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1984牟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具有花叶、皱缩和矮化的病毒标样23个.其中以84—01为代表的19个标样,病毒粒体形态杆状,长约312nm左右。可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和普通烟(三生品种),诱导花叶症。局部侵染心叶烟、普通烟(珊(王西)品种),蔓陀罗和苋色藜诱导局部坏死斑。很容易通过摩擦接种,但不能蚜传。致死温度95℃、10分钟,稀释限点10~(-7),体外存活期达5个月以上,并与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根据这些特性,确认这类样品的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另一类以83—01为代表的四个样品病毒粒体为球状,大小28nm。可以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西葫芦、甜瓜和黄瓜,局部侵染蚕豆、苋色藜。可通过摩擦接种,也可通过桃蚜传毒,与黄瓜花叶病毒产生明显的沉淀线,证明这类标样的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在田间流行以TMV为主,CMV则较少。八月份以后CMV发病率有所增加。田间还存在不少TMV与CMV混合侵染的病株。实验还证实TMV可以通过辣椒种子、病株残体及带病残体的土壤带毒,成为来年初侵染毒源。通过10%磷酸钠处理种子及用75℃干热处理种子24小时,可以使辣椒种子脱毒,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3.
4.
上海郊区青菜上流行的病毒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明确病毒主要属于以下三个类群:烟草花叶病毒(群)(TMV)、芜菁花叶病毒(T_P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1980年前徐来升等已自青菜上分离出属于TMV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1980~1981年徐来升等又自崇明大白菜上分离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条纹症。1986年我们从本院表现黄化、条纹症的大葱病株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86—1。经寄主范围测定,其奇主范围很窄,只感染百合科的大葱、洋葱和韭菜等。通过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染,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到不定型内含体。病毒致死温度为70—75℃,稀释限点为1000—10000,体外保毒期为4—8天,电镜下观察病毒粒体线状,大小为750—850nm,超薄切片观察,可见风轮状内含体。说明为马铃薯y—组病毒的成员。根据上术特性和有关资料分析,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的毒源应是洋葱黄矮病毒。近年来,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为5—10%,重者达25%以上,病株平均减产达27.3%。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和条纹。病叶有时扭曲,留种株严重矮化、花序减少,有时畸形、结实率降低,减产可达50%,严重影响大葱的生产,为此于1986—1987年对该病毒源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加工番茄CMV与ToMV的ELISA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对CMV和ToM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37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MV和ToM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3.2%和61.3%,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8.4%。用Eviews3.0软件借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分析CMV和ToM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互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转化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CMV- CP)和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MV- CP)的线辣椒纯合系作试材 ,比较了转化植株对接种 CMV非克隆株系后抗病性的变化以及转化植株对接种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后的抗病性变化 .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能抵抗 CMV非克隆株系的侵染 ,抗病表达特点为系统症状延迟出现 ,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接种叶片与新生叶片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少 .对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也表达了相同的抗病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选育出的含TM_1基因的792—16—16和791—4,含有TM_(2a)基因的792—10品系等作亲本杂交,经多代鉴定和选择,育成“中蔬5号”和“中蔬6号”番茄新品种。“中蔬5号”高抗TMV0、1、2、1.2株系,耐CMV,中试较对照品种增产18.2%,大面积种植增产26%,粉色果,单果重155克,畸形果率0.27%,裂果率0.  相似文献   

9.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较多,在田间流行中最主要的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南瓜花叶病毒(SG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发生较少。我们应该以防治WMV—2为主,兼治CMV。由于WMV—2是既种传又蚜传的病毒,可以通过种子热处理,银灰薄膜避蚜,用杀蚜药剂灭蚜,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肥水等措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兵团科委受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的委托,对石河子农学院承担的“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研究”进行了鉴定。哈密瓜病毒病是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到哈密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出口天声誉。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从1980年开始了对该病的研究,经过五年多的研究,明确了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种类,即主要为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gMV)。重点研究了WMV—2的发生流行规律,确证了种子带毒越冬并成为次年主要初次侵染的毒源。在田间多种蚜虫均可传毒,以麦二叉蚜、桃蚜等传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明了品种对条纹叶枯病耐病性的要点为目的,探讨田间耐病性的鉴定方法,分日本水稻、陆稻和其他外国稻的田间耐病性,解释其耐病性和媒介昆虫灰稻虱的关系,另外,进行品种对病原病毒反应的生理、生态实验,进而进行了解耐病性品种育成可能性的试验。 1、鉴定品种的田间耐病性,因排列方式不同而有变化。在鉴定品种间加入抗病性弱的品  相似文献   

12.
1982—1983年,作者等对从新疆哈密瓜上分离出的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简称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进行了提纯,制备了抗血清。用部分提纯的CMV注射兔子,获得了1/512效价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与CMV—3(黄瓜株系)和CMV—4(豇豆株系)进行了琼质双扩散,发现新疆哈密瓜上的CMV与CMV—3和CMV—4有一定相关。WMV—2提纯比较困难,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病毒极易聚集。用PEG沉淀法病毒重新悬浮困难,丢失较多,最后采用差速离心。在超速离心对加20%蔗糖垫。在两次差速离心后再经一次20—(?)%蔗糖梯度离心,得到了较好的提纯效果,制备了1/64效价的抗血清。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美国、丹麦和日本的WMV抗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新疆的WMV—2与美国和丹麦的WMV—2有相同的抗原性。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哈密瓜病株的蔓、叶、花、果及种子进行血清反应,发现病株的蔓、叶、花、果各部均有大量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地区菠菜病毒发生十分严重,其病状以皱缩,花叶、畸形、矮化为主。1986年我们从本院菠菜上表现皱缩花叶、畸形和矮化的典型病株上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SP—1,经寄主范围测定,它可以浸染豆科、茄科、藜科和番杏科的各种植物,并可以通过汁液摩擦和桃蚜传毒。光学显微镜下捡查。病毒细胞内有不定形内含体。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7℃~59℃,稀释限点为10_-~3~10_-~4,体外存活期9天以上。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球形,大小25毫微米左右。据上述特性和有关资料分析,鉴定为蚕豆萎焉病毒。近年来,石河子地区菠菜病毒病的发生愈来愈重。据调查不少地方发病率达80%以上。重病田越冬前即可造成大量死苗。越冬后有时死苗率也达50%以上。对菠菜产量影响很大。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还有疱斑和黄化等类型。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症状混合发生,病株均严重矮化。现就皱缩花叶型病林上的分离物的鉴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花褐班病是石河子地区红花上新出现的一种病害,1987年该病在石河子地区普遍发生。经鉴定其病源为Ramularia Carthami,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较大的黄褐色园形病斑。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红花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经室内测定,代森锌、代森锰锌和福美双对孢子萌发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微量板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西瓜花叶病毒获得成功。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检测病毒提纯液的最低浓度为40毫微克/毫升,也能检测出稀释40000倍病叶澄清液中的病毒,灵敏度比琼腊双扩散高1000倍以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也能检测出单粒哈密瓜种子及单株幼苗的西瓜花叶病毒,测得种子带毒率为22%,幼苗带毒率为20%。此法快速简便,适合大量种子及幼苗标样的检测,尤其对于田间幼苗的隐症带毒及流行研究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工程菌表达与纯化,得到了纯度95%以上的TMV-CP-F重组蛋白,配合提取的TMV天然病毒颗粒作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4株能分泌特异针对TMV外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14株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型,抗体轻链均为κ型.经ProteinA一步法亲和层析纯化所得抗体经鉴定相对分子质量在149.36~157.23 ku之间,抗体纯度在80%以上.经间接ELISA测定,14株抗体均与TMV-CP重组蛋白和TMV病毒有良好特异性反应.所制备的抗TMV抗体的特异性高,可用于与其相关的免疫检测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弄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毒规律.试验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连续3a以不同接种方式对健康烟株进行TMV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不通过烟叶气孔传毒,而是通过微伤口、大伤口和叶面与叶面接触渠道传播病毒,而且病毒人口离生长中心越近,病毒传播表现的速度更快,病毒的潜伏期为15~30 d,且在接种30~45d内,烟叶的发病率有一高峰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在烟株的幼嫩叶片上更易传播,症状表现在接种以上的叶片上,带病症的老叶片随着烟株的生长,症状会慢慢消失;在20~35℃的范围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毒的侵染和症状的表现.杜绝烟草幼嫩叶片摩擦伤口和TMV接触,是防治烟株上TMV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引言 一九八二年我们报导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核型多角体病毒蒙山株系(EPNPV—M)的初步研究之后,接着将此株系作为茶毛虫的生物防治剂在四川省的七个县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八三年的防治面积已达二十余万亩次,绝大多数防治区的虫口下降率均在85%以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EPNPV—M是一毒力较强的优良病毒株系。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我们进一步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病的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导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吐鲁番地区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及传毒烟粉虱的生物型及携带病毒的情况,本研究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温室采集的43个番茄病株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利用烟粉虱特异引物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鄯善县温室采集的180头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和带毒检测,并构建了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病株带毒率为39.5%。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烟粉虱主要为Q型烟粉虱,带毒率为67.8%,是主要的传毒介体。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技术,能快速有效地确定Q型烟粉虱的生物型和携带TYLCV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蚕豆病毒属的兼并引物对23个加工番茄病株进行RT—PCR检测,其中19株检测出被该属病毒侵染。从中选取4个病株的RT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经过基因库检索发现,4个序列均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基因组RNA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然后对病毒分离物XJ14-1基因组进行进一步的克隆和测序,获得RNA1组分3659个核苷酸,RNA2组分1300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它们与BBWV2的RNAl和RNA2具有高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6%~94%和76.9%~94.1%,而与BBWVl的RNA1和RNA2的序列相似性都很低。因此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受到BBWV2的侵染。利用BBWV2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不同品种(品系)加工番茄病株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田间病株带毒率达到53.3%,并且供试20品种(品系)均可被BBWV2侵染,该数据表明,BBWV2在田间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