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在全球的恶性蔓延2 0 0 2年 1 2月 1日是 1 988年伦敦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倡导的第十四次世界艾滋病日 /运动。艾滋病出现至今不过 2 0年 ,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自 1 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 ,全世界累计已有 60 0 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仅 2 0 0 2年 ,全世界已有 3 0 0万人死于艾滋病 ,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 5 0 0万。目前 ,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非洲 ,紧随其后的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十分严峻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每年以3 0 %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徐在超  赵凯涛  江应安  夏宇尘 《科学通报》2019,64(30):3123-314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能够引起急、慢性肝炎,其中长期慢性感染可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控制HBV慢性感染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HBV药物主要有两类: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种药物虽然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或消除肝脏病理损害并有效阻止病情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使其转阴并清除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所以HBV慢性感染很难治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HBV研究的深入,针对其复杂的感染机制及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靶点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本文对近年来在病毒直接靶向和宿主靶向药物(一些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此外,还对高通量筛选技术(unbi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s)寻找新的抗病毒化合物,以及老药新用的策略用于抑制HBV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7,29(2):77-77
在H5N1禽流感病毒的表面,有一种唾液酸酶。特敏福(Tamiflu)和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Relenza)具有抑制唾液酸酶活的能力,所以是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拉塞尔等在2006年9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报导了H5N1唾液酸酶和抗病毒剂结合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研发更有效的抗病毒药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中国大多数省、区爆发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生活、工作节奏被打乱。一、党中央领导抗“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这次全球29个国家报告SARS病例8422例,平均病死率9.3%,其中我国27个省、区(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报告病例7754例,死亡730例。北京报告了2521例,占全球病例的将近三分之一。“非典”疫情肆虐,党中央果断打破原有隶属关系界限,建立协调机构,明确了各职能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布置了全面、周密的防治“非典”的工作安排。(1)明确领导关系,成立了以吴仪为卫…  相似文献   

5.
SARS带来的忙乱是否已停息 ?  在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当中 ,有 80 0多人因SARS而被夺去了生命 ,这似乎是个残酷的事实。然而SARS在致命的传染病中仅仅是一种而已 ,例如 :仅2 0 0 3年死于流感的人数很可能达到 5 0万 ,而死于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的人数分别可能达到七位数。如果考虑到那些因SARS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点名严禁前往旅游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损失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 ,WHO做过了头———特别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地方官员对WHO的旅游禁令感到气愤。不过 ,还是有一些专家却不认为WHO有什么过分。去年底 ,当南亚一些地区报…  相似文献   

6.
7.
对一种新型疾病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期通常总是迷雾重重 ,一波三折。医生们也许知道这种疾病是危险的 ,但不知道有多危险 ;也许知道这种疾病如何传播的一些情况 ,但不知道如何阻止它的传播。除非进行诊断性试验 ,不然的话 ,他们就必须依赖临床体征和症状一览表 ,即流行病学家所谓的病例定义。即便如此 ,有些患者也可能被漏诊 ,而有些则可能被误诊。  这种不确定性是最令人担忧的。“非典”也是如此 ,就跟 2 2年前艾滋病的情形一样。历史回顾表明 ,公共卫生官员对艾滋病和“非典”所作反应的方式大向径庭 ,同时也表明医疗卫生机构对“非典”的…  相似文献   

8.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IV复制周期的每一步骤均可成为抗HIV药物的靶点。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剂一直是抗HIV药物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HIV药物的联合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减少HIV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了主要作用,为治愈AIDS带来了希望。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AIDS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新药创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非常活跃的领域,至少已发现近百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抗HIV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包括在首都北京的流行,成为了一场瘟疫与灾难,突然降临在人们的面前,使得相当数量的人手足无措,心神不定,谈“非典”色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突发的应激,也可以称为“危机”,人们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应激,临床心理学家所要做的工作是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肺炎,或者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它的病原体是变异的冠状病毒。它的基因测序已经完成。它究竟从何而来,曾有人根据最早的患病者是餐馆厨师,猜想它来自动物,因而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最近,有报导称中国科学家测出  相似文献   

11.
SARS,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让国人初次相识了冠状病毒,也对病毒倍加关注起来。说起病毒,其实每个人都不陌生,除了在人类流行的病毒引发的疾病外,小麦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烟草花叶病、猪瘟、鸡瘟等等也都是病毒在造孽。事实上,人类的传染病有75%是由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科学家通过一项研究,终于发现艾滋病病毒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位于这种病毒上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他们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最终攻克这个“世纪杀手”。  相似文献   

13.
刘术侠 《科学通报》1997,42(15):1622-1626
<正>大环穴状结构化合物是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类新型结构.目前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共有4个,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其中(NH4)17Na[NaSb9W21O86]·14H2O(代号HPA-23,以下简记为NaSb9W21).在80年代初曾作为首例抗艾滋病药物应用于临床,虽然后来因一些副作用而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但作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在多酸化合物的药物化学研究史上仍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我们曾对杂多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筛选,发现某些杂多蓝配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高的活性.杂多蓝是杂多酸(盐)还原后得到的混合价态配合物,迄今为止,有关Keggin结构杂多蓝合成及性质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关于大环穴状结构杂多化合物杂多蓝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美国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每年约40000人的速率发展——而这种疾病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危害的人数更是大得惊人。再者,药物有其局限性,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多年用药还会造成副作用。目前这些药物正不断地被病毒所打败,因为病毒会发生变异而逃避药物的作用。美国疾病治疗行动小组抗病毒工程主任罗布·坎普(Rob Cam p)指出:“现行治疗方法正在达到它们的极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反击。目前24种获准使用的艾滋病药物中有23种是在H IV(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点上对之进行攻击——均在病毒已经钻入细胞并窃取细胞遗传密码进…  相似文献   

15.
从灭活病毒诱导的培养细胞中鉴定鱼类抗病毒相关基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能诱导鲫鱼囊胚培养细胞(CAB)产生高滴度的干扰素并抵抗病毒入侵,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一组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使寄主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 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构建了灭活病毒诱导鱼类培养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差减cDNA文库. 从差减文库中筛选鉴定出272个差异cDNA片段, 测序分析发现它们为69个基因, 其中46个为已知基因的同源物, 23个为未知的假定基因. 已知基因包括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基因Stat1和Jak1, 抗病毒基因Mx和Viperin, 以及一系列干扰素激活基因或免疫相关基因. 23个未知的假定基因多数具有富含AU成分的序列. 虚拟Northern杂交和RT-PCR进一步证实这些基因在灭活病毒诱导的细胞中差异表达. 意味着灭活GCHV不仅能诱导CAB细胞分泌干扰素, 而且还导致一系列重要抗病毒相关基因或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揭示鱼类干扰素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抗病毒机制与哺乳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12):8-9
1981年6月,美国向全世界报道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在中国大陆被发现。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的致死性疾病,所以又被叫做“超级癌症”。为了遏制艾滋 病在人群中的泛滥,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联合国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定为“世界艾 滋病运动月”,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密西西比女童"艾滋病病毒重现,让艾滋病治疗蒙上阴影。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应对报告》显示,扩大艾滋病毒服务在过去十年间将新增感染病例减少15%,在过去五年间将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22%。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我们更应正视这段在治愈艾滋病前的黎明黑暗。  相似文献   

18.
抗人体艾滋病毒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作用于真核细胞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毒蛋白。近年来,发现核糖体失活蛋白能抑制急性感染的T细胞和慢性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中HIV的复制和增殖,其作用方式独特,不产生耐药性。至少已知8种核糖体失活蛋白有抗HIV的作用。这些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英文简名(AIDS)的音译。所谓“获得性”。是指这种“免疫缺损”既非遗传,也不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现在已经查明,健康人如果受到一种特殊病毒的袭击,就会产生“获得性”,并被摧毁其免疫系统。这种特殊病毒就是艾滋病病毒。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口气读完了“吉耶曼和沙利的竞赛”,不禁深深为这两个科研小组的事迹所吸引。从吉耶曼和沙利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我们看到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竞赛”起着如何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在研究工作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现代科学中的某些重大课题,不可避免地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各自独立地而又共同地进行着类似的实验,他们实际上都是处在激烈的竞赛中。例如,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蒂明和巴蒂摩尔就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反转录酶,前后不过相隔三个星期(参见本刊1卷6期《肿瘤病毒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