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筋混泥土盖板涵施工技术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筋混泥土盖板涵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通道及盖板涵是必不可少的构遗物,由于通道、盖板涵的布置灵活、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故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深受欢迎,大量采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涵洞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振冲桩对砂土有挤密作用,对黏性土有置换作用,加固后桩体与原地基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加固处理的预期效果。本文结合我国某高速公路盖板涵地基加固工程实例,对振冲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型的预制装配式盖板涵施工工法,通过选取两个典型断面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台背及涵顶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土压力随填土荷载的增长规律.对涵洞盖板和侧墙的位移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盖板和侧墙构件的挠曲变形规律,并将测试所得的土压力和构件变形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涵洞侧墙和盖板的挠度均较小,涵周土压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与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线性土压力理论存在较大的差异.盖板上垂直土压力中间较小,两侧支撑处较大,近似呈"U"形分布.侧墙水平土压力近似呈"3"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帽与涵墙搭接处.所得结果为预制装配式涵洞构件的设计计算及搭接强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山区沟谷地形对高填方盖板涵受力特性和填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选用自主研发的能够反映地形-涵洞-填土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沟谷宽度B和不同沟谷坡度α下盖板涵的涵-土界面土压力、涵顶填土沉降变形、涵洞结构内力以及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系数K_s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工程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涵-土界面土压力、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系数K_s与沟谷宽度呈正相关,与沟谷坡度呈负相关;盖板涵涵顶土体沉降变形呈W形分布,随沟谷宽度的增大,涵顶土体内外沉降差δ逐渐增大;随沟谷坡度的增大,涵顶土体内外沉降差变化为δ→0→-δ;沟谷宽度为1.5D~5D时(D为涵洞计算跨径),对应等沉面高度变化范围为12.2~13.7 m;沟谷坡度为0°~60°时,对应等沉面高度变化范围为12.5~13.7 m,提出可用等沉面高度界定高填方涵洞,可取14 m作为其界定高度;盖板涵盖板下缘、涵底上缘中部受拉应力,盖板下缘为盖板涵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高填方盖板涵施工时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边坡,或人为反开挖施工,增加沟坡、减小沟宽,坡体以沟谷宽度B≤3D、沟谷坡度α≥45°为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上埋式盖板涵在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受力特性;同时结合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盖板涵顶板、基底土压力与侧墙水平土压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填土荷载作用下,涵洞顶板、底板垂直土压力以及侧墙的水平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其受力状态与规范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涵洞与填土的模量不同,涵洞以上填土与两侧填土存在差异沉降,涵顶两侧墙土压力大于涵顶中部土压力,大于填土自重。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盖板涵土压力的分布特征与现场测试的分析结果一致,实际涵顶受力为涵顶附加摩擦力与填土自重之和;涵顶两侧墙分担了两侧填土竖向应力,涵洞侧墙水平土压力小于静止侧压力,实测平均值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理论值的比值为0.53~0.87。由于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涵洞底板的挠曲变形,基底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跨中附近土压力产生卸荷现象。结合涵顶受力的理论研究与对包茂高速(粤境段)多个盖板涵涵顶数据的监测,提出了涵顶土压力的经验模型;该模型与涵顶上覆填土高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公路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现行施工图中跨径和钢筋用量进行了分析,对跨径不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公路涵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新 《科技资讯》2010,(27):105-105,107
涵洞施工是公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公路涵洞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通道、钢筋混凝土拱涵施工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公路-Ⅱ级荷载等级下验算的盖板涵结构承载能力过大,远远大于农村公路盖板涵所需荷载要求,并且混凝土和钢筋数量相对多,直接影响造价。本文简述编制适合农村公路交通特性的盖板涵《标准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盖板涵通道施工技术及措施在非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国强 《科技信息》2012,(5):457-457,513
本文阐述在非洲建设盖板涵通道的施工技术和采取的各种措施。根据当地的地质及水文环境制定合适的施工技术及措施是完成优质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先盾后井与半盖挖法相结合的特殊基坑施工方法下关键结构的稳定性及变形特征,结合先盾后井半盖挖基坑工程实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盖板和盾构管片的变形特征、盖板下内支撑内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基坑施工对盾构管片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半盖挖基坑盖板的最大变形出现在盖板纵向中线附近,明挖侧变形量明显大于暗挖侧;盖板下内支撑内力的变化主要受支撑两端竖向位移变化的影响;半盖挖法与明挖法相比对管片的变形影响较小,灌沙回填对于抑制盾构管片的隆起变形作用明显;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吻合度较好,研究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平金艳 《科技资讯》2006,(20):55-56
由我集团公司担负施工的朔黄铁路复线肃黄段线下综合十二标段既有线涵洞接长55座,其中涵洞轴线与线路斜交的框架涵41座,其涵洞孔径大干等于4m的出(入)口既有梯形盖板因结构不能完全承受增二线重车荷载,需采取补救措施。之一是采取既有梯形盖板加型钢钢筋混凝土板加强处理;之二是对部分涵洞加强板截面加高后,引起涵洞板顶至轨底填土高不能满足最小填土高0.5m要求的采取更换既有梯形盖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波纹钢形状对加固盖板涵承载力的影响及填充混凝土的拱效应形成机制,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一个室内模型试验结果为基准,建立了72个箱形、圆弧及其之间的过渡形状的波纹钢加固盖板涵的数值模型,探明了加固体系承载力随波纹钢形状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合理拱轴的概念,探明了填充混凝土的拱效应形成机理,并采用5个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拱腋半径保持不变时,加固体系的承载力随着拱顶、侧墙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拱顶、侧墙半径不变时,加固体系的承载力随着拱腋半径的增加而增大;提升加固体系承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增加拱腋半径,其次是减小拱顶和侧墙半径;填充混凝土的拱效应与荷载类型有关,当波纹钢的形状能保持拱轴连续并且在素混凝土刚性角以内时,加固体系的承载力最高。在设计波纹钢加固盖板涵结构时,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波纹钢形状与填充混凝土的拱效应,尽量避免紧贴原盖板涵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涵侧填土压实程度和回填卵石对涵顶垂直土压力的影响,并通过建立高填方盖板涵有限元模型,采用整体分析方法,取涵洞结构和周围土体为研究对象对涵洞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涵侧填土压实程度影响涵顶垂直土压力大小,较好的涵侧填土压实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涵洞顶的垂直土压力;在涵侧回填卵石,回填厚度在1/2涵高左右,可以有效地减小涵顶附加土压力。  相似文献   

15.
陶庆东  何兆益  贾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388-10398
涵洞在山区高填方高速公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涵洞上方填料组成复杂与填料—涵洞相对刚度差异大等问题引起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造成涵洞结构出现一系列病害。为探明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因素,在室内模型试验和FLAC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涵洞顶部填料高度、盖板厚度、填料泊松比以及填料含石量对上埋式盖板涵顶部垂直土压力、侧墙水平土压力及土拱效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涵洞顶部填料高度、盖板厚度、填料泊松比以及填料含石量均会影响土压力集中系数值,涵顶土应力分布形式为抛物线,涵顶中心土压力集中系数值小于1,涵顶边缘土压力集中系数值大于1,涵顶与侧墙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将上述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建立图表和方程,可用于评估同类型盖板涵的静止土压力和静弯矩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了《涵洞顶部竖向土压力值计算》程序,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可为类似的高填方土石混合体填料—涵洞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七二七桥位于小兴安岭北坡的山地上,每年冬季封冰前后,气温逐渐降低,诞流冰开始形成,以后气温继续下降,诞流冰不断蔓延加厚并发展到高峰,到冬宋春初,诞流冰堵塞该桥,阻碍融雪洪流在桥下顺畅通过,到1993年,冰湖覆盖桥面,桥台水毁倾塌,只靠六根圆木勉强维持通车,严重地影响行车的运输与安全。1994年我站对该桥冰湖进行预防和治理,收到较好效果,具体措施如下:一、修建盖板涵为节省资金,我们修建了4米盖板涵,并考虑可能的室冰高度,涵项标高在原桥面标高基础上提高48厘米。二、设置蓄水池七二七桥地表水比较严重,在桥位上游…  相似文献   

17.
王亮 《科技信息》2009,(27):I0259-I0259
结合罗安达KK项目市政雨水方涵,分析湿陷性土对方涵潜在的破坏作用,重点讲述方涵变形缝的留设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即从结构措施角度论述了湿陷性土地区市政方涵的设计和施工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新泉 《科技资讯》2005,(24):22-23
本文通过对高等级道路桥(涵)头跳车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某省道工程处置桥涵结构物台背的工程实例,提出有效解决桥(涵)头跳车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西四环引水暗涵工程二衬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就轨道台车模板施工技术在暗涵二衬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效东 《科技资讯》2010,(10):103-103
文章结合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分析了涵洞盖板现浇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