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深广,"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涵义由自然本体之"诚",进一步演化为人的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被认为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社会的到来,诚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当代价值也日益凸显,对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一种重要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伦理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忠”在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伦理中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呢?尽管已有学者作过探讨,笔者以为仍有不够严谨之处,为此撰文讨论。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34页)中国传统伦理就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伦理观念和规范也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着它们的自身涵义,以及它们在中…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20,(1):118-120
<正>孔子研究院孔祥安研究员、何雪芹博士合著的《中国传统忠伦理研究》一书于2018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忠的发展流变,深刻阐述了忠伦理的时代价值与现代转化,是一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之作。大家知道,"忠"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人们的身心修养、人际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单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幸福的重要内容,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深入,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家庭伦理,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根基,增加了家庭的破裂,弱化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在今天全国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强化家庭责任,从责任角度解读传统家庭伦理中形成的这样一种规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丰富的中华传统道德遗产中,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从政者的道德修养,以及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结合今天的实际,加以改造,综合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对于“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有开发利用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诚与信可以互训。其传统含义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当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它不但是交友之道,而且是政治之道。诚信道德无论是对现代人,还是对现代家庭和企业,以及现代社会,都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道德本体是以“天”(天帝 )为外倾之源和以“心”(良心 )为内倾之源的二元道德本体 ;道德表达方式则受制道德本体且具不道德指意的道德范畴 ;道德实施途径则完全是由二元道德本体推演出来的“礼制”之外在约束与“诚”之内在律令。因而中国传统道德结构便是以二元道德本体、道德表达方式、道德实施途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这种特殊的道德结构对理论上保护、丰富道德资源和实践上培浚国民素质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对当代道德建设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诚信主要着眼于个人的为人处事、修身养性 ;在诚信的道德建设上 ,重内诚之德的修炼 ,轻外信之德的实践 ;在具体措施上 ,厚诚信道德教化 ,薄诚信制度建设的确保。当前 ,决定诚信存在性质和作用性质的首先是经济规律 ,然后才衍生为伦理原则。市场经济下的诚信 ,主要不是道德境界 ,而是指每一个市场主体、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义务。因此 ,诚信建设也从社会思想意识层面下移到社会制度层面上来 ,从人们“愿不愿为”提升到“必须为”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步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技术道德化、智能算法的道德规制、智能技术相关者的道德失范治理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话题。传统的道德和伦理关系面临三重新挑战: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伦理主体地位和道德权威的冲击;分配正义、算法歧视等新的道德问题;干扰人机共存趋势下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为此,要加强人工智能规范的顶层设计,确保智能算法“合乎伦理设计”,建设“人机融合”的伦理规范,推进网络社会的智能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