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识别再生水人工地下回灌过程中所去除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类型和含量,利用"臭氧+砂滤+井灌"的再生水回灌系统,进行DOM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DEEM)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和砂滤使再生水中腐殖质类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峰强度显著降低;再生水进入含水层后,48.71%的DOM被氧化去除;沿含水层继续运移,逐渐转化为还原环境,厌氧微生物为了维持其新陈代谢活性,将大分子DOM厌氧转化为小分子DOM。利用臭氧氧化作用和含水层降解作用,可有效地去除再生水中DOM。  相似文献   

2.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5):1823-1832
砂岩热储回灌对于地热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壤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华北地区中深层孔隙型砂岩地热回灌效率低下,回灌参数优化不准确,需要对中深层砂岩热储回灌井参数进一步优化研究,提升回灌效率。因此开展有关中深层砂岩热储回灌井参数优化模拟的研究尤为重要。建立了基于CMG-STARS的华北地区砂岩热储定向井的回灌与采出模型,分别研究了完井方式、单日回灌量、水层厚度比及采灌井径对地热回灌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优化中深层砂岩热储的回灌井参数。结果表明:完井方式是影响回灌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单日回灌量、采灌井井径、水层厚度。为提高回灌效率,通过模拟研究优选出参数方案为表皮系数的最佳数值为0和5,单日回灌量在1 600 m3左右,采灌井径为215.9~241.3 mm,水层厚度比为0.33~1。结合造井成本因素,采灌井型选用“一定向井”回灌“一定向井”生产模式,其回灌效率明显高于“一定向井”回灌“一直井”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回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采用多种土壤指标测定法和高通量测序手段探究了再生水回灌过程中再生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再生水淋滤,9个样品土壤腐殖酸(HA)平均含量减少0.59 g·kg~(-1),土壤pH值增加0.08,有机碳(SOC)、重金属铜(Cu~(2+))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2.02 g·kg~(-1),0.923 g·kg~(-1).土壤原始样品经高通量测序占优势的菌种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7.3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24.68%)等,淋滤后变形菌门丰度升高至37.27%,放线菌门减少至20.62%,说明再生水淋滤后土壤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应对地下水过度开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回灌堵塞问题导致回灌效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下水回灌的发展。回灌堵塞根据成因分为物理堵塞、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三种类型,其中生物堵塞是造成回灌堵塞的第二大因素。从生物堵塞的形成机制、对介质渗透性能的影响、在介质内部的发展分布及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因素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当前的研究较多基于单因子研究,较少考虑微生物生长繁殖多因子交互作用,此外,对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群落演变与介质内部的流动模式相互影响机制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5.
以再生水为水源的封闭景观水体营养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某湖属于封闭景观水体,以市政再生水为补水水源.2007年3月~9月对该景观水体及其补水水源水质主要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作为补水水源的市政再生水,其化学需氧量较低,可以稀释湖水,但其氮、磷含量高,补入水体后,湖水的总磷、总氮浓度升高,高于Ⅴ类水体水质标准,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水营养程度进行评价表明,湖水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因此提出再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注入湖水中,供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内首次使用双膜法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环保工程在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产。该工程经过一年的施工,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具备通水条件。双膜法再生水工程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第一次将再生水规模集中回到工业高端用户。 开发区污水厂的双膜法再生水工程利用连续流微滤和反渗透双膜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大规模再生回用,经过测试,出水水质好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EPA公布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可满足电子工业、锅炉补给、生活杂用、绿化等从高端到低端的各类用户的用水要求。首期工程日产微滤膜处理出水3万吨,日产反渗透再生水1万吨,可使天津开发  相似文献   

7.
在水资源管理体系中,人工地下水回灌是实现水资源再生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城市污水人工地下水回灌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发展现状。利用在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内的建立的人工地下水回灌示范工程,初步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进行地下水回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引入钠吸附比表征回灌水在渗滤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非饱和带对可溶解性有机碳(DOC)、氨氮(NH_4~ -N)、UV-254表征的有机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回灌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去除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提升地下水水位,增加地下水储量的有效方法,因其便于实施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可行性分析是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前提。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野外试验的监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进行人工回灌后,各监测井中地下水水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回灌水注入地下水后,除与地下水发生混合作用外,还发生了水岩作用、矿物溶解反应等,使地下水环境和水质组分含量发生变化,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由此可见,优质的回灌水源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上海地区实行人工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刘浩成  何宏  杜利  赵磊  乔勇  聂法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505-14511
回灌措施是解决地热水下水位下降,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目前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回灌开发中存在回灌水渗流规律不明确,回灌开采模式不清晰、回灌水在碳酸盐岩热储中渗流规律复杂、回灌水如何在裂缝和溶洞中渗流及回灌水的注入方向与裂缝的发育方位之间关系认识不明确等。因此,针对目标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微观裂缝刻蚀模型和胶结裂缝平板模型,研究了回灌水的注入速度、注入方向和井网方式对其微观渗流规律影响。回灌微观渗流实验表明:在微观刻蚀模型中,当裂缝方位为90°、注入速度为0.04 mL/min时,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最大。提高回灌水的注入速度与增加裂缝方位角度,可以提高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地层中的回灌水波及面积。在微观刻蚀可视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碳酸盐岩裂缝热储胶结物理模型,研究了回灌水注入的温度场变化情况。温度场显示的波及面积与回灌水的渗流路线与微观刻蚀平板中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发现在回灌之前采用石灰调节渗滤液的pH值对NH3-N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同时pH为8-9的渗滤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中改变了垃圾内部的酸性环境,加快了垃圾的生化反应使回灌后渗滤液的COD值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垃圾渗滤液经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了浓缩液回灌对COD和NH3—N的去除情况、水力负荷和回灌次数对浓缩液回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液回灌对COD和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浓缩液回灌出水稳定后,COD去除率为81.6%,NH3—N去除率为70%.回灌浓缩液的水力负荷从32.38 mL/(L.d)上升到202.36 mL/(L.d),COD去除率从94%下降到70%;随着回灌次数的增加,COD去除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是导致上海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大幅度地降低地下水水位,导致地面沉降;大量地回灌地下水能提高地下水水位,从而使地面有一定程度的回弹.就上海地区而言,在一个灌用年度内,冬季主要是回灌期,夏季主要是开采期.在冬灌期,不同水位分布形态的回灌方式所  相似文献   

13.
滹沱河冲洪积扇浅部回灌层井灌动态分析及回渗能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加剧开采和补给的减少,滹沱河冲洪积扇形成的厚包气带区有着巨大的回灌潜力,但相关回灌试验研究较少。通过在滹沱河冲洪积扇藁城段开展一系列低水位、高水位井灌试验,获得了回灌井与观测井水力联系的强弱及井周边的渗透情况;在连续回灌中回灌井会发生一定程度堵塞,适时回扬能使回渗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各回灌井有较大的回灌能力,均大于50 m~3/h;区内三个主要回灌层(饱水带、深层包气带、浅层包气带)在井灌条件下都有较强的渗透能力,但受成井差异和地层结构差异性影响,不同井内的渗透能力不同。新形势下在冲洪积扇厚包气带区适时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是解决水资源储存和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灌溉农田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有代表性的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查阅国内外关于农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前人已做的专家调查法研究成果,最终构建了农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评价指标都有相应的实测值与标志值(没有标志值则用区域正常状态背景值替代)的比较,充分体现了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和研究区域的特殊性,使得体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河再生水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级为“较健康”,再生水灌溉没有带来生态污染风险,并用实测数据证明化学指标的重要性要高于物理指标,而后者的重要程度又高于生物指标,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的再生水农业灌溉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具体实例证明中水回用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其主要是通过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过滤处理污水后回用作电厂冷却水等工业回用水,处理出水能够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标准》中的循环冷却水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为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九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不同回灌方式下陈腐垃圾中Cr、Cu、Zn、As、Cd、Hg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填埋体陈腐垃圾中Cr、Cu、Zn、As、Cd、Hg和Pb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厌氧填埋体D(渗滤液回灌)陈腐垃圾中的Cr略微超标,2种填埋结构清水回灌方式陈腐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低于渗滤液回灌方式;准好氧填埋结构陈腐垃圾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厌氧填埋结构陈腐垃圾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轻微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不同填埋结构、不同回灌方式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没有明显的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明鹏  陈晓 《科技信息》2010,(33):I0344-I0344,I0382
变电站雨水回灌技术研究是针对长期困扰变电站建设和运行中雨水外排问题的一项新兴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前提下又根据各地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变电站雨水回灌地下。在节约投资的前提下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水循环经济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使水资源得以再利用、再循环。该文基于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实施现状,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水循环利用从国家政府政策、技术成熟程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再生水回用系统在校园内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发现在回灌之前采用为调节渗滤液的pH值为NH3-N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同时pH为8-9的渗滤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中改变了垃圾内部的酸性环境,加快了垃圾的生化反应使回灌后渗滤液的COD值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郭枫  王贵和  阚生雷  赵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379-13385
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回灌根据应用目的分为环境控制型和水资源保护型两类,其中环境控制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而水资源保护型研究较少。本文以北京地铁丰益桥南至终点区间降水工程为背景开展回灌试验,日均回灌量达到94 627.1 m3,实现了抽水量的等量回灌,证明了在厚卵石潜水层中进行水资源保护型回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单井设计回灌量应以现场试验为准,应用Dupuit理论计算的单井最大自然回灌量18 285 m3/d,远远大于现场试验值1 920 m3/d。抽灌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基坑水位降深7 m,回灌池水位抬升6 m,含水层的回灌能力高于抽水能力。回灌水体主要渗流至基坑区域,导致基坑靠近回灌池一侧的地下水位高于另一侧2.5~3.5 m,基坑涌水量较未开始回灌时增加了30.9%。得到的结论为相似地层条件下水资源保护型回灌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