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SD卡物理层协议和Avalon总线协议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SD卡控制器。利用Nios II IDE软件编写驱动函数库,采用自定义组件技术将其作为独立IP核集成到嵌入式监控系统中进行应用测试。实际应用表明该设计使用方便、集成性高、数据传输快速可靠,保证了监控系统中数据存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大坝安全网络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分别利用RS-485网络和以太网与下层测量仪器和上层的监控主机连接,采用分布式结构以及组网方式,实现大坝安全网络监测自动化软件对整个大坝形态进行实时监控.重点研究数据采集器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以及上位机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能够有效满足大坝远程通信和监控的要求并已成功运用于大坝安全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3.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压力,显著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但是回归测试中的用例复用是测试自动化所面临的又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金融业务系统的功能测试基准库方法,对回归测试进行有效的支持,力求解决大型业务系统分析资源的积累和测试用例的有效复用等问题。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测试人员管理测试用例的压力,增强了用例的可复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化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嵌入式系统、GPRS网络技术和车牌识别技术,从硬、软件两个方面来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采用ARM9微处理器的嵌入式无线车辆管理系统。通过对实时图像进行采集和车牌识别来实现了远程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市场上呼叫中心的开发具有软件重用率低、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高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Java语言,以Asterisk作为软交换平台的web呼叫中心。该呼叫中心采用J2EE的分层模式来设计软件开发架构和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了用户管理、系统状态监控、系统配置管理、客户管理和通话记录管理的功能。测试证明,系统能够通过Web页面定制个性化的呼叫中心,具有稳定性高、扩展性强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由微处理器芯片SEP4020、前置放大处理电路、AD转换芯片、USB接口芯片等组成。软件采用操作系统μC/OS—II和虚拟仪器(VI)。在设计表面肌电信号前置放大处理电路时,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移植和虚拟仪器的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此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能够完成对信号的分析、处理、显示。  相似文献   

7.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的可移植DSP波形组件接口方案.基于容器和组件模型,设计高性能、规范化的DSP波形组件接口,提高了组件的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DSP波形的模块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参考了用电远程监测系统领域的现阶段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以GR64通信模块和高性能的ARM7器件LPC2294的用电远程监测系统。先简述了GPRS通信业务及GR64模块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GPRS的抄表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给出了硬件结构图,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软硬件设计过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实现远程抄表、实时监控、防窃电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性价比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铁路大型捣固车的监控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主要对捣固车上的重要电气参数和作业状态信息进行处理、显示、传输。本文对该系统软件各个功能模块分别说明,给出了相应的流程图,并详细说明了作业质量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梅宏  黄罡  赵海燕  焦文品 《中国科学(E辑)》2006,36(10):1100-1126
作为Internet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软件形态,网构软件对传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作为一种以软件复用为核心思想、以软件构件为基本实体、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以软件中间件为运行支撑的软件开发方法学,ABC(architecture 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方法能够有力支持网构软件的开发.其中,基于特征的领域建模以及特定应用的特征模型剪裁方法和技术,反映了网构软件在问题空间实现自底向上、从“无序”到“有序”的构造过程;基于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支持自适应网构软件的开发;具有反射机制、支持自主构件的中间件平台则为网构软件的运行,尤其是网构软件结构的自适应和实体的自适应提供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软件的开发模式、运行环境和提供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的协同工作环境,其中孕育的大规模协同创作机理对软件开发和应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将其与工业化可信软件生产相结合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是网络时代软件技术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提出汇聚群体智慧的可信软件开发新方法——群体化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群体协同、资源分享、运行监控、可信分析",支持创新软件作品向可信软件产品转化,支持软件的可信演化.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的可信软件概念模型,将软件在开发阶段、分享阶段和应用阶段的基础数据作为软件的可信证据,并据此建立了软件演化过程模型;提出一种支持可信软件协同开发与演化的服务模型,支持软件创作与生产深度协同的可信软件社会化生产、开放有序的可信软件资源分享,以及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的软件可信评估.最后以"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高可信软件生产工具及集成环境"为背景,阐述了面向群体化方法的关键技术、开发环境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根据煤矿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适用于煤矿巷道多参数采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井下环境及生产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采用RS-485通讯协议及硬件模块化,实现了传感器的灵活添加与监测计算机软件稳定性的增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化软件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设计可伸缩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可演化的软件系统遇到了挑战.挑战之一是很难把软件模型与原系统说明区分开来,使得软件系统的可演化性受到限制.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建立可范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抽象模型,指导网构软件设计,从而提高软件模型的概括能力和可伸缩能力.本文提出一种网构软件体系结构代数模型,其中一个创新思想是把网构连接子解释成网构变量的运算.结合代数学方法和软件实现技术,定义了6种网构连接运算,所有运算是对连接子的代数抽象,因此软件体系结构的抽象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为了展示提出代数模型的建模与分析辅助作用,介绍了一个基于代数模型的网构软件设计与演化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后,验证其是否完成了软件设计说明书的所有功能并且与设计算法一致,是软件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人工遍历分析源代码来完成实现与设计的一致性验证是复杂费力的,并且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编程经验和较强的算法分析能力.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调用路径的软件实现自动验证方法.从设计文档和源代码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其函数调用关系,提取函数调用路径,生成功能簇模型.其中文档方面通过人工理解设计文档,确定函数调用关系,然后自动生成标准功能簇模型;源代码方面通过静态分析,自动获取函数调用关系,提取功能点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提取功能点的具体实现算法,自动生成软件的实际功能簇模型.对比两个功能簇模型,验证软件实现与设计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准确获得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实现算法特征,对软件实现与设计的一致性做出有效判定,为软件实现与设计的一致性自动化测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环境中,环境和系统本身行为的改变可能使得软件系统的实现不再满足原来规约,从而最终导致软件失效的发生.运行时监控是一种轻量级的形式化动态验证技术,已成为开放环境下检测软件失效的基本手段.针对基于场景的规约属性序列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定义其多值监控语义:满足、无限可控、系统有限可控、系统紧急可控、环境有限可控、环境紧急可控和违例.通过多值监控语义的定义,监控器能够根据当前轨迹尽可能早地检测到系统失效或异常,并提供足够信息为失效的预防和恢复服务.实例研究表明了属性序列图多值监控语义的实用价值,并显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峡库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殊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的组网策略——"一网多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一PAN多簇",构建了一个包含WSN、GPRS和Internet的三层混合网络模型,并采用"告警上报,点播访问"的数据访问流程实现了监测网络数据传输。实验表明:该混合网络可以满足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同时,"告警上报,点播访问"的数据传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节点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VB6.0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的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无线通信和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思路。该系统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实现了无线温湿度监测和数据采集等目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to forecast the likely quality rating of new automobiles. A scheme is devised and implemented for 1982 whereby the probability that a specific model will have one of five quality ratings is computed. The quality ratings are based on the trouble index computed by Consumer Reports based on a survey of its subscribers. A multinomial logit specification is used whereby the relative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level of quality is realized is a function of previous quality ratings, the location of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automobile, the size of the automobile and the list price (or port-of-entry prices, in the case of imports). The forecast results when compared in a qualitative way to actual 1982 quality ratings prove to be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