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淋溶实验表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和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渗入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文分析了煤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过程,指出自然风化作用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淋溶液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移的双重介质模型,该模型可为淋溶液污染机理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公路的煤矸石路基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矸石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的硝酸盐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污染面积在横向和纵向不断扩大,且横向更为显著,同时受污染范围较大的主要是地下水的下流方向;另外,硝酸盐浓度沿两轴方向呈递减趋势,淋溶液对地下水系统的污染程度随距污染源的距离的增大而降低.目前该研究路段的地下水硝酸盐浓度(以N计)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可得,该高速公路建成10年后,研究路段的地下水硝酸盐浓度(以N计)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中无机盐类地下水 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煤矸石对周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模拟自然降水,对煤矸石进行了淋溶试验。通过对煤矸石的淋溶试验,发现煤矸石中大量无机盐被雨水淋溶,渗透到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不能饮用。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堆积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开采历史达百年煤炭城市-淮南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选择7条土壤采样线,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并用沉积物标样(LKSD-1)控制分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堆边土壤中重金属发生累积性污染;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煤矸石堆积和风化时间长短呈递减趋势,且Cu、Co、Zn、Ni、Pb相对较易迁移,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均未超过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的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5.
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的各种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水质分析以及煤矸石的淋溶实验和浸出实验,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再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中的盐类是造成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做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风险评价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地下水水流方向逐渐扩展,同一点位的浓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粘性土壤比砂性土壤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不仅为煤矸石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的动态规律,预测煤矸石堆放在周围可能造成的污染规律和污染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对矿区开采前的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淋溶水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煤矸石为例,采用模拟天然降水的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煤矸石淋溶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淋溶规律,分析了露天煤矿排土场和井工煤矿矸石山淋溶水对其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富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其淋溶液中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锰和钠等,风化煤矸石表面吸附的无机盐类是比较容易水溶的,受雨水淋溶后溶出较快,而其矿物结构内部的阴、阳离子释放速率较缓慢;淋溶水中无机盐类对水体的污染会使水的硬度提高,带有成涩味,锰、钠等金属元素超标,从而影响水体作为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水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兰州市油污干管中油污废水的污染来源及对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途径,通过室内实验检测沿兰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废弃油污管道中的污染物成分、浓度以及残存量.针对油污废水泄漏的特点,运用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考虑污染物的降解特性和吸附性,模拟分析超标污染物的运移,计算最大污染超标半径.研究数学模型中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开采及洗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合理处置煤矸石意义重大。从煤矸石的组成、污染地下水的条件及淋溶液成分等方面,分析了煤矸石淋溶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淋溶重金属运移过程的水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地下水水流方向逐渐扩展,同一点位的浓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粘性土壤比砂性土壤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这不仅为煤矸石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的动态规律,预测煤矸石堆放在周围可能造成的污染规律和污染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对矿区开采前的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彦 《山西科技》2014,(3):138-140
根据麻地沟煤矿整合后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分别从工业场地及场外公路、排矸场、供排水管线工程、开采沉陷区等方面,对该矿水土保持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矿达到了水土保持执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煤矸石单独粉磨后取代水泥、煤矸石与水泥混合后共同粉磨(先混后磨)、煤矸石与水泥分别单独粉磨后混合(先磨后混)(三者均按w(煤矸石):w(水泥)=30:70的比例)3种不同的机械粉磨方式研究粉磨对煤矸石-水泥体系的颗粒群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单独粉磨掺入体系与煤矸石和水泥"先混后磨",不同粉磨时间的混合体系的颗粒群具有相似的级配组合特征;煤矸石与水泥"先磨后混"形成的颗粒群特征不同于"先混后磨";对于相同的粉磨时间,煤矸石与水泥"先混后磨"的粉磨制度优于"先磨后混";不同的煤矸石-水泥体系的颗粒群特征对于体系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把用煤矸石和粉煤灰这些工业废料进行沉陷治理工程归纳为3种途径:用煤矸石或粉煤灰作为造地复田的充填材料,然后回填地表土;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或用粉煤灰充填覆岩离层带;用煤矸石或粉煤灰改善土壤条件.提出了用煤矸石和粉煤灰进行沉陷治理的5条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增强土壤的肥力、消除公害、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建筑密集区下采煤可采用离层带注浆的技术.最后,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煤矸石在淮北东外环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学刚 《科技资讯》2010,(29):95-96,98
作者根据在安徽淮北市煤矿塌陷区修筑高等级公路时采用煤矸石进行路基填筑的施工实践,分析了利用煤矸石作公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并对煤矸石路基的具体填筑方法和施工过程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煤矸石填筑路基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有效控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造价,填补陕西省现行公路工程定额中的缺项,以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工程项目为依托,研究了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合理划分补充定额子目,实测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人、材、机的消耗量定额,运用拉依达准则和线性插值法识别并修正实测数据中的粗大误差,计算汇总,编制出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补充定额,并进行成果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编制的补充定额均处于合理水平,可作为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施工的计价依据。研究成果可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地层的煤矸石进行XRD(X-ray diffraction)试验及物理性能试验,分析其矿物组成与物理性能指标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以Si O2和Al2O3为主,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矸石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在物理性能方面,黄陇侏罗纪煤田煤矸石吸水率较高,表观密度较小,压碎指标较大,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煤矸石和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煤矸石的吸水率较小,表观密度较大和压碎指标较小。不同地层的煤矸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地层越深的煤矸石吸水率越低、表观密度越大、压碎指标越小。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地区煤矸石在混凝土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煤矸石基质土壤的水分特性,为煤矸石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复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峰峰新三矿6种不同煤矸石基质土壤,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孔隙度、渗透系数和水分入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土壤孔隙度随掺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掺土后基质总孔隙度显著增加;基质土壤的渗透系数山脚山腰山顶;矸土比为7∶3、5∶5和3∶7的混合基质土壤的渗透系数分别是原矸石的0.643、0.517和0.459,掺土后渗透系数显著降低。山脚矸石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山腰的1.111和1.078倍;山腰矸石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山顶的1.096和1.102倍;矸∶土/7∶3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5∶5的1.152和1.149倍;矸土比5∶5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矸土比3∶7的1.179和1.057倍。矸土混合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均随矸土比的减小而迅速减小,入渗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随矸土比的减小而增加。Kostiakov入渗模型更适合作为风化煤矸石的入渗模型,通用经验模型更适合作为掺土煤矸石的入渗模型。矸石掺土可以显著降低入渗率,提高累积入渗量,有益于煤矸石山的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9.
废弃煤矸石的危害及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能源之一,伴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其副产物煤矸石也大量出现。介绍了煤矸石的定义、组成、危害,探讨了煤矸石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煤矸石中砷的析出规律,采用模拟天然降水的淋溶实验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的pH值对煤矸石中砷的淋溶析出量影响较大,淋溶液的酸性越强,煤矸石中砷的析出量越大.初始淋溶时,砷的析出量相对较大,随着淋溶量的增加,砷的析出量逐渐降低.裸露堆放煤矸石的淋溶是砷污染的重要途径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