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平均含量分别为1.2×107拷贝/mL,8.2×107拷贝/mL(P=0.000).HBeAg阴性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s=0.261,P=0.000).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较低(P=0.032).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s=0.371,P=0.009).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较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组为:乙肝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A组)、HBe Ag阴性HBV DNA阴性携带者(B组)、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C组).使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评估3组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HBV DNA阳性的携带者无论HBe Ag是否阳性其肝脏硬度值均比HBV DNA阴性的携带者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8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6例(6.8%),慢性乙型肝炎轻度41例(46.6%)、中度28例(31.8%)、重度13例(14.8%).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59例(72.0%)、纤维化分期S≥2者41例(50.0%).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随年龄增加肝组织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组织学改变.血清HBV DNA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年龄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特别是年龄≥4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RI、FIB-4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住院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的HBV感染者100例,根据肝穿病检结果将G2以下者定为轻度炎症组,G2及以上者定为中度炎症组;S2以下者定为无显著纤维化组,S2及以上者定为显著纤维化组,分别将其与APRI评分、FIB-4指数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91例资料完整,肝活组织轻度炎症组(60例)与中度炎症组(31例)比较,无显著纤维化组(69例)与显著纤维化组(22例)比较,APRI、FIB-4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Z=3.222,P=0.001,Z=2.390,P=0.017;Z=4.944,P=0.003,Z=2.128,P=0.033); APRI、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08、0.651,95%CI分别为(0.583~0.832)、(0.512~0.790),约登指数为0.36时,APRI最优截点值为0.525,其对应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85.5%;约登指数为0.28时,FIB-4最优截点值为1.19,其对应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78.3%.结论:对于HBV感染者,APRI评分、FIB-4指数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有关,APRI评分对于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优于FIB-4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父亲精液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以丈夫血清HBsAg阳性、孕母HBsAg及HBV-DNA均阴性的52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父母及其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及血液标本和父亲精液标本,检测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HBV-DNA检测为阳性11例为病例组,阴性41例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21.2%(11/52),52份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6.9%(14/52);精液HBV-DNA阳性父亲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于精液HBV-DNA阴性者(P0.01);精液与其血清的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精液HBV-DNA载量低于其血清载量;ROC曲线分析显示,精液HBV-DNA载量在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血清HBV-DNA载量.结论:父亲精液HBVDNA载量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的男性在计划孕育前降低其血液及精液中HBV-DNA载量水平能降低HBV父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新生肝功能和HBV的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CHem-300半自动生化仪和ELISA法检测.结果发现,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有一小部分人出现肝功能损害.广西是乙肝高发区,预防工作是防止乙肝流行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及足月分娩的12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了解新生儿HBV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情况。结果 120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2.4%;新生儿出生24 h内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2%、15.8%、5.0%;HBe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孕妇,2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HBV-DNA复制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HBeAg阳性、和或HBV DNA高复制水平是新生儿宫内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宝恩 《科技潮》1998,(5):118-118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在我国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为其常见病因。据统计我国人口中乙型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达57%,目前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人致占总人口的9.75%,也就是说大约有1亿左右的人口是 HBsAg 携带者,其中不少人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但肝穿病理证明:他们已潜在地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25-40%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其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已成为人口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关于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的科学研究是关系到数以亿计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课题,其中阻断并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从而阻止严重后果的发生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谓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是指:由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基于212名划分为轻度肝炎组(对照组,151例)和中、重度肝炎组(病例组,61例)的HBV感染者,对IL-10基因的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建立遗传模型,并比较遗传模型下各SNP位点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在rs1800871位点上,对照组与病例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GG和AG+GG基因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比值比(OR)分别为2.410,4.238和2.734(p0.05).在rs1800872位点上,对照组与病例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T、GG和GT+GG基因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OR分别为2.270,3.202和2.438(p0.05).在rs1800896位点上,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单倍型分布显示,A-G-T、G-G-T和G-T-T单倍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OR分别为8.717,1.670和14.436(p0.05).综上可知: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上的AG、GG和AG+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rs1800872位点上的GT、GG和GT+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rs1800896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无显著相关性;单倍型A-G-T、G-G-T和G-T-T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北京高校男生有氧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134名18~25岁北京高校男生,空腹抽静脉血测血液指标,用德国MetaMax 3B系统实时监测气体代谢,通过线性递增方案测得VO2max相对值。基于Spearman相关、有序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北京高校男生有序Logistic回归方程:Ln{P(Y≤1|x)/1-P(Y≤1|x)}=-2.757-0.067*X1-0.025*X2+0.066*X3+0.018*X4-0.009*X5;Ln{P(Y≤2|x)/1-P(Y≤2|x)}=-0.771-0.067*X1-0.025*X2+0.066*X3+0.018*X4-0.009*X5(X1=体重、X2=心率(heart rate, HR)、X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I)、X4=心室射血时间(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 VET)、X5=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回归方程模型系数综合检验步(step)、块(block)、模型(model)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拟合优度检验的-2对数似然值(-2LL)为159.374,Cox&SnellR2为0.331,NagelkerkeR2为0.373;预测等级1准确率为45.5%,等级2准确率为100%,等级3准确率为100%,综合为81.8%,说明Logistic回归模型性能良好。Hosmer和Lemeshow检验预测值与观望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北京高校男生定量负荷心功能、血液指标与有氧能力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且HR、SVI、VET、HGB是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正畸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正畸疼痛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7月已接诊行双下颌固定的正畸患者225例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和正畸患者发生重度疼痛与性别、年龄、焦虑有显著性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和拟合之后,性别(P=0.003)、年龄(P=0.015)、焦虑(P=0.027)为正畸患者发生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患者疼痛程度受性别、年龄、焦虑因素影响,与民族和牙拥挤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常规方法检测ALT.结果 ALT异常组,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和小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合并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MAO显著升高,而小三阳并HBV DNA阴性者MAO升高不明显;ALT正常组仅40例大三阳患者MAO升高明显,其他各组MAO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HBV感染后,只要有病毒复制,就会破坏肝细胞,引起MAO升高.MAO活性分析对肝脏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探讨HBV基因组前C区 1896位基因变异与宿主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5 5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HBsAg ,抗 HBs,HBeAg ,抗HBe及抗 HBc;采用定性PCR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VDNA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检测发生前C区 1896位基因突变的HBV变异株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对上述患者外周血的CD4 + T细胞 ,CD8+ T细胞 ,CD3+ T细胞含量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同所设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 5 5名患者中 ,HBsAg(+) ,anti HBs(- ) ,HBeAg(+) ,anti HBe(- ) ,anti HBc(+)者共 2 2例 ,其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在这2 2例患者中 ,有 2 0例被检出为单纯HBV野毒株感染 ,另有 2例被检出为变异株和野毒株混合感染 ;HBsAg(+) ,anti HBs(- ) ,HBeAg(- ) ,anti HBe(+) ,anti HBc(+)者共 33例 ,其中HBVDNA阳性者为 18例 .在 18例HBeAg(- )而HBVDNA (+)的患者中 ,有 17例被检出为HBV前C区 1896位变异株感染 .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CD4 +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有所减低 (P <0 .0 1) ,CD8+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也有所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宁夏玉米产量和氮肥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玉米超高产,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先玉335为材料,选择种植密度(x1)和施氮量(x2)为调控因子,采用二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和氮素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穗、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空杆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秃尖长达到5%的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二因素的回归模型Y=14 431.2+1 109.2 X1+2 104.3 X2-36.1 X1X2-1 334.0 X12-1 022.6 X22(R=0.967 8),回归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失拟项检验不显著,即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很好.先玉335最佳种植密度X1=9.1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X2=398.0kg/hm2,玉米最高产量Ymax=15 729.24kg/hm2.对当地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 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 (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抗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与安慰剂治疗180余位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国际联合研究的临床数据,以及Nowak等人提出的不带效应细胞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型,提出了一个由两个系统组成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CHB患者的阿德福韦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患者血浆中病毒数目在停止免疫治疗后会迅速反弹. 该模型对长期的疗效做出预测:血清HBV DNA接近中位数的患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到5.6 a,以清除CHB患者体内的HBV. 本研究提示:将血清DNA小于500 copies·mL-1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过于粗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的常见血清学组合的HBV DNA阳性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份血清同时用荧光定量PCR与ELISA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40例HBsAg(+)/HBeAg(+)/抗-HBc(+)组血清HBV 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含量为10~(7.62±0.69)cps/mL;110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58例阳性,阳性率为52.7%,含量为10~(4.64±1.31)cps/mL;35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含量为10~(4.93±1.42)cps/mL;75例HBsAg(-)组血清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7%,含量为10~(3.68±0.46)cps/mL。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荧光定量检测是病毒复制最直接可信的指标,动态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对动态监测乙型肝炎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判断有关药物抗-HBV复制是否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是否激活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分析HBV影响炎症小体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感染内科临床确诊CHB患者35例.同时选取健康住院医师28例为对照.以常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对照组和CHB患者组静脉血得到PBMCs,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NLRP3、AIM2、IFI16、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β蛋白分泌水平.结果: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ASC、NLRP3、AIM2、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及两组血清IL-1β蛋白分泌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B患者组PBMCs IFI16、CAS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IFI16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正相关(r=0.699 8,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未导致CHB患者PBMCs NLRP3、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尽管HBV DNA可能诱导了CHB患者IFI16炎症小体的高表达,但通过抑制pro-caspase-1的活化、IL-1β的表达,HBV阻断了IFI16炎症小体的活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甘肃武威市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甘肃省武威市494例胃癌病人并按性别、年龄等为配比条件,选取该市988名健康人群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表明,长期饮用地表水、食用腌菜、肿瘤家族史、胃慢性疾病史等与胃癌发生存在显著正关联.胃慢性疾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肿瘤家族史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