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8月-1946年4月,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政策是动态的.导致苏方不断改变政策的根源是苏蒋和苏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为了确保东北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不仅利用中共对付国民党,也利用国民党对付美国,目的是阻止美蒋共同控制东北.苏联的东北政策有其民族利己主义的因素,也有与中共共同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946年4月,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政策是动态的.导致苏方不断改变政策的根源是苏蒋和苏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为了确保东北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不仅利用中共对付国民党,也利用国民党对付美国,目的是阻止美蒋共同控制东北.苏联的东北政策有其民族利己主义的因素,也有与中共共同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宪政时期南京政府党政关系实施的背景、政策,以及运行状况的考察,南京政府所实行的宪政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假宪政,不可能达到真正还政于民的目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和操纵国家权力、控制政府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1933年到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最终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终,中共这次反“围剿“的失利,除“左倾“和军事指挥错误之外,与国民党战略战术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国民党在这次“围剿“中采取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的作战方针,对中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 ,共产党将争取自身的合法地位作为与国民党谈判和接触的条件或重要内容之一 ,拒绝与国民党组织合并 ,驳斥国民党的抽象统一论 ,揭露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 ,为争取自身合法地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宪政时期南京政府党政关系实施的背景、政策,以及运行状况的考察,南京政府所实行的宪政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假宪政,不可能达到真正还政于民的目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和操纵国家权力、控制政府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民党在政治影响和组织力量方面超过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于劣势;再加上国民党的联共政策,是以国民党为领导、为中心的“容共”、“限共”政策,因而在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限制的策略,客观上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国民党的从民者、追随着地位。  相似文献   

8.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国共“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从“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愿望出发,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中国共产党也诚心希望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联合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共同进行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正是在“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思想基础上,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4,(24):50-53
<正>疑问一:国民党大败的关键原因何在造成国民党在这次地方选举中惨败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人将国民党的内斗、不团结以及马(英九)王(金平)矛盾等视为国民党败选的主因。但国民党的内斗、不团结与上层矛盾不是现在才有,而是长期存在,虽然会影响选举结果,但显然不是国民党大输的关键。还有人认为是马英九执政"无能"造成的,是民意对执政当局的不满造成的。确实,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受到很大争议,评价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 ,国民党虽然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但国民党只愿有条件地解决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国民党解决共产党合法地位问题的途径有三 :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 ;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俟宪法颁布后再谈”。因此 ,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民党高层的重大人事改组只是人事层面的技术性调整,远远不足以扭转国民党面临的困境。为了年底"立委"选举与2012年大选,日前,国民党高层进行重大人事改组与调整,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辞职,其空缺由马英九办公室秘书长廖了以接任,企图扭转两年多来接连败选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等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和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具体办法,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底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天津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党、团员并担任了国民党省、市党部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底,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遭遇重挫,马英九因败选而辞去党主席一职。在今年1月17日的国民党主席补选中,朱立伦以99.61%的"史上最高得票率"当选,从而开启了国民党的"朱立伦时代"。国民党的败选导致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朱立伦执掌党主席一职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四大困难与挑战由于败选,国民党在台湾执政的地方政治版图大幅缩小,22个县市中  相似文献   

14.
<正>传言已久的"换柱"终于得到证实,国民党在10月17日召开的"临全会"上决定废止2016"总统"候选人洪秀柱的提名,征召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代表国民党参加2016台湾领导人选举。"换柱"后,由此导致的各种危机纷至沓来,使国民党愈发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换柱"由传闻到现实自从启动初选程序以来,国民党内就有要求洪秀柱退选的声音。及至洪秀柱通过党内初选成为国民党提名的2016台湾领导人选举候选人,党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后,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外交”上面樯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对国民党政权的生存造成极大的挑战。为了巩固政权,建立其统治的“正当性”,国民党在台湾建立二元政治体系,以党国威权体制控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层面,而将基层选举作为巩固威权统治的机制。从国民党对地方选举制度的设计以及操纵选举的策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在台湾实施地方选举,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社会控制与政权统治。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逃台后,经过深刻反思与改造,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新星。然而,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政治路线发生偏离,黑金政治日盛,在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党内斗争不断,分裂持续上演,终于失去了在台湾的执政权。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后,国民党进入“连战时代”。如今,国民党又进入“少帅”马英九执掌时期。未来国民党能否革新奋起,再造辉煌,重新获得执政权,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爆发70周年。70年前的2月28日,以国民党在台军政当局不当纠察私烟为导火索,岛内民众展开了一场反抗国民党专制腐败统治、要求政治改革的斗争。一时间,岛内一切反国民党的力量借机汇聚发酵。情势失控之下,国民党在台实行了武力镇压。"二·二八事  相似文献   

18.
<正>国民党换柱成功、"习马会"的举行并没有改变台湾社会的预期,传媒和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明年年初举行的"总统"选举将是一场无悬念的竞争,蔡英文的当选木已成舟。其实,综观台湾选举史,因为选前突发事件,上演惊天逆转、选举翻盘的事情层出不穷。不到选举结果揭晓,鹿死谁手仍是未定之数。惊天一跪,苏贞昌反败为胜1997年台北县长选举,出生屏东的苏贞昌代表民进党参选台北县长。当时台北县是全台湾人口最多的县市,因此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拿出了志在必得的架势。  相似文献   

19.
长沙大火,是在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威胁下,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焦土抗战"政策的指导下,由国民党湖南军政当局酿成的骇人听闻的大惨案,损失惨重,影响巨大.长沙大火的根本原因是日军的侵略威胁,直接原因则是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腐败无能.  相似文献   

2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0,(13):48-49
<正>历史原因复杂,烂账难理清;马主席痛下"杀手",若成功效应不容低估。在台湾,国民党曾依靠执政权建立了庞大的党营事业,成为所谓的"超级大财团"。一方面,党产一直是国民党维持和巩固权力以及参与选举活动的重要经济支撑,另一方面,它又备受各界诟病,成为国民党走向现代化民主政党的重要包袱。2008年马英九带领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再次提出处理党产问题。问题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