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东山木麻黄基干林内的风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以探讨基干林带内部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内风速呈逐渐下降趋势,各发育阶段林带内5h处风速小于2m/s,10h处低于1m/s.空间分布为平滑的下降曲面,局部有凸起和下凹.等值线比较平直和均匀,没有形成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2.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防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基干林带风速变化规律为:林内下降和林外上升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风速空间分布为林带内下凹、林带后上升的平滑曲面,中间出现一些小的凸出或下凹的斑快.基干林带内等值线比较平直均匀,林带后比较弯曲且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对风的作用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对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农田防护林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风速变化规律表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后10h呈下降趋势,10h后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为v字形.有部分凸起和下凹,等值线分布为疏密相问,有部分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海岸林的防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岸木麻黄林分的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林分内外多点的风速.应用等值线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林分各测点风速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分内10h之间风速呈下降趋势,在10h之后风速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布呈向上的V形曲面,其中有部分凸出和下凹区域;等值线分布疏密相间,有部分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果,2006年11月对东山岛单条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和两条林带内外区域的风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内外风速呈抛物线状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单条林带后10h处,两条林带后15h处,距离后移了5h,而且风速值在逐渐降低.空间表面图为波浪状曲面,等值线分布比较均一.弯曲不大,中间出现一些小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福州市海岸带防护林基干林带林地景观的动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基干林带针叶类、相思类以及木麻黄类植物的面积比例上升,景观优势度增加,多样性减少,破碎化程度加大;基干林断带严重,宽度较窄,海岸带基干林处于边破坏边建设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温度效应场,2006年11月在东山岛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用多点多线的方法进行了温度测定.调查结果为:基干林带内外温差2℃左右,空间分布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槽状:片林内外相差1℃-2℃,空间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农田防护林内外温差为1℃左右,空间分布为狭长的带状.三种不同的林分等值线在林内都形成一定面积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8.
李杏芬 《海峡科学》2007,25(4):72-73
通过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混交方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行间与插花2种混交.湿地松呈被木麻黄挤压状态.分别有11.4%与8.95%檀株因得不到正常光照而死亡;块状混交中的湿地松仅有1.52%的植株枯死,因此要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林,应采用块状混交配置较佳,林分蓄积量可达149.7868 m3/hm2.仅次于木麻黄纯林.观测还表明,5种林分由于建立于基干林带后沿,降低风速均达到88%~98%,常年风速不构成经济损失.林分经10年台风袭击,木麻黄仅有5%~9%的植株断梢;而湿地松只有纯林9%的植株侧枝折断.几乎没有危害.因此.沿海沙地发展湿地松用材林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9.
在海岸带采用不同混交方式建立的木麻黄与湿地松试验林,结果表明:行间混交方式中的湿地松呈被木麻黄挤压状态,有19.36%的植株因得不到正常光照而枯死.插花混交中的湿地松有8.95%的植株枯死:而块状混交中湿地松仅有3.92%的植株死亡.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林,应采用块状混交配置较佳.林分蓄积量可达161.761m3/hm2,仅次于木麻黄纯林.试验观测表明,5种林分由于营建的地点为沿海基干林带之后,常年的风速危害小,不构成经济损失:每年在台风袭击中,平均仅2%~4%的木麻黄植株断梢;而湿地松纯林中每次台风发生后,仅有6%的植株的侧枝被风折.因此,沿海沙地发展湿地松用材林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0.
林传凤 《海峡科学》2006,25(8):61-62
通过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混交方式造林试验与观测结果表明,行间与插花2种混交方式中的湿地松呈被木麻黄挤压状态,有11.4%植株因得不到正常的光照而枯死;插花与块状混交中的湿地松也有8.95~1.52%的植株枯死.所以试验表明要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林,应采用块状混交配置较佳,林分蓄积量可达149.7868 m3/hm2,仅次于木麻黄纯林.观测还表明,5种林分由于营建的地点为沿海基干林带之后,在降低风速效能均达到88%~98%,常年的风速危害小,不构成经济损失;每年在抗强台风袭击中,平均仅有木麻黄2%~5%的断梢;而湿地松只在纯林中有9%的侧枝折断,由于有木麻黄的侧方保护,几乎没有造成危害.因此,沿海沙地发展湿地松用材林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1.
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海岸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1990年在福建东山县海岸后沿沙地引种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及毛绢相思;1998年选用厚荚相思、木麻黄、刚果12#桉、湿地松等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更新和带状采伐更新;1999年选用厚荚相思、肯氏相思、马占相思、纹荚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岸前沿风口沙地厚荚相思造林成活率高,受风害轻微,对沙荒风口不良生境适应力强;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中,厚荚相思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在林带后沿沙地厚荚相思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其它相思类树种,树高,直径及材积生长量最大,降低风速明显,林内凋落物多,提高土壤肥力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新改造与降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木麻黄基干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面积进行更新改造.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面积(20m×20m、20m×30m、30m×30m)采用木麻黄惠安1号优良无性系、挖大穴、下客土拌磷肥、雨天造林等配套技术更新改造效果较佳.6年生时平均树高已达7.9m,超过木麻黄老林带平均5.8m的高度.但新林带受风害程度随采伐更新面积增大而加剧.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新林带20m×30m处理,明显比其它3种处理降低风速提高0.9%~2.5%.老林带更新不仅成功,而且都具有较好的降风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是国家特殊保护林带,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当前许多地方木麻黄老林带存在更新改造进展缓慢、技术措施不到位、不配套等问题.为加快沿海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改造步伐,本人在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与决策.  相似文献   

15.
福建滨海风沙区木麻黄林带迹地土壤性质和林带更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壤化学性质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研究了福建滨海沙土木麻黄林迹地更新不良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土壤的酸化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与这一区域缺乏燃料,木麻黄枯枝落叶几乎全被用作农家燃料,使木麻黄林正常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断有关。提出了解决滨海沙土木麻黄林的维护和更新,以保护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岸防护林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生长效果与防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平潭岛海岸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老木麻黄林间空地套种一年生木麻黄壮苗的生长效果,并开展复层结构的异龄防护林降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壮苗生长较快,近5年树高平均可达8.6m,胸径8.75cm。经观测表明,有套种的林分平均降低风速可达84.95%,比无套种木麻黄老林带提高了14.45%,有效地发挥防护功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带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沿海沙荒风口和基干林带自然条件恶劣,由于适合的种植材料缺乏,造林难度大。采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沙岸前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深栽的技术措施造林,其保存率高达83.2%,年均高生长量超过60cm,而且受风害比较轻微:木麻黄无性系惠1^#应用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其保存率高达100%,年均高生长量1.8m,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cm,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基千林带,实现防护效能早发挥。木麻黄无性系惠1^#是福建沿海沙质海岸造林困难地段优良的造林材料。  相似文献   

18.
苗期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生长对化感胁迫比较敏感的时期,而渗透调节是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为明晰木麻黄应对化感胁迫的抗性机理,以"惠安1号"木麻黄水培幼苗为实验材料,在人为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在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Q3A)0(CK),12.5,25,50,100,200,400mg/L质量浓度模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根系及小枝渗透调节物质0~72h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和400mg/L质量浓度化感物质胁迫下,木麻黄幼苗小枝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余胁迫处理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胁迫质量浓度越高,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幅度越大;根系与小枝表现类似,但小枝的渗透调节能力优于根系.低质量浓度(12.5和25mg/L)化感物质胁迫结束后72h,小枝和根系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以恢复到对照水平.100,200,400mg/L质量浓度化感物质胁迫造成无机离子显著下降.其他不同程度的化感物质胁迫后,小枝和根系中的无机离子K+、Mg2+、Ca2+等含量轻微下降或变化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幼苗在经受低质量浓度和短期化感物质胁迫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渗透调节,而且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化感物质胁迫的反应较无机离子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抗自毒木麻黄无性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带结构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对防护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的海岸木麻黄防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疏透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明显地优于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木麻黄与湿地松、厚荚相思组成的复层林比木麻黄单层林的防护效能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