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婧瑗 《创新科技》2019,19(8):32-37
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制造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中美贸易摩擦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创新打开新格局。以构建产业创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路径,提出加强创新引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互联网融合、重视人才供给、打造品牌创新和倡导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的高效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构建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创新投入、研发、产出和环境支撑4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制造业的创新现状,找出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显示,安徽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虽然位居中部前列,但部分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的研发经费及人力投入水平较低;作为创新成果的专利,无论在申请量和授权量上都增长迅速,但总体质量还是不高,且成果的转化能力也受到了限制;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创新文化氛围稀薄从根本上制约着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表示我国机械制造业既面临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中端竞争,又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振先进制造业的压力,它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路甬祥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机械制造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为发展方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域范围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支撑区域,推进市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新时期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三明市的制造业为对象,应用动态数列、层级分类和比较分析法,深入解析市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根源和环境影响,就环境要素匹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建设、政策引导和园区优化等方面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制造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与欧美制造强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急需对制造业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研究探索应用ERP系统改革我国现有的制造业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技术带动制造业管理的升级,通过ERP系统提高制造企业生产的准确性,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面临创新模式的转变、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目的转移三方面的挑战。我国在继美国和欧盟之后,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指南》,但由于时间仓促,在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转移三个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结合美国国家先进制造办公室知识产权小组制定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知识产权指南》和欧盟针对"Horizon 2020"项目所制定的相关知识产权政策的经验,建议平衡协同创新各方利益,强化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政策的社会性;充分发挥政策的灵活性,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依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层面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
2013年德国为实施新一轮的制造业创新与改革,巩固德国在世界上制造强国的地位,提出“工业4.0”的战略。2015年,我国为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该战略指出要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引向高端制造业。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后,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同看法。基于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指导策略的目的,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相关文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工具Gephi和文本挖掘对文献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出目前众多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围绕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随着该战略的提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马双  郭京京 《创新科技》2021,21(5):40-47
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被上升到关乎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的先导力量.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更依赖于创新提供驱动力,而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远比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难以积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经验,将为我国完善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益指导.本文结合我国先进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梳理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政策和关键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内蒙古装备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评价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分析影响其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出制约产业创新能力生成的主要问题,提出内蒙古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先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创新能力是先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如何去面对的关键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成熟度。因此,识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建立其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构成以及评价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在综合国内外各种关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划分了技术创新能力的5个层级,不同层级之间代表不同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确地了解和把握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正确制定区域自主创新激励政策的重要前提。在深度访谈基础上,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对全国178个县市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创业投资、创新法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加强这5个方面支撑体系的建设,为全面提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外的主要差距,指出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家对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权及经济自主权,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实施吞并。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观点。同时提出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仍然有限,且定量研究的比例偏小;缺乏从投融资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研究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缺乏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来促进和推动技术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的研究;缺乏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Aft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brand promotion in China,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is undergoing the change from branding manufacturing to innovation. The shift is going along with the transition in the industry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Aft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with the Smiling Curve, we can get the result that the key to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is two-fold: brand promotion by mean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garment industry chain.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对于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协同视角,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由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内外部协同两大方面因素构成,由此构建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框架。以此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设计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化仿真技术为核心的工业仿真设计是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极具潜力的设计研发模式。分析了工业仿真设计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工业仿真设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原创设计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并系统分析了基于仿真驱动的研发设计新模式。结合华为公司案例分析了工业仿真设计对企业产品研发流程再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传统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根本途径。通过对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应该在传统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内,建立有效的研发联合体(RJV)的方式和途径,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当前云制造尚缺应用模式的问题,根据云制造全生命周期智慧制造、按需动态构建及多粒度服务等特点,提出了基于Agent的云制造系统5层架构。基于面向服务的思想,建立了云制造OWL-S本体模型,通过本体映射、推理机、匹配器完成服务请求、发布和绑定流程,提出了一种面向云制造服务的OWL-S本体扩展框架和Web语义化描述方法,为云制造服务匹配奠定了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Agent的云制造服务协商机制,通过Agent分工、合作、竞争及协商实现云制造服务动态聚合和运行。分析了复杂、非线性、大动力学特性的云制造系统活动过程,建立了基于Agent的云制造系统IDEF0视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年—2019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1) 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全国层面,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曲线,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 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相比于非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N”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企业成长和创新集聚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