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疯牛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病)的一种,1985年在英国暴发的疯牛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生疯牛病的分子机制是疯牛病病毒诱导细胞型朊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从富含?-螺旋的细胞型朊蛋白转变为富含?-折叠的疯牛病病毒,导致这种构象变化的原因目前仍然未知.这类传染性的神经退行疾病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禁止肉骨粉作为动物饲料明显地抑制了疯牛病的进一步流行,但是羊瘙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炎和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朊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表明朊病毒已经并将持续存在于自然界,而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除朊病毒病外,多种神经退行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致病的原因都是由蛋白质异构引起的,因此阐明朊病毒疾病的致病机制对于其他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几大类传染型朊病毒疾病的发生历史和现状,依据朊病毒的发生及传播特性指出朊病毒疾病不可能被根除并存在暴发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2.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6,28(4):227-227
当人体内一种名叫PrP的神奇蛋白质的折叠发生错误时,便成了攻击脑组织的致死性朊病毒蛋白质。朊病毒病极为罕见,可PrP在从血液到大脑的全身组织中普遍存在。那么,正常的PrP是干什么的呢?  相似文献   

3.
朊病毒的基因及其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韩生成  田波 《科学通报》1998,43(19):2017-2024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有核酸的蛋白侵染颗粒,能造成哺乳动物的脑部病变。它是由正常形成的蛋白错误折叠成致病蛋白而组成的。两种结构异型的蛋白PcP^c和PrP^Sc来源于同一基因,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共价修饰,但是在三维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朊病毒的繁殖是通过正常形式蛋白转变为致病形式而完成的。朊病毒疾病的传播具有种特异性和病毒株系特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其一级结构的差异而在三维结构上形成不同的构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脑部疾病、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其他大脑疾病存在性别差异。当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停止工作并最终死亡,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就会发作;而这些神经细胞的异常变化与血脑屏障的损坏有关。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最新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血脑屏障构建情况和功能可能也有差异,导致男性和女性关于上述疾病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虽然导致朊病毒疾病的感染原的确切结构还不清楚,但其分子遗传学重要特征已被阐明。从疯牛病到人的传染力强烈表明需要充分理解并重视朊病毒生物学。可传播亚急性海绵状脑病(ThEs)——包括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克-雅氏病(QJD)在内的研究充满了困难。致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铝与阿耳滋海默氏病(Algzheimer's disease)有联系的一种疾病——早衰痴呆症。此病使2~4百万早衰的美国人严重丧失记忆和性格转化,并逐步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已发现铝集中在阿耳滋海默氏病患者的大脑细胞,比平常患者多10~30倍。但是否确为此症的起因,仍然是个谜。也可能是患者大脑系统失调退化的异常现象,尚需从实质上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于罹患各种大脑疾病的人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使大脑深层次受损的细胞再生。由于3年前被注销的一种药物重新获准应用,治愈上述疾病的梦想可能正走向现实。眼下肯塔基大学正对10名帕金森氏病人采用蛋白质GDNF进行临床试验,通过植入患者胸腔皮下的微型泵把药物输注到大脑深层的帕金森氏病灶。  相似文献   

8.
杨池明 《科学通报》1999,44(24):2659-2662
传染性脑神经疾病研究领域时对朊病毒的研究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一个困境,本文对朊病毒研究的历史和进行了精要的评述,着重阐述了“唯蛋白”假说的建立和发展及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包括为什么“唯蛋白”论无法被完全接受,并指出为彻底解开分子神经科学中的朊病毒之迷,有在碍技术及理论上的障碍尚待冲破,旨在不仅能够帮助更多的科学工作者理解朊病毒现象,而且指出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得到除分子基因学和蛋白科学以外领域的大量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心理免疫学     
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是一门崭新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揭示大脑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影响疾病易感性的方式。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制机体中外来物,如细菌和病毒。它与机体癌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过去生物学家认为免疫系统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调节的体系。最近研究表明大脑会影响免疫功能,这意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脑神经疾病研究领域里对朊病毒的研究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一个困境 .本文对朊病毒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精要的评述 ,着重阐述了“唯蛋白”假说的建立和发展及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包括为什么“唯蛋白”论无法被完全接受 ,并指出为彻底解开分子神经科学中的朊病毒之迷 ,有大量技术及理论上的障碍尚待冲破 .旨在不仅能够帮助更多的科学工作者理解朊病毒现象 ,而且指出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得到除分子基因学和蛋白科学以外领域的大量科学家的合作 .  相似文献   

11.
魁梧、强壮、速度快,这些词常被专门用来形容男性,以显示男性与女性的差异。那么,男性的大脑与女性相比,是否也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男性与女性大脑之间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男性与女性的行为是有区别的,而人的行为受到大脑控制,因此有理由认为两性大脑在支配行为的部位存在着区别。但这种区别如何?具体又在大脑什么位置呢? 几乎所有的研究表明,出生时男婴的大脑都要比女婴大,平均大出12%-20%,因此男婴的头围也要比女婴大出2%左右。然而在这一阶段,如果将大脑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功能有影响吗?可否用外界力量干涉大脑活动?如何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聪明?你的大脑里一定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不想对它多一点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在几个有关大脑的热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 认识猫和狗 大脑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因为无关紧要而被“置诸脑后”,只对少量重要的外来信息产生即时的反应。大部分信息则储存于大脑皮层而成为记忆。你得感谢上帝,幸好大脑有此功能,否则你就会被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扰得心烦意乱。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需要即时反应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暂时储存起来的呢?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研究大脑特殊部位受损而丧失认知能力的病人来找出大脑主管认知的区域。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大脑的额叶皮质区与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在大脑的额叶皮质区有没有专门负责认识物体的神经元呢?有没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猫和狗的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分辨出猫和狗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定义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时,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辨认房中的物品;我们立即可以知道这是椅子...  相似文献   

13.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氏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大脑疾病。美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的动物研究发现,这种疾病还可能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变化有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两组过多生成阿尔法-突触核蛋白的实验鼠,这种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祸首"之一。两组实验鼠的唯一区别是一组拥有完整的肠道菌群,另一组则是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发现变性蛋白球是‘羊搔痒症’、‘疯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元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桑塔·克鲁兹(SantaCruz)最近经研究发现:高度缠绕成球状的线形球蛋白会造成功能性损伤的大脑软化空洞,从而导致所谓的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进一步了解此种蛋白的缠绕球,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对付大脑软化的药物。此种变性蛋白也是造成疯中病、羊搔痒病、克鲁茨一雅各布病、老年性痴呆、巴金森氏症等疾病胸奶酪样变性的元凶。羊搔痒症、疯牛病和人类的克鲁茨一雅各布病均由一种叫作‘感染性蛋白’(PRION…  相似文献   

16.
正帕金森病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有约1000万名患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产生多巴胺(一种与身体运动协调能力相关的物质)的脑细胞减少,并伴有大脑的慢性炎症。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一些免疫细胞过于活  相似文献   

17.
正探索时代早已过去,但至少还有一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仍属未知:即人类大脑。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研发设计的一种新型详细的脑图谱,展示了大脑皮层的景象,大脑皮层即最外层大脑,参与感知和注意力控制的主导性结构,同时在语言、工具使用和抽象思维等人类独有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新型脑图谱对一个正常人大脑的诸多功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界定区分,将有助于脑部疾病的研究,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痴呆和癫痫等。利用该脑图谱,科学家可以分析理解上述脑疾病患者的大脑同健康成人大脑相比之间的差异。另外,还可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们在尝试着去理解大脑的几乎各个方面——从大脑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如何发育,到大脑如何被阿尔兹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损害时——均将依靠这一新指南。大脑看起来就是一片平淡无奇的沟回,然而,大脑实际上可被划分为若干隐形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专业分工:有些神经元组群在我们进行面部识别时变得活跃,有些在我们进行阅读时变得活跃,而有些在我们举起手时变得活跃。2016年7月底,研究人员绘制了最新大脑地  相似文献   

19.
把细胞移植进动物大脑的成功,使人们增加了信心,这种疗法最终将实际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直到最近以前,似乎还很少有直接治疗帕金森斯病、爱尔海默病或其它形式的大脑损伤的希望。许多研究者仍然认为,新的大脑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是遥远的将来的事。然而,最近的工作表明,至少有一个瑞典医疗小组,曾两次通过移植肾上腺以治疗帕金森斯病病人,并且,他们正准备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Rensb.  B 饶新华 《世界科学》1993,(10):14-14,16
国立健康研究院的科学家说,他们发现了人们长期追踪的破坏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患者脑细胞的杀手——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蛋白质分子。这种蛋白质分子能在细胞里凿洞,并使洞内的钙浓度达到有毒害作用的水平。此外,他们还发现能中止这一现象的两种普通化学物质,并准备在此病患者中对其中一种进行试验。这种疾病损害人的记忆、思维和性格,目前约有240万美国人深受其害,并且每年导致1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