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云南省兰坪金满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入手,收集前人对该区典型中型铜矿床——金满铜矿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与其相邻铜矿床(点)目前的勘探成果及对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最终对金满地区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找矿方法.研究表明金满地区铜矿床为浅成非岩浆热液矿床,受地层、层间构造、蚀变三者共同控制.该区的铜找矿工作应避免传统的就矿找矿模式,应与其他找矿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有利.综合近年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冈底斯是一个找矿潜力巨大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根据成矿作用类型将冈底斯主要的矿床类型分为与斑岩、弧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和蛇绿混杂岩等有关的铜、铁、金、银多金属矿床;并根据其资源找矿潜力,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划分5个找矿远景区,指出铜矿、富铁矿、富银铅锌矿及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的优势矿种,斑岩铜矿、火山岩型铜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中2个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钟婷  王苏 《科技信息》2013,(9):436-437
斑岩型铜矿有其独特的蚀变和分带,由于蚀变围岩常比矿体大,并较易寻找和圈定,且斑岩铜矿的一定蚀变组合与矿化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故围岩蚀变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通过云南中甸地区2个斑岩铜矿围岩蚀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总结出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绢英岩化或钾硅化为高温蚀变带,是直接找矿标志,青磐岩化为低温蚀变带,是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权重确定的不确定性,将循证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Meta分析方法用于定量预测青海杂多地区的矿产资源。在分析该地区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磁异常、化探异常和遥感蚀变异常这6个要素的11个预测因子,构建成矿定量预测的指标体系。以区内的50多个已知矿点为样本,采用规则网格单元统计上述11个预测因子与已知矿点的空间位置套合情况,从而将地质资料中的非定量数据转化为Meta分析所要求的定量信息,并通过Meta分析计算得到不同预测因子的优势比。通过分析各个预测因子之间优势比之差,结合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FAHP)求得各个因子在成矿预测中的权重。基于该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FCA)建立青海杂多地区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定量预测模型,并划分出3类不同级别的成矿有利区。以此为基础,划定出5个成矿远景区,圈定A类勘查靶区5处,B类勘查靶区10处,C类勘查靶区20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eta分析的定量预测法比常规的综合化探异常法的找矿有效性提高36%。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大厂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优化逻辑信息法筛选地质标志,建立三态变量逻辑信息模型,对大厂矿床老采区进行综合成矿预测,在指出的3个成矿有望单元中。经过矿山工程验证已取得初步成效。此方法可在大厂矿田其它矿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地区遥感信息与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斑岩型铜矿的重点勘探区域.以ETM 图像数据为信息源,运用比值变换和主成分分析技术,进行数据融合和图像增强处理,提取构造和近矿围岩蚀变信患;通过与矿床(点)、地球化学异常等信息叠加,开展川西地区与云南中旬地区重要斑岩成矿带蚀变、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等综合信患的对比研究,根据物探、化探、遥感的解译成果圈定成矿远景区.因此在遥感信息中提取直接找矿信息(控矿构造和蚀变信息)是有效、经济、快速的地质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研究西秦岭地区的地质资料,总结了钨钼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总结划分出3个钨钼成矿带,在此基础上划分了7个钨钼找矿预测区。斑岩型与石英脉—交代岩型白钨矿矿床是西秦岭地区具有找矿潜力的2个类型。本文是为《中国钨业》创刊三十周年钨业发展报告会论文集撰写的甘肃北山地区和祁连地区钨钼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某钼铜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几何建模法构建了成矿相关地质体的三维形态模型,通过变异函数分析研究了矿化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在此基础上应用Kriging插值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和解析了成矿元素的三维品位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钼和铜品位数据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异模式,但铜矿化的均匀程度和空间相关性都高于钼矿化.钼铜矿化具有丛聚性...  相似文献   

9.
城门山铜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之一,属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大冶-九江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特征。通过对城门山铜矿床北区新发现XCu矿体产出形态、赋存位置及矿石质量等矿体特征的对比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对矿区内成矿分带模式进行了总结。最终认为新发现XCu矿体具有成中-大型矿体的潜力,且城门山铜矿床北区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巨大。该发现对矿区内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内燃机工程研究领域中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糊逻辑和控制、模糊优化设计和模糊识别、聚类分析等方法的情况,预测了未来模糊集理论在内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柴周缘地区石墨矿勘查进程,在系统收集晶质石墨矿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研及典型石墨矿床的综合研究,对柴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规律、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开展了石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确定了两个成矿远景区。柴周缘广泛发育的古老变质岩系中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基于数理分析与可公度法得到的云南地区地震分析结果来预测云南地区地震,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分析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这种将不同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地震的方法将为地震的研究提供途径和方法,使预测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铜矿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得益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地质演化过程,青藏高原具备得天独厚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铜矿因此成为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优势矿种之一,探明铜资源量位列全国之首,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地和后备铜资源基地。青藏高原地区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铜矿成矿带、冈底斯铜矿成矿带及班公湖-怒江铜矿成矿带等3条铜矿带内,形成时代集中于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暗示其形成和演化与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是响应重大地质事件的产物。矿床具有成因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特点。本文以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铜金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和驱龙铜钼矿床为例,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区几种主要的铜矿床成因类型。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改变中国铜矿资源分布格局,但在资源开发的同时,需要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查干热各沟铜矿矿区的矿床成因,预测找矿前景,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铜矿体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赋矿层位、空间展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区铜矿体主要沿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分布,赋存于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内的后期硅质脉体中,受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控制,超基性岩体中主要形成岩浆熔离贯入型铜矿,细碧岩及附近断层破碎带内主要形成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其成因类型有岩浆熔离贯入型和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根据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分析,该矿区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位于吉林省通化县的二密铜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产于松顶山岩体的复式岩体中,成矿作用主要与花岗斑岩有关,矿床具备Au、Cu、Mo等矿种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区的找矿潜力,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鄂州市中门矿区在岩浆岩、围岩、构造、捕虏—残留体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成矿规律,指出了在该地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预测了5个可进一步勘探区,为扩大利用该地区铁铜矿资源提供了勘探依据。  相似文献   

17.
ANFIS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预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时间序列的缺陷,提出一种将神经元网络和模糊逻辑有机结合的新型模糊推理系统——ANFIS(adaptive-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s),该系统采用反向传播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混合算法分别调整前提参数和结论参数,充分地利用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模糊逻辑的表达能力,实现了回归模型的自适应调整.通过龙滩电站的实例应用可以发现,ANFIS预测系统较传统ANN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以及预测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双旗山金矿位于福建省中部"金三角"金矿成矿远景区内,是20世纪90年代闽中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区有利的成矿、控矿构造脆韧性剪切断裂,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以及燕山期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矿区深边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可形成第二找矿空间,并预测了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对甘肃照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信息提取与评价,预测未知矿床,为照壁山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元素组合类型,利用含量-面积法得出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并应用泛克里格法进行插值,得到各元素的区域异常分布图;为了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识别与成矿有关的元素组合异常,提取各组合因子的隐蔽元素组合异常信息,应用子区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法对组合元素进行分析,绘制了元素组合衬值异常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的9种元素可以分为3种组合因子, F1因子Cu-Pb-Zn-Bi, F2因子Ag-Hg-Sb, F3因子Au-As; Cu、Pb、Zn和Bi具有比较强的矿化作用,成矿潜力较大; Ag、Sb、Hg和Au在研究区西南方向异常区有重叠部分,在该区寻找银矿床和金矿床的可能性极大;研究区的各类元素成矿受裂控和岩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王屋山地区与山西中条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以及铜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对比,认为两地区铜矿床类型和矿化特征相似,应是同一地质背景产物。提出了王屋山地区铜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