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组件重用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广泛使用,软件测试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自动化测试工具能有效降低软件测试的复杂度.运用自动化测试理论,讨论了基于Web Component的自动化测试一般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Web Component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2.
单独招生工作是我院招生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招生系统是获得学生生源的重要通道,单独招生Web应用程序在大并发量下出现性能下降,用户体验不好,响应时间过长。本文从软件本身的角度分析了Web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瓶颈点,并给出了优化的解决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重新设计、编写程序,最后通过专业测试工具,证明这些优化的解决方案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王锐  马超 《科技资讯》2013,(1):21-21
通过对SOC设计、测试工具的分析,以及测试系统架构的分析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以便于更加直观的了解SOC测试系统功能和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产生压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三方面构建了Web性能测试工具的基本框架,并论述了其各部分所采用的技术要点。另外在对现有Web性能测试指标以及对HTTP协议不同版本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测试指标——加权响应时间。加权响应时间与连接建立时间和响应时间相比更能体现用户的感受。通过实验证明,该工具比其他测试工具功能更强大,且由于我们在分析器中引入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的Vern Paxson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分析计算理论,使得最终的测试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5.
Web应用软件性能测试工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生压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三方面构建了Web性能测试工具的基本框架,并论述了其各部分所采用的技术要点。另外在对现有Web性能测试指标以及对HTTP协议不同版本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测试指标———加权响应时间。加权响应时间与连接建立时间和响应时间相比更能体现用户的感受。通过实验证明,该工具比其他测试工具功能更强大,且由于我们在分析器中引入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的Vern Paxson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分析计算理论,使得最终的测试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
随着Web应用系统的广泛应用,Web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压力测试是验证Web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着重论述了压力测试的方法和指标,简单地介绍了Web压力测试工具Silk Performer,并通过实例详细的介绍了Web压力测试的流程,以及如何通过对于压力测试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来调整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负载能力是表征电子商务软件性能的一项重要标准。负载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在线系统的数据统计和估算、程序测算、基于测试的评估方法等。其中,基于测试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一个小型电子商务系统为例,采用基于测试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负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以优化为目标的系统评估,可以在优化后采用逐步细化的负载测试方式得到最佳负载预测数据。同时,在负载能力的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来选择合理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Web应用负载测试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TTCN-3的Web应用负载测试方法。采用TTCN-3函数建模用户访问Web应用的基本行为,通过并发测试组件模拟并发用户行为。由主测试组件创建大量并发测试组件形成负载,并协调不同测试节点上的并发测试组件实现负载测试。为便于组织实施测试,设计了基于TTCN-3的分布式负载测试框架。将该方法用于网上书店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杨译 《科技信息》2009,(10):177-178
随着软件测试地位的逐步提高,测试工具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它通过模拟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文中对LoadRunner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并结合实例讲解了如何利用LoadRunner进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较高吞吐率和命中率的Web cache机群缓存系统.在机群缓存系统里引入了单一缓存映像机制和负载平衡机制,以请求为粒度计算负载,从网络带宽、内存容量、磁盘访问率和CPU利用率等方面研究了缓存节点的处理能力,同时给出缓存节点的负载量,并构造了一个负载平衡算法.用Polygraph作为测试工具分别测试了新设计的机群缓存系统和用CARP协议实现的机群缓存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机群缓存系统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压力负载是软件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压力负载测试有助于确认被测系统是否能够支持性能需求,以及预期的负载增长,并找出系统出现异常的原因,从而对系统性能进行调优。因此,对它的性能进行测试就越显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通过LoadRunner实现Web压力负载测试的自动化,对Web应用程序进行压力负载测试。  相似文献   

12.
肖新凤 《科技信息》2010,(27):37-38
各种针对性的测试方法和技术不断的出现,然而Web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相对于软件测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难点,尤其是面对业务复杂、用户数多的大型系统,怎样使其性能达到符合用户需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主要针对Web应用的特点和Web应用软件常见性能问题,找出了Web应用性能测试关键问题,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改进了性能测试模型。根据实际项目,建立合理的性能测试指标体系。并通过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对中国移动公司的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BASS)系统涉及的测试难点作为实例,进行了评测。  相似文献   

13.
Web应用程序自动化测试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ET框架下,研究Web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并给出了设计和实现。该自动化工具包含两个子工具WebTester和WebReplay。前者实现了对测试用例的自动录制、回放,而后者则允许测试人员手工编写测试脚本,进行更为复杂的测试。实现的关键是采用了两个开源的框架Watin和HTMLParser。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按需分段合成的策略,即服务器每次只合成一小段文本给客户端使用,当客户端播放语音数据时服务器再合成另一小段文本,以提高在单机情况下系统支持的并发线路数;再根据负载均衡的原理使用多台计算机并行处理文语转换运算.对语音合成服务器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按需分段合成策略和负载均衡的设计可提升文语转换系统所能达到的规模,并能够满足系统的实时性、并发性、稳定性和系统无级扩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Web应用系统中各种状态TCP连接数量与运行负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衡量系统并发性能的指标,采用HTTP请求和响应的原子分解策略得出了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最后以基于Linux/Nginx/PHP架构的高考网上查分系统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黄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630-3635
目前,Web应用“捕捉/回放”式测试复用率不高,而编写测试脚本的测试方法对测试人员的程序设计能力又有较高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根据Web应用的特性提出了一套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并基于开源Web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为此框架设计了一套“私有语言”,即基于XML的数据驱动文件的解析规则,最后实现了基于此数据驱动文件的Web自动化测试框架。数据驱动文件描述了Web应用行为的多请求/响应的模型,清晰地定义了外部测试数据以避免数据“硬编码”的缺陷。利用此框架,测试人员仅仅通过编写XML数据驱动文件就能进行测试工程的开发,有效降低测试门槛,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Web技术等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们却不重视Web应用的质量。针对Web应用存在的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性、可测量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Web动态测试模型并详细阐述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LoadRunner进行Web应用测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姚庚梅 《科技信息》2010,(23):I0089-I0090
随着网上商城业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使用中存在的瓶颈越来越得到运营商的重视,正是基于此,我们对案例中的网上商城做了压力测试的应用。采用自动化测试技术是节省软件测试开销、提高软件测试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测试用例设计、测试脚本编写是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关键。本文介绍的压力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分析为移动内部一典型的商务平台,通过对该系统测试的分析,逐步运用到移动其他相关网站的压力测试中,以达到节约成本、复用有效经验的目的。本文还介绍了自动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在测试过程中的运用,及所生成的测试结果的分析,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将能在网站测试时大大节省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主机负载表征指标--并发连接数,分析基于并发连接数的主机负载的自相似性和非平稳性,构建基于小波和支持向量回归的负载预测及合成算法.将主机负载序列进行多层小波分解与单支重构,低频信号采用AR模型预测,最小尺度高频信号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方法预测,其它分支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预测;各信号预测值基于SVR方法加以合成,获得最终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将小波与支持向量回归应用于Web服务器负载预测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web2.0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得Web系统的用户数不断增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高并发对性能的挑战.大量的并发访问导致了网络阻塞、数据处理滞后、系统性能降低甚至运行瘫痪.该文分析了Web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面向高并发的Web系统架构设计,从数据访问、负载均衡、程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系统架构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