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分析广西与西南四省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地位和优势,认为广西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形成集聚态势,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与西南四省相比,无论是总收入、工业总产值还是在工业增加值上,都远处于落后地位.但是,广西发展高技术产业也明显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市场优势,广西也可以用发展高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广西发展高技术产业要加强统一认识,强化和完善政府在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确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任务、以优势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劣势技术的引进相结合、以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广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增长,形成规模经济.除此之外,还要完善人才机制,科学培养、吸引和管理高技术产业人才,以此来保障高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共聚水平与演变趋势,揭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集聚类型,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指数对1998—2016年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和1998—2013年木材加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控制人均固定资产价值,计量和解释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4个三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各异; 木材加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对木材加工两位数集聚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42 9和0.763 2; 三位数产业集聚和人均固定资产价值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而三位数产业共同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结论】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主要是由三位数产业共同集聚支撑,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三位数产业集聚驱动,通过三位数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木材加工产业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5):555-560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形成,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路径与动力进行规范分析和经验总结,发现旅游产业集聚除受到产业集聚成本-效益机制约束之外,还明显受到核心旅游品牌溢出效应的影响,形成品牌形象吸引-集聚机制与品牌价值延伸-溢价机制。在此动力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经历了基于核心旅游资源的资源组合集聚(景区组团式集聚)到基于度假住宿接待的要素配合集聚(要素配套式集聚),再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产业融合集聚(产业集群式集聚)等三个阶段,推动旅游产业集聚业态从"资源景区组团区"到"度假游憩综合体"再到"旅游产业园区"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是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以实现集聚效益的一种现象,一般包括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类产业的集聚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中国产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集聚及测量以及促进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正外部性理论,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角度出发,运用制度工程学研究方法对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正外部性进行研究。以传媒产业集聚为例,构建了成本共担型、收益共享型及混合型传媒产业集聚3种制度模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成本共担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最好,混合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次之,收益共享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较差,给予补贴能够提高集聚效果。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发展地方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业集聚的滥觞在马歇尔。马歇尔利用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系统讨论。韦伯从区位论出发得出探讨了产业集聚的问题,提出了区位集聚论。胡佛在韦伯区位集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轮。克鲁格曼在不完全竞争模型基础上引入报酬递增,创立了新经济地理论。波特则发现了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启了产业集聚理论中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研究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规律,通过发展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促进集聚经济圈的形成与合理演化,对于拓展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而言,意义重大.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胡晨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主要以中国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为例,从集聚经济圈的视角,探讨了集聚经济圈形成过程中产业集聚的动力、效应与演化等产业集聚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科技信息》2009,(20):I0320-I0321
当前我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滞后,实现城市化目标的主要约束是缺乏核心产业作支撑。突出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容易实现,人口集聚的产业依托力量不足。而我国东部部分地区产业集聚现象日趋突显。产业集聚成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文中系统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文章从定性的角度,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内涵,分析产业集聚的作用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区位商指标分析2001—2010年内蒙古制造业的集聚变动趋势,构建引入地理集聚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聚集度较高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的集中程度不高,专业化优势尚不明显;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有助于内蒙古制造业产业成长。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各行业的自身特性和资源禀赋分布,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政策,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起步较早,与国外产业集聚研究相比,我国产业集聚研究则起步较晚,比较系统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的介绍和阐释;二是对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三是对我国产业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运用H指数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变规律;基于区位熵建立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类矩阵,评价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浙江各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0年来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内大多数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都不强.据此,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产生了显著的推动力,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即贸易开放对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动力较强,而对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还显示,技术人力资本是拉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所在,R&D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分别是拉低中部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而关于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在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测度,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产业集聚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集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17,(5):64-66
产业共同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非稳定的单调递增关系。在E-G简化指数测算产业共同集聚水平基础上,采用2010~2015年山东省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共同集聚分布不均衡;无关多样化产业共同集聚能够缓解区域经济波动;相关多样化产业共同集聚对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受宏观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8.
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学  范占军  张敏  姚磊 《河南科学》2009,27(7):866-870
以南京为实证地区,对其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总结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现状、集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两种主要的集聚模式,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南京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判断,指出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位特征:城市中心区域、偏好城市文化品质良好的地段及高校附近,其中城市中心区集聚度最高.最后,归纳分析了南京创意产业集聚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这一重要话题,从产业集聚的视角研究新兴产业成长的路径,产业集聚通过创新和溢出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创新,降低成本和不确定性,进而强化产业集聚和竞争优势,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在测度新兴产业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新兴产业成长的关系,验证了产业集聚对新兴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的产业集聚趋势已越来越明显,由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全国各省和直辖市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数和净利润筛选,可以选出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的高新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高新区产业集聚能够同时引起两种相协调的经济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高新区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激发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