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太空移民     
载人航天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向太空移民. 所谓太空移民,就是在地球以外开辟不依赖地球的人类栖息地.为什么要向太空移民?向何处移民?首先移民到哪里?下面,就让我们一一作答.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向太空移民。 所谓太空移民,就是在地球以外开辟不依赖地球的人类栖息地。为什么要向太空移民?向何处移  相似文献   

3.
日本载人航天计划揭秘今年4月迎来人类进入太空50周年,50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升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飞行。50年后的今天,以国际空间站为代表的航天科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至今,人类已研制出3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各有所长,功能互补,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后一种不返回地面,而是在空间轨道上长期运行。载人航天器现已把500多人送上太空,其中12人登月。 在这3种载人航天器中,宇宙飞船是规模最小、技术最简单、费用是低廉的一种,因而也是被最先使用的一种载人航天器。在送人上太空后,宇宙飞船被用于对地观测、航天员出舱作业和生物学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和各项航天技术试验。 宇宙飞船…  相似文献   

5.
天神拥吻     
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顺利地实现了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7.
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人类便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目前根据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在我们人类太空的活动领域,还主要是局限在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有300~500公里这样一个高度。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天地往返运输器。第三个阶段,是短期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  相似文献   

8.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也使得载人飞船成为帮助人类实现“飞天”梦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10.
2001 年4月12 日,是人类 进入太空 40周年。人们也许还记得,40年前的这一天,莫斯科时间9时0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载人航天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在驰骋太空1小时4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一次破天荒的历史性飞行。这108分钟的太空飞行,不仅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光耀的名字:尤里·阿历克赛耶维奇·加加林——邀游太空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按照设想,人类或许能在本世纪30年代登陆火星。自从发现火星以后,人类就一直梦想登陆火星。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项目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非常认真地提出了一个载人航天项目,而私营太空公司也争先恐后地提出关于去火星的更加大胆的计划。同样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和拍下丰富的火星表面照片,公众对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热情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2.
<正>也许,相比于让女性实现逆生长,让行星重现青春更简单。2003年8月,美国宇航局将一台红外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发射升空。这是人类送入太空最大的红外望远镜,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日外行星,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探测灵敏度极高,能将波长在3~180微米之间的红外辐射尽收眼底。它的红外之眼能够穿透宇宙中的各类尘埃,直击黑暗背后隐藏的无限奥秘。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自古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蔚蓝色的摇篮中。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于1957年发射成功后,人类便敲开了太空之门,走上了探索太空的艰难旅程。如今,随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逐渐加深,随着载人航天技  相似文献   

14.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是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说明我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光荣与梦想同在,因此质疑与不解的议论也与之相随,诸如"巨大花费是否值得"、"载人航天对百姓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有点追逐政绩的‘面子工程’之味"等。本文就此做些议论。  相似文献   

15.
利志 《科学之友》2006,(9):43-43
“我国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已经能预报灾害性空间环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2步将建立空间实验室系统,并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小卫星,相对空间实验室形成伴随飞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表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2月2日凌晨,在美国南部地区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飞向太空。这次"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是执行称之为美国航天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使命",这就是要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宇航员由最有经验的6男1女组成,在预计1l天的太空飞行中,计划进行5次太空行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换装新太阳能电池板,改进它的行星摄影机和新陀螺仪等。  相似文献   

17.
除了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幻想以外,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能冬眠的。不过,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却相信,他们能够让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一种方法,让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宇航员可以在孤独的飞行中进入梦乡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2033年时进行一项载人火星太空任务。派人登陆火星是对世界航天业的一项巨大挑战,人类登陆火星从后勤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火星离地球有5000万英里,太空船来回需要3年的时间。即使将来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趟前往火星的旅途…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12日,是人类进入太空40周年.40年前的这一天,莫斯科时间9时0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载人航天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在驰骋太空1小时4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一次破天荒的历史性飞行.这108分钟的太空飞行,不仅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光耀的名字:尤里·阿历克赛耶维奇·加加林--遨游太空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日趋枯竭,人类生存环境难以逆转的恶化趋势,使“太空移民”这一科学神话正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载人航天当然就成了人们问津天宇的第一步。30多年来,这一领域主要是美国和前苏联竞技争雄,随着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带着科研项目参加航天飞行,乘员组已呈现国际化倾向。1992年9月,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毛利卫教授,作为该国第1位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首次载人航天以前甚至有专家担心失重条件下宇航员吞下的食物会卡在喉咙里…… 太空实验 航天食品的主要要求是安全和营养,当然也要轻巧、简便,适于失重条件使用。具体而言,在生物方面,应该安全、营养、可口、容易摄入和消化、不能引起任何卫生问题;在操作方面,要求分量轻、保证食品质量、食品易于准备、废弃物容易处理;在工程方面,必须经得住航天器的温度、压力、加速度和振动,耗水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