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1988年至2000年2月,应用该技术行肠癌保肛手术98例,其中低位吻合(吻合口位于复膜返折平面以下者)75例,占76.53%,内65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肛缘8cm以内),超低位吻合16例,占24.62%,结果: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4例(4.08%),吻合口狭窄3例(3.06%)吻合溃疡1例(1.02%),局部复发4例(4.08%)。结论: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 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89.1-1999.12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行肠腔内支架管固定排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 2 1例 ,其中男 10例 (4 6% ) ,女 11例 (5 4% )。年龄 17-69岁 ,平均 43岁。大部小肠粘连 18例 (86% ) ,全部小肠粘连 3例 (14 % )。其中术后粘连 15例(70 % ) ,腹部外伤后粘连 2例 (10 % ) ,继发性腹膜炎 4例 (2 0 % )。全部病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 ,改行手术探查。术中松解粘连 15例 (70 % ) ,肠部分切除吻合 6例(3 0 % )。方法 :首先 ,行空肠造瘘 ,瘘口距Treitz韧带约 10 -13cm ,后用一根每隔 10cm开一小孔的长胶管经空肠造瘘口插入 ,用手法推动经空、回肠通过回盲部 ,胶管顶端距回盲部约 10 -12cm为宜。插管经侧腹壁戳孔引出 ,造瘘口与腹膜固定 ,再按顺序行小肠折迭排列术。由于肠腔内有胶管固定 ,肠袢不能过分移动 ,肠管不缝合固定。胶管外接负压引流至肠功能恢复。3周左右后拔管 ,拔管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5mg ,前一小时口服蓖麻油 40ml。2 结果本组治愈 1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6年10月~1995年10月,收住低位直肠癌病人86例.其中对不愿作腹部造口术的患者,根据DUCKS分期及转移程度按治疗原则允许下,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术式进行保肛,如乙状结肠重建直肠瓣、肛直肠角再建、结肠半套叠、末端肠粘膜剥离后浆肌层袖状翻卷、股薄肌带蒂代替外括约肌在会阴部人工肛门成形术等,取得一定效果.但上述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笔者根据张东铭教授《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的有关论述,保留肛管齿线部括约肌与事先腹部组在前切除直肠段病灶足够末端,但仍可能保留肛管齿线,术中可待快速速冻切片对切缘段作病切达阴性,然后在前切除后的乙状结肠代替直肠段的距肛缘上作纵状3条缝合以代替重建直肠瓣,按骶曲重建直肠角.会阴组从扩开了的肛管中把拖下来的代直肠段与保留肛管作8针~12针间断内翻“U”字缝合术.并置盆底引流及冲洗管,肛管缝合(吻合口)用油纱裹肛门排气管压迫.我院在病史统计处理中对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中有12例选择性用此术式,随访6个月~5年,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术后患者伤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模型建立。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1∶2比例匹配同期接受脊柱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186例,共281例患者按2∶1比例分为训练组(n=188)和验证组(n=93)。将是否发生SSI作为结局变量,分别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2)模型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检验;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实际决策的影响。(3)模型验证。利用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训练组和验证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组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OR=1.002,95%CI:1.000~1.003)、拔出引流管时间(OR=1.184,95%CI:1.04...  相似文献   

8.
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对83例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治疗观察.结果表明:83例病人中除2例属癌肿晚期无法施行一期切除吻合而行单纯结肠造口,1例行急诊Miles手术,5例行Hartmann手术外,其余75例均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手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占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均予以治愈,手术效果满意.因此,对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缓释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胃癌根治术中经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含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的生理盐水灌注液,术毕将5-Fu缓释剂植入肿瘤病灶区域、吻合口周围及淋巴回流区等区域。对照组术中不进行腹腔内干预性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复发及转移率、3年和5年生存率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缓释化疗应用于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医生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化策略.高精度的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制定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但目前预测TACE转归的生物指标仍未达成共识.[进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挖掘患者个体差异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辅助医疗决策、个性化诊疗的目的.本文总结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式.[展望]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完全利用所有医学特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继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割技术将提供更准确的分割结果.更深的网络结构可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患者的TACE预后,为医师提供更精确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探讨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扶镜技巧。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总结术中扶镜技巧,并加以探讨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197例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8.75±11.47) min,术中失血量(92.32±10.51) mL,平均住院时间(5.27±2.30) d,4例患者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2例)和伤口愈合不良(1例)延迟出院;3例患者因肿瘤与血管紧密粘连,在胸腔镜下无法成功控制出血,随即中转开胸。结论: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过程,扶镜质量会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扶镜手需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步骤,熟悉手术操作者的手术习惯,及时调整镜头角度和焦距,提高手术配合度,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8年来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2001年102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大肠癌梗阻占老年急性肠梗阻的50.45%,居首位。梗阻发生部位以右半结肠区最多,占54.58%,左半结肠区仅占13.49%;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80例,占78.4%;短路手术18例,占17.6%;单纯造瘘术4例,占3.9%;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提高对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重视老年生理变化特点,警惕肿瘤所致的消化道症状,早期诊治大肠癌以减少肠梗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8年来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2001年102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大肠癌梗阻占老年急性肠梗阻的50.45%,居首位。梗阻发生部位以右半结肠区最多,占54.58%,左半结肠区仅占13.49%;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80例,占78.4%;短路手术18例,占17.6%;单纯造瘘术4例,占3.9%;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提高对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重视老年生理变化特点,警惕肿瘤所致的消化道症状,早期诊治大肠癌以减少肠梗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重要手段.如果能从SLN阳性患者中筛选出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低危人群,则可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除,因此采用非手术方法判断SLN阳性患者NSLN的状态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发生NSLN转移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以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N阳性患者发生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阳性个数、SLN阳性比例、TGF-β表达和PDGF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有脉管癌栓、SLN阳性个数>2、SLN阳性比例>0.5、TGF-β>34.14 ng/mL、PDGF>390.55 pg/mL是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阵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C-index值为0.82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ROC曲线下的面积为AUC为0.872,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决策曲...  相似文献   

15.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与囊袋以粘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末端开放,并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固定,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回结肠膀胱脐部阑尾排出道控水能力满意,患者自行插管排尿方便容易,平均每次导尿量300~500mL,回结肠膀胱内压19614~44132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及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不加任何处理的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我插管方便,为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人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常用腹壁造口解决排尿问题,患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而理想的代膀胱是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对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没有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全膀胱切除时注意保护好尿道膜部与尿道外括约肌。用带蒂的末段回肠以“W”型整形缝合为球囊状新膀胱,安置于盆腔内,其最低位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2例患者出现新膀胱漏尿、腹膜炎,经处理后痊愈。20例术后恢复顺利。追踪观察一年,22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无尿失禁、无溢尿,排尿间隔时间3h以上,每次尿量>200mL。术后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检查无明显改变,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20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阳萎。22例患者未见残余尿道发生肿瘤。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高龄食癌贲门癌 12 例, 均合并进行性营养不良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切除+ 胃食管吻合 10 例(包括根治术和姑息手术) , 探查造瘘 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83.33%,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基本接近文献大宗病例报告.行切除术后病例随访均获得满意生存质量. 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手术治疗,高龄不是手术禁忌症.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营养不良,应在术前得到积极治疗和改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食管癌、 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术后生存率, 更应重视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模式与放疗靶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规律,探讨术后预防性照射的靶区设计.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原发肿瘤部位及术后分期与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关系.结果: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依次为吻合口49例(60.49%)、颈部/锁骨上淋巴结20例(24.69%)、1、2区淋巴结18例(22.22%)、残食管/残胃17例(20.99%)、4区淋巴结12例(14.81%)、7区淋巴结11例(13.58%);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28.57%(4/14)、23.40%(11/47)、25.0%(5/20),差异无显著性(x2=0.156,P>0.05);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86%(6/14)、40.43%(19/47),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05),胸下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为15.0%(3/20),低于胸中段食管癌(x2 =4.113,P<0.05);IIA、IIB、III期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9.52%(2/21)、27.27%(6/22)、45.0%(9/20),差异有显著性(x2=6.545,P<0.05).吻合口复发率在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x2 =0.097,P>0.05)、不同术后分期食管癌(x2=0.35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原发肿瘤部位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均应包括锁骨上区及吻合口,胸上段及胸中段食管癌还应包括上纵隔淋巴结.对于术后临床分期为Ⅲ期的食管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预防照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