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世骧 《科学通报》1959,4(24):813-813
“物种起源”与进化思想的胜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于1859年,到今年刚正是100周年。这部伟大的著作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帜,它标帜着进化思想的胜利;标帜着生物科学解脫了形而上学的桎梏,发展为具有历史观点的、統一的科学。进北思想的胜利是在不断的斗爭中获得的。在达尔文以前,特創論长期地占領着思想的統治地位,上帝創造万物、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牢固地印在人心。虽然古代哲人,很早就具有朴素的进化思想,从他們的著作中已孵育着生物进化的概念;虽然18世紀到19世紀初叶,不少的著名学者如布丰、拉馬克、圣提雷尔、歌德等等,先后提出了物种变异演化的言論,拉馬克并于1809年,亦即达尔文誕生的一年,第  相似文献   

2.
系统学教育     
所谓系统学,是一种基于科学,又给科学以补充的思想。这种思想企图提供一种手段,用以统一我们称之为“各门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分析方法。这种思想的先驱者伯塔兰菲声称,这种系统学思想“预示着将要出现一种新的世界观”。因此,系统学教育在英国已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系统学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1809—1882)一方面承继布丰(1707—1788)、拉马克(1744—1829)等前人生物发展学说中的正确观点,并集其大成,一方面通过自己长期调查实践,把生物发展的理论提高到更完备和更成熟的阶段,确立了进化论。主要内容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遗传性及其变异性学说,物种形成学说等。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他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及其机制,在生物科学上建立了历史唯物观点,推翻了唯心论、形而上学的物种特创论、物种不变论、目的论和激变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先驱者10号探测器一直向星际空间飞去,它已越过了暗黑的太阳系边界,远远跨过了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的区域。那里什么都没有,近于真空,惟一有的东西是那越离越远的太阳的微弱引力。照说先驱者受到的引力日益变小,它应该飞得更快,可是,似乎有一外加的力拖着它,探测器却在慢下来;在另一方向上,它的姊妹探测器先驱者11号也同样经受到这一神秘的拉力。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已相当老了,它们发射于1972年和1973年。先驱者10号第一个飞过木星,先驱者11号跟随而去,而访问土星倒是先驱者11号打了头阵。在它们的飞行途中,给…  相似文献   

5.
陈旭升 《科学》2000,(10):52-59
一.衡量生物体制进化的理论困惑 生物学是进化思想的发祥地。早在50年代,许多生物学家就开始探索,力图找出一些客观的定量指标来衡量生物体制的进化。其中典型的有:  相似文献   

6.
Sang.  A 吴琦 《世界科学》1991,13(7):9-11
值乔治·布尔逝世125周年之际,我们看看他的思想对逻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在一又四分之一世纪之前,有一个人去世了。按照伯兰特·罗素的说法,这个人发现了纯粹数学。知识界的上层大概都熟悉以布尔命名的代数学,即作为现代逻辑学的先驱者乔治·布尔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空间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发出的信号表明,在太阳系中有第10颗行星。这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其运行轨道一定是非常扁长的椭园状,并与其它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有一夹角。 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拍摄木星特写照片的第一个探测器。次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它掠过木星,并且首次飞近土星进行了探测。它们都不再访问其它的行星。然而NASA继续与它们保持联系,因为这两个探测器仍在继续测量太空中的气体和磁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青2号。1974年,我在杂志上看到先驱者10号携带一张金属名片,向外星人送去地球人的问候,而后来旅行者则携带了  相似文献   

9.
扫描     
探索宇宙使者“先驱者10号”辞别人类 美国航空航天局2月27日宣布,他们已经无法再收到“先驱者10号”深空探测器发回的信号。这意味着这个31年前派往太阳系外的使者已经告别了人类。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创立者、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群喧闹的材异功能面前给弄糊涂了。他的进化论学说似乎已经过时,不知道应该创立什么样的新学论才能使坚持人体特异功能者的满意。生物是进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给“进化论”以极高的评价。这个学说的创立被誉为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深远。有谁怀疑人是进化而来的?除了宗教之外,凡相信科学的人大概怀疑进化论的可能有,但绝对不会多。尽管“进化论”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生物进化这个结论却是不可否认的。世界上一切生物和人都是长期进化的…  相似文献   

11.
因果性的复活(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nge  M  吴晓江 《世界科学》1989,11(5):56-58
4.生物学中的因果性因果性思想在生物学中一直是起作用的,但在我们的时代里,它特别活跃,在以下几个问题领域中尤其如此:进化,指向目的的行为,下向因果关系以及形态发生。让我们先从进化问题谈起。由于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偶然的,分子生物学家有一种傾向,就是相信偶然性在生命水平上是压倒一切的,而且所有生物的新  相似文献   

12.
土星的新朋友 土星是太阳系中极富神秘色彩的行星,其腰部缠绕着绚丽多彩的光环,本身保留着大量的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物质,同时还有好些天然卫星围绕它飞行。研究土星及其卫星,有助于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对认识地球自身大气的进化也很重要。所以,人类一直盼望撩开土星的面纱。 航天时代的到来,为行星探测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至今已有先驱者-11、旅行者-1、2三个探测器先后到达土星“观光”。不过,这些“使者”均是过路的,没在土星轨道上多停便匆匆离去到别的地方“旅游”去了。所以,目前,人类对土星的认识还只是一知半解。为此,科学家很早就期待对土星进行专  相似文献   

13.
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马赫的知识进化观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基础以及与他的方法论现象主义的关系,指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中含有很强的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马赫本人的科学实践中,他从知识进化的立场出发,批判了牛顿的时空观,并否认原子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短讯     
挥手别兹去 自有后来“人” 1972年3月,茫茫星空中出现了一位身携“名片”的地球特使,这就是美国发射的星际探测器先驱者10号。它重约260公斤,配有太阳能电池和11台由放射性同位素钚238作燃料的温差发电机。它的原设计寿命为两年,任务是探测木星,但先驱者10号寿命超长,其表现让  相似文献   

15.
土星磁场     
土星磁场是由"先驱者11号"发现的.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铁吸引铁屑靠的就是磁场.  相似文献   

16.
其它动物都在为生存终日奔波忙碌,同无数艰难险阻进行拼死搏斗;树懒却在热带雨林的树枝上高枕而卧。树懒真可怜,人们无休无止地嗤笑它。十八世纪法国有一位博物学家康特·德·布丰写道:"科学家无不认为树懒'懒'名在外,加之'五官'不正,实在是动物世界里的可怜虫!"此话不假。单是它的名字——树懒,就是一条该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大罪!《圣经》云:懒惰必然嗜睡,懒人定招饥寒。  相似文献   

17.
陈世骧 《科学通报》1965,10(8):667-667
进化论为生物科学建立了历史观点,说明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类,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渊源于简单的原始祖型,生物界是一个历史连续的整体。生物科学的每一部门,都受进化思想所渗透,都为进化论作出了贡献。进化论好象一条红线,把整个生物科学贯通起来。一发展历史进化论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以三件大事为标志: 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标志着进化思想的胜利,为生物科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表于1866年,  相似文献   

18.
何为“进化”一位最受人尊敬的进化生物学家是这样定义进化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进化仅仅是一种变化,并且随处可见;星系、语言和政治体制概莫能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超出了单一个体的寿命。个体发生不是进化,孤立的生命体不进化。种群中可通过遗传物质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变化被认为是进化。”  相似文献   

19.
张学东 《科学之友》2003,(10):45-45
一、可持续发展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三个方面的实质含义:其一是针对人类与自然间关系的,即共同进化的思想;其二是针对人类自身世代间关系的,即世代伦理思想;其三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即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兼容,即效率与公平的兼容。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  相似文献   

20.
张志群 《自然杂志》1999,21(2):116-121
巴贝奇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伟大先驱者之一,特别是他最早将机械演算机和顺序控制机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设计现代计算机的新起点;另外,他最早提出了组成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他的这一天才设想在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组成上得到了光辉的验证.巴贝奇是伟大的数学家和兴趣广泛的发明家,同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终生热爱的计算机事业.他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不仅学习和缅怀这位伟大的先驱者,并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