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保路 《科学通报》1982,27(13):813-813
我们曾用四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19)-B_1膜不同深度的流动性。发现在靠近极性端的膜表层,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比正常细胞膜大,而在膜深层,情况正好相反。但温度对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有何影响?两种细胞膜的相行为如何?我们用两种典型的脂肪酸自旋标记Ⅰ(1,14)和Ⅳ(12,3)研究了这两种细胞膜表层和深层的序参数和旋转相关时间与温度的相关性。由T_c的Arrhenius做图找出了这两种细胞膜在表层和深层的相变点,计算了在不同相的活化能。为进一步弄清癌变细胞膜结构和动态性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忻文娟 《科学通报》1985,30(2):142-142
我们曾用五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79)-B_1膜巯基结合位置的性质。发现在两种细胞膜蛋白上的巯基结合位置都呈圆锥形。但V_(79)膜蛋白巯基结合位置比V_(79)-B_1窄小而且深,其深度约为10.85-15.33,而V_(79)-B_1约在10.85  相似文献   

3.
赵保路 《科学通报》1982,27(11):686-686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物质的运输、离子的进出、能量的转化、酶活性的大小、肿瘤的发生等都和膜的流动性有关。我们用四种脂肪酸自旋标记在ESR波谱仪上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膜在不同深度的流动性、有序度、平均涨落角度、旋转相关时间和粘度。发现这些波谱参数在两种细胞膜里的变化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张清刚 《科学通报》1987,32(21):1660-1660
我们曾经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研究了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简称Con A)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膜糖蛋白构象变化的影响,发现Con A与膜受体交联,可以迅速诱导膜糖蛋白构象变化或物理重排。我们还研究了Con A对膜类脂流动性的影响以及膜受体蛋白与相邻类脂(界面脂)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结果对阐明Con A外源信息如何导入癌  相似文献   

5.
蒋连伟 《科学通报》1982,27(23):1464-1464
过去几年中应用荧光漂白恢复(FPR)方法对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流动性进行了若干研究。该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已引起重视。膜上大分子迁移的信息特别有助于了解细胞膜在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而对于诸如细胞恶变过程或“细胞重建”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OH胁迫下稻苗体内脯氨酸积累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脯氨酸(Pro)是植物蛋白质的组分之一,并可以游离状态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在干旱、盐渍等胁迫条件下,许多植物体内脯氨酸大量积累.积累的脯氨酸除了作为植物细胞质内渗透调节物质外,还在稳定生物大分子结构、降低细胞酸性、解除氨毒以及作为能量库调节细胞氧化还原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最近,Smirnoff等根据体外脯氨酸抑制OH作用下的水杨酸羟基化速率及外源脯氨酸降低强光下芥菜子叶类囊体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增强其光化学活性的实验,认为脯氨酸具有清除OH的作用 然而,植物内源脯氨酸是否具有清除OH的作用,尚缺乏证据.本文以Fenton 反应(Fe~(2 ) H_2O_2)作为OH源,研究了不同浓度OH源对杂交稻内源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外源脯氨酸对OH启动的稻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抑制效应,旨在为氧化胁迫下脯氨酸作为植物内源OH清除剂的论点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3,28(11):689-689
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关系是近年来生物膜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但大多都着重于膜蛋白对其周围脂环境的影响,而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却研究的较少。1973年Jost等根据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提出细胞色素氧化酶围有“界面脂”的概念,认为这层脂的流动性较“非界面  相似文献   

8.
交插结构可能是生物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它可能在膜中构成几个结构域(domain)来调节膜脂的流动性、通透性等物理性质,也可能通过改变结合于交插脂双层的膜蛋白的结构来行使生理功能。许多药物可以诱导非交插脂双层形成交插结构,例如可卡因和pindolol诱导磷脂酰胆碱、山莨菪诱导磷脂酰甘油形成交插脂双层结构。阿托品是与山莨菪碱同族的生物碱,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它具有抑制腺体分泌、扩大瞳孔、解除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救有机磷中毒等功能。本文利用差式扫描量热(DSC)和荧光标记法研究了阿托品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的作用,证明阿托品可诱导DPPG脂质体形成交插结构。  相似文献   

9.
华玥 《科学通报》1992,37(13):1217-1217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是当前医学生物学界的一大课题,其发生机制并不清楚。但许多实验揭示,这类损伤与组织中生成的氧自由基密切相关。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残基和金属离子的非酶蛋白,遍存于生物体中。许多应激因素均可诱发MT合成,提示该蛋白参与机体防御功能。Thonally等曾发现MT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功能。本工作以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为对象,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自旋标记方法,研究羟自由基发生系统产生的羟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脂、膜蛋白的损伤及MT抗羟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最初在神经组织中发现,以后又在脊椎动物非神经组织的细胞膜上被检测到。文献[1]报道Gls能影响Ca~(2+)的跨膜流动,并且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单唾液酸乳糖神经酰胺)对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虽  相似文献   

11.
张新波 《科学通报》1993,38(13):1238-1238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和磷脂(phospholipid,PL)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我们的研究工作表明神经节苷脂 GM3诱导单核样白血病细胞系 J6-2细胞分化后明显改变该细胞的磷脂组成与磷脂代谢.这提示神经节苷脂的某些生物学功能可能与磷脂代谢密切相关.为了证明神经节苷脂对磷脂代谢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本文观察了神经节苷脂 GM3对大鼠肝细胞磷脂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GM3能明显增加大鼠肝细胞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的含量,并且具有 GM3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Mg~(2+)影响磷脂流动性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5,30(11):865-865
前曾报道Mg~(2 )对猪心线粒体H~ -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在脂质体重组中的影响,提出Mg~(2 )很可能是通过影响膜脂流动性来影响酶的构象,从而呈现较高的酶活性。本文利用拉曼光谱进一步研究了Mg~(2 )对磷脂流动性的影响,比较了它对两种磷脂: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双棕榈酰磷脂酸(DPPA)分散体的物理状态的影响,两者所含的脂肪  相似文献   

13.
气功,是人体能量转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增强体质和防治多种疾病.探讨气功外气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或了解治疗疾病的机理,是有重要意义的.近年来,国内对气功外气的生物效应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气功对大肠杆菌的杀伤和增殖效应,对家兔红细胞电泳率的影响等.我们曾应用荧光探剂方法研究中药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本文继续应用荧光探剂ANS(1-苯胺-8-萘磺酸),AS(n-蒽硬脂酸n=7,9,12)和NPN(N-苯基-1-萘胺),以观察气功外气对鼠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癌药物几种新的鬼桕毒自旋标记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广 《科学通报》1989,34(16):1227-122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给某些已知抗癌药物分子中引入稳定氮氧自由基后,所得自旋标记衍生物的抗癌活性保持甚至有所提高,而毒性显著降低,同时还可用ESR波谱研究药物动力学。鬼桕毒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其中的一些(如SP-1.VP-16和VM-26等)已成为临床上有效的抗癌药物。在前文中我们报道了三个SP-1的自旋标记类似物GP-1、  相似文献   

15.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5,40(3):287-287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Ca~(2+)浓度为10~(-6)mol/L,而血液中的Ca~(2+)浓度则约10~(-3)mol/L,因此在红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约1000倍的跨膜Ca~(2+)梯度.我们曾报道过跨膜Ca~(2+)梯度对通过膜脂调节质膜腺苷酸环化酶、肌质网膜Ca~(2+)-ATP酶构象和活力的重要性.红细胞骨架(Cell skeleton)是维持红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基础.它由两个结构单元组成——细胞膜和膜骨架(Membraneskeleton).  相似文献   

16.
徐友涵 《科学通报》1985,30(17):1348-1348
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具有Ca~(2 )跨膜主动运转的功能,以维持胞内低Ca~(2 )浓度。目前已知该酶受钙调蛋白(CaM)的调节。CaM是广泛分布的一种钙结合蛋白,是非肌细胞主要的Ca~(2 )受体,它在调节各种依赖Ca~(2 )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CaM活化的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可被多种CaM拮  相似文献   

17.
杨小毅  范高峰  黄有国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6,41(12):1131-1134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真核细胞内Ca~(2+)浓度为10~(-7)~10~(-6)mol/L,细胞外侧为10~(-3)mol/L,即细胞膜的两侧存在1000~10000倍的跨膜Ca~(2+)梯差。当细胞外信息跨膜传递时细胞外Ca~(2+)内流,胞浆中的Ca~(2+)浓度升高,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降低约10倍,即膜内外两侧的跨膜Ca~(2+)梯差为100倍;而信息传递完成后胞浆中的Ca~(2+)会通过质膜上的Ca~(2+)-ATP酶或Na~+-Ca~(2+)交换运出细胞外以维持膜两侧合适的跨膜Ca~(2+)梯差。因此,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这种跨膜Ca~(2+)梯差对膜结合蛋白,尤其是对参与构成信息跨膜转导体系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勇 《科学通报》1993,38(7):653-653
蜂毒素(Melittin)是一种欧洲蜜蜂(Apis mellifera)毒汁的主要成分,由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840,多肽链中含有6个正电荷。蜂毒素是一种高度水溶性的膜多肽(>250mg/ml),执行功能时通过水相到达细胞膜。大量实验已经证明,蜂毒素直接与红细胞的膜脂相互作用,不需要特异性受体。因此对蜂毒素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了解其毒性机理有特殊意义,同时对理解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亦有普遍意义。在低离子强度水溶液中,蜂毒素主要以无规卷曲形式存在。在脂双层中,蜂毒素二级  相似文献   

20.
DIDS对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锋  张志鸿 《科学通报》1996,41(2):170-173
膜蛋白功能和其自身特殊结构间的紧密相关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活细胞上,膜蛋白还和周围的脂质、其他膜蛋白及胞质组分存在联系,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往往对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及调控至关重要,本工作利用DIDS(4,4’-二异硫氰基-2,2’-二磺基芪)特异性地抑制红细胞膜上阴离子运输蛋白(Band 3),研究是否会影响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l)对葡萄糖的运输特性,即确认膜上这二种蛋白质是否有相互作用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