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鼓灯艺术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作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其艺术起源以奇异的神话传说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开端,中经不同朝代的起源学说,却无法得到确凿定论。安徽花鼓灯艺术完整地存储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艺术地再现了江淮儿女对自然、社会、神灵的敬畏与理解,体现出舞蹈上的粗犷奔放、锣鼓的欢快热烈、灯歌小戏的抒情优美等独特特征。要保护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要建立安徽花鼓灯艺术三位一体的保护格局,二要设立安徽花鼓灯艺术重点保护项目和传承人,三要加大安徽花鼓灯艺术的研究传播力度。唯此,安徽花鼓灯才能在多元共生的当代文化景观中显示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城乡发展协调性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淮河流域29个地级市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淮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特征显著,以郑州、扬州、徐州(济宁)连线成三角形的顶点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最高,三边区域次之,中心区域最弱;城乡协调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城乡协调性越好;淮河流域城乡协调程度可以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和严重失调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如今花鼓灯研究学者们对于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鼓灯艺术已有较为密集的研究,然而对花鼓灯舞蹈服饰的研究却常常一笔带过,其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深刻体现了沿淮民间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也强化了花鼓灯舞蹈突出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使用艺术符号学象征理论对花鼓灯服饰中的戏曲元素进行解释;采用"通过仪式"理论对女角服装中的盛装风格所表达的人生着重符号进行解释;利用功能理论对民俗装饰心理进行解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对花鼓灯服饰流变进行解释。并首次提出了现代花鼓灯舞蹈服饰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以期填补此类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蚌埠市是花鼓灯艺术起源和传播的核心区,它着力打造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花鼓灯嘉年华",通过讲究主题展现手法、注重游客情境体现、突出策划节事活动等形式,展示了花鼓灯文化艺术,传扬了地域特色文化,为蚌埠城市形象提升、经济发展注入了历史底蕴和新生活力,丰富了蚌埠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推动了蚌埠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科技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结构,直接影响到传统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花鼓灯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主要流派之一的凤台"陈派"花鼓灯在新时期的传承进行调查,力图为花鼓灯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给予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自古乃文化之乡,而水患、蝗灾、战乱导致的十年九荒,迫使人们身背花鼓流离失所。花鼓表演成为流民觅食乞钱的手段之一。作为淮河流域文化孕育出的民间艺术,花鼓灯携南北文化之特质和农业社会之根本,汇聚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学和文化理解。粗犷与妩媚,达观与细腻的审美观,自然地使花鼓狂欢作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并在现代涵化为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民间花鼓灯锻炼团体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制约民间花鼓灯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借鉴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模式对民间花鼓灯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指导。科学、合理的设计花鼓灯锻炼团体的运行方式,为民间体育团体的培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通过文献综述、比较、统计、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蚌埠地区民间花鼓灯锻炼群体的组织形式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民间花鼓灯健康发展的瓶颈;通过5级量表赋值法对社会热点、民生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借鉴社会对体育组织的控制模式对民间花鼓灯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花鼓灯锻炼群体的运行方式,为民间体育团体的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使沿淮行蓄洪区处于一种“建设-淹没-重建-再淹没”的不良循环中,对淮河水利工程建设和行蓄洪区发展均较为不利。通过将行蓄洪区还原为湿地、生态移民等途径,发展湿地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观光等附加值较高的“湿地型产业经济”,将是一种可供参考、探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1912—1922年,安徽淮河流域农业实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实业学校数量大增,工商业实业教育也有缓慢的进步,女子实业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安徽省其他地区。同时,该时期安徽淮河流域的实业教育呈现出重创办乙种实业学校、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缓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文批改难,尤其写作文评语难。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劳动从形式到内容的总结性评价。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作花朵,那么教师的评语则是映衬花朵的片片绿叶,如果没有绿叶不断供给养料和水分,花朵就会枯萎,直至凋零。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讲究评语的写作艺术。一篇成功的作文再加上一段精彩的点评,岂不锦上添花,一篇即使不成功的作品,如果有老师中肯的点评,也会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后“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淮河流域水质发展状况出发,采用模糊聚类法,利用环境、社会、经济的相关指标,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分类,指出:对沿淮第二产业发展的管理控制是当前淮河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是我国历来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重要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淮河在水患灾害还没有彻底整治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近年来,通过治理淮河水质有所好转,但是水污染依然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淮河水质现状的分析,提出旨在改善淮河水环境污染现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真实反映.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并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艺术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淮河流域没有形成独立的城镇体系,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自古至今淮河流域城镇发育就不完善.但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城镇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公元12世纪以前,淮河水系完整,城镇发育完善,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城镇密集区空间从流域西北部向流域北部再向流域东南部逐渐转移;公元12世纪以后,黄河夺淮,淮河水系紊乱,城镇发育缓慢,中心城市缺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原因,提出消除水污染的建议。方法用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淮河流域水污染产生和更加严重的原因是淮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结论建立统一的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是防止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历史文献记载,对1200年以来淮河流域的干旱灾害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重构并分析了淮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旱灾易发地由1200年至1948年的东部与南部地区转变成,1949年至2014年的中部与北部地区;(2)1200年至1948年除淮河下游地区旱灾易发等级较低外,其他地区易发等级较高,而1949年至2014年淮河流域整体干旱易发等级较小.  相似文献   

19.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民俗活动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探析民俗活动中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气象部门提供的淮河流域20个站点1955-201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突变检验,分析淮河流域逐年、各季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状况。表明淮河流域总体降雨量呈现下降趋势,各季节降雨趋势各不相同,其中在夏季降雨最多,冬季最少。在近58年发生了14次"旱涝急转"现象,并且降雨量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