率和冲击力峰值。对样机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经测试获得冲击力特性,加载运动特性,冲击力峰值、冲量与弹簧预压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冲击频率对冲击力峰值的影响情况,为该类冲击疲劳试验机应用提供了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机工作原理可行、动作可靠,能够满足自动机易损件冲击疲劳寿命模拟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等仪器对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布的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玻璃纤维布对玻璃纤维层板疲劳性能的影响,确定其疲劳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布损伤的区域在疲劳试验中优先发生分层,随着疲劳试验的延长优先发生断裂,玻璃纤维布损伤程度是影响玻璃纤维复合板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30CrMnSiA钢焊接接头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型机部件焊接区连接模拟件开展了疲劳特性研究。首先通过静力试验机测试试验件的极限强度,确定试验件的薄弱部位。然后利用MTS疲劳试验机测试试验件的疲劳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件在应力水平87 MPa时的疲劳寿命为106。试验件破坏位置均发生在缺口处。对断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分析了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该试验结果为部件结构设计的修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弹簧试验机的结构组成及试验要求,分析了液晶显示的原理与驱动方式,以及在弹簧试验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螺栓球节点网架中M22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展开了相关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利用稳定可靠的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和Amsler疲劳试验机对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进行试验,并通过对高强螺栓疲劳破坏断口宏观照片和微观照片的分析,探讨螺栓球节点网架中高强螺栓疲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
膜片弹簧疲劳断口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膜片弹簧疲劳试验的结果和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疲劳断口形貌,以及由此得出的膜片弹簧疲劳破坏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膜片弹簧疲劳试验的结果和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疲劳断口形貌,以及由此得出的膜片弹簧疲劳破坏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弹簧疲劳试验机工作阻力和阻力矩、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分析与计算,给出了试验机机构的优化配置方案.实验证明:通过合理地配置4个压盘的工作顺序,可显著地减小往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减轻试验机的强烈振动和噪音,提高机构的运动精度和工作平稳住.同时本文也给出了工作阻力和阻力矩的计算公式及计算实例.为合理配置电动机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机械零件疲劳破坏的基本性质所建立起来的疲劳强度频率分布与疲劳寿命频率分布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提出了一种疲劳试验方法,测定在给定疲劳寿命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分布类型,从而便于进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而且这种试验方法具有试验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特点。通过对弹簧的疲劳试验,证明了这种可靠性疲劳试验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轮式桥面结构疲劳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为了确保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可以线性控制试验桥面的加载力,设计了加载机构,使得加载机构在最大轮胎变形时对加载力造成的影响小于0.2%。同时,建立了试验机加载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动静态加载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试验机加载系统满足控制电压与加载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实现最大15 000 kg的恒压加载工况和2.0 Hz以内振幅1 500 kg的正弦加载工况,能够较好满足当前桥梁疲劳试验的加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两台EDZ单向脉冲试验机进行改造研制成飞机主体材料疲劳试验系统,重新设计并更新了液压源,将原EDZ试验机的误差较大、故障较多的机械控制改造为人-机交互良好的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一台计算机对两台疲劳试验机的并行控制。该系统主要完成飞机结构主体材料的疲劳极限试验和S-N曲线性能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将离子镀膜技术制备的物理气相沉积(PVD)薄膜传感器用于监测振动疲劳裂纹的可行性,开展了以PVD薄膜传感器和2A12-T4铝合金试验件为对象的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了试验件易产生裂纹的位置,并通过离子镀膜技术完成了PVD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对比了不同表面处理状态试验件的共振频率与振动幅值的变化和疲劳强度,应用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制备PVD薄膜传感器的过程对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使用逐步加载法对不同表面处理状态的试验件进行了振动疲劳试验,并对其疲劳强度进行了对比。进行了2A12-T4铝合金试验件的振动疲劳裂纹初步监测试验,对制备有PVD薄膜的试验件的指定点电位差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PVD薄膜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不会对基体振动响应特性和振动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PVD薄膜传感器与基体具有良好的损伤一致性;PVD薄膜传感器适用于普通基体的振动疲劳裂纹监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老龄飞机疲劳(耐久性)延寿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老龄飞机疲劳(耐久性)延寿试验周期的确定方法。在3种不同情况下对延寿试验机疲劳(耐久性)试验载荷谱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根据服役飞机的实际飞行情况,按等损伤原则对服役飞机的总当量飞行小时数进行了计算;以飞机疲劳寿命母体分布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老龄飞机剩余疲劳(耐久性)寿命疲劳分散系数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老龄飞机疲劳(耐久性)延寿试验周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蔗剥叶元件在工作时具有非线性、大变形的特点,易产生根部疲劳断裂的现象,而现有的疲劳试验机无法模拟其工况,为获得剥叶元件真实的S-N曲线,以排刷结构的剥叶元件为试验对象,设计排刷式结构的专用疲劳试验机.在保证应用条件的基础上,以经济性、可靠性、便捷性为设计指导思想,以性价比高的台钻为试验机架,用八角环测力仪测量,虚拟仪器采集和处理信号,辅以自制的转轴和自行设计的控制电路,便完成了试验机的设计工作,经调试后的试验机运行证明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剥叶元件在该试验机的大量试验,获得了真实的S-N曲线以及疲劳断裂失效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优化设计,从根本上消除了剥叶元件根部易断裂的现象.优化后的剥叶元件平均寿命从原来的24 h提高到现在的800 h,从而保证了剥叶机整机性能的可靠性,也填补了排刷式结构的专用疲劳试验机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夹芯复合材料T型接头在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特征模式及剩余强度特性,以疲劳加载试验机和万能材料试验机为测试平台,开展了该型接头的弯曲疲劳试验以及疲劳加载前后的静力弯曲破坏对比试验。通过接头疲劳加载前的静力弯曲破坏试验,获取了结构初始破坏载荷并观测了损伤特征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接头结构刚度呈现渐进退化特征且随疲劳载荷峰值的上升呈加速趋势,接头的疲劳损伤模式主要为水平基座夹芯板两侧简支边界位置泡沫芯材的剪切损伤,泡沫芯材力学性能的退化导致结构刚度的渐进式下降。进一步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型接头的疲劳安全峰值载荷可取为结构初始损伤载荷的70%,在疲劳安全峰值载荷范围内并经历105次弯曲疲劳循环后,接头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弯矩与疲劳承载前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种类板簧疲劳试验、疲劳损伤的监测方法及系统。利用板簧疲劳裂纹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作为探伤的动态监测信号,开发、研制出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的专用AE传感器,针对AE信号设计出特殊的信号预处理电路,并利用8098CPU完成对AE信号的复杂处理和相应的诊断算法,并给出人机交互界面和强电控制输出口,完成对疲劳试验机的控制,经实验验证和使用,证明其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疲劳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疲劳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科学学科,对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疲劳学的前沿方向是随机疲劳理论、混沌疲劳以及复合材料疲劳寿命估算。疲劳试验是进行疲劳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样产品的疲劳寿命估计离不开疲劳试验,最后介绍了目前疲劳试验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强螺栓球节点常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螺栓球节点网架中高强螺栓的常幅疲劳性能展开了相关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利用稳定、可靠的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和Amsler疲劳试验机对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国内相似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合理的高强螺栓球节点常幅疲劳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高强螺栓球网架的设计及疲劳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压缩条件下发泡聚苯乙烯的本构关系和疲劳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密度的国产发泡聚苯乙烯 (EPS)采用刚性试验机 (MTS)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加载试验及疲劳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 ,阐述了压缩条件下EPS的本构关系和疲劳特性 ,并给出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设计取值 .研究结果对于EPS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铁路隧道基底刚度对仰拱混凝土疲劳损伤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可变换基底刚度并模拟仰拱力学环境的加载装置,结合MTS疲劳试验机进行了仰拱混凝土疲劳损伤的试验研究,揭示了静动载耦合作用下隧道仰拱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机理,构建了引入抗力系数的仰拱混凝土疲劳损伤计算模型,阐明了基底刚度对仰拱混凝土动态应变特征及疲劳损伤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隧道基底刚度对仰拱混凝土疲劳损伤和累积应变增长影响显著;随着基底刚度的降低,混凝土动应变及损伤值快速增长并发生疲劳破坏;混凝土损伤演化曲线与动应变曲线相似,均具有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基于疲劳损伤拟合公式和抗力系数表达式,量化了基底刚度对混凝土疲劳损伤的影响程度;均布弹簧基底有利于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提高,其疲劳寿命约为三点弯折条件下混凝土疲劳寿命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