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 《科学通报》1980,25(11):526-526
本文的目的是要指出,对作者《一类局部循环函数》一文中的结果可以推广为如下的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然而,围绕《金瓶梅》的谜团也是最多的。该书的作者是谁?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历来争论最多,众说纷纭。近日,浙江绍兴学者盛鸿郎在他的新书《萧鸣凤与金瓶梅》中对《金瓶梅》的诸多谜团进行了全新的破解。他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绍兴山阴人萧鸣凤,而《金瓶梅》则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说,小说“主角”西门庆是明朝的正德帝。《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之谜要说清楚《金瓶梅》的作者,只有从其版本说起。最早的《金瓶梅》和《红楼梦》一样…  相似文献   

3.
赵峥 《自然杂志》2011,33(3):166-173
本文摘自作者所著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一书,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了提出“日心说”的曲折经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遭受的迫害,开普勒的不幸人生遭遇,以及他们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1981年5月号日本《自然杂志》曾以黑体字标题刊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人首先发现超高速兴奋传导——在对虾巨大纤维上的发现》的文章。作者渡边教授是日本著名神经生理学家,现为日本的生理学研究所神经细胞生理研究室主任。作者高度评价了我国生理学研  相似文献   

5.
是地震液化泄水成因, 不是“渗流管”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科学通报》2002,47(14):1118-1120
本文第一作者最早提出大林子组为萨布哈环境含盐沉积[1],之后宋天锐对大林子组萨布哈环境作了系统研究,李海兵对其中直立的泥质脉进行了地震成因解释[2].孟祥化等人《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一文(以下简称《孟文》)对大林子组环境研究与我们早在1986及1996研究结论一致,是一重复性研究.我们将大林子组下部具鱼骨状交错层的砂岩解释为潮下带(文献[2]59~69页),而《孟文》解释为陆相.主要分歧点在于《孟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内容参考借鉴了宋凯教授所著的《合成生物学导论》一书,张浩千博士撰写的《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挑战与风险》一文,以及国内外的众多资料,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感谢。希望藉由这篇科普短文,能让广大青少年开始接触并初步了解合成生物学这一有望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文中首先以之《周易》太极图模式、中医学、古代地学中自相似学说为例,试图说明《周易》中的相似与自相似思想。讨论了《周易》中“形”等观念,其中包括:(1)形的实质及其与易象的关系;(2)形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地位;(3)分维在古代五类山形中的含义。其次讨论了易数中维的观念。作者指出汉代焦赣在其所著《易林》中,在自相似基础上把64卦组合成4096卦模式,并用此模式来预测自然灾害。这一古老的预测方法与现代利用分维进行灾害预测的方法相似。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十二种吕律频率数的比值亦与分维有关。最后,作者指出了《周易》中的相似和自相似原则与现代分维理论今后将会藕合起来。宋代哲学家邵雍认为《周易》先天八卦数为天地自然之教;现代哲学史学家冯友兰称易数为自然代数。二人的说法结果是一致的。现代分维首先反映了自然体形态中蕴含的数,进而可以反映其结构、成分、成因机制。由此可知,分维数可称之为现代科学中的天地自然之数。本文从《用易》中的自相似原则以及历代对《周易》象、数、形的研究成果出发,与现代整维、分维作了一些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用易》象数与现代分维理论一致,可以互相借鉴,作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77,22(3):114-114
1974年5月,本文作者在《科学通报》上撰写了《“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必须批判》一文,该文批评了F. Hoyle所鼓吹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任意破坏的“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批评了由F. Hoyle,J. V. Narlikar所提出、由唐孝威同志所支持的“电子静质量不断增长”的假说。此后,在《科学通报》、《复旦大学学报》上又陆续刊登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一  相似文献   

9.
白金书架     
《即兴诗人》作者:安徒生刘季星译你知道安徒生以什么成名吗?不是童话,而是小说。本书就是一部他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成名之作。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他不仅有着孩子般的童心和幻想,还是一位激情诗人。诗人的语言道出他深藏于内心的童话外面的斑驳人生。翻开本书,19世纪,一个充斥着迷幻的时代,就这样展现在你的眼前……《逸飞视觉》作者:陈逸飞《逸飞视觉》包括《视觉捕手》、《遇见100%希腊》、《新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对艺术情侣的私密生活》、《人文都市·利物浦》、《维也纳》和《爱丁堡》等9本。在这些书中,陈逸飞先生以…  相似文献   

10.
※小说奖:《前进》,作者:格拉尔德纳·布鲁克斯※戏剧奖:空缺※历史奖:《波利奥:一个美国人的故事》,作者:戴维·奥辛斯基※传记奖:《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和悲剧》,作者:凯·比尔德马丁·谢尔文※诗歌奖:《故妻》,作者:克劳迪·埃米尔森※普通非小说奖:《帝国报复: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杂志》在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金德初先生的《月亮、太阳、大地与精神活动》一文(以下简称《月》文)。作者从“数理计算”与“实际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批驳了月亮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认定它的“猎奇性质”。其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四年前已在他的《月亮不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文(《科学画报》1982年第10期)中作过介绍,只是《月》文较详细地写出了计算过程并增加了论证太阳、大地等自然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等的内容。笔者对此文颇有些不同看法,愿在此与《月》文作  相似文献   

12.
Hendenson  H  刘丹 《世界科学》1989,11(1):49-49
汉森·汉德森是一位独立的未来学者,是《Creating Alternative Futures》一书的作者。最近她的《The Polities of the Solar Age》又得到了重版,去年九月她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讲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谈谈数理经济学》一文专就数理经济这门学科的形成、发展和研究方法等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是本刊5卷4期所载《数量经济简介》一文的继续和发展。作者并对如何在我国开展数理经济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作者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进一步缩短文章的发表周期,优先确立作者的科研创新成果首发权,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传播,本刊于2020年2月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订《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书》,开通单篇文章网络首发。本刊录用的文章,在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经编辑部和作者校对后,可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提前在线发布。网络首发论文被认定为正式出版论文,论文作者可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论文和论文网络首发证书。欢迎惠稿!  相似文献   

15.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工程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兴技术领域,并正在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部门。《从微生物发酵的发展看现代生物工程》一文以微生物发酵的发展历史为纵线,各项生物新技术的应用为横线,综述了现代生物工程的进展概貌。作者陈騊声同志是我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虽已高龄,但为推动新的技术革命,仍以满腔热情为本刊撰写此文。本文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正>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确实有种族这回事吗?今年出版的一批书对此展开了辩论。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迈克尔·亚戴尔(Michael Yudell)的《面具下的种族》和罗伯特·苏斯曼(Robert Sussman)的《种族的神话》可以解读为对前《纽约时报》记者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的《麻烦的遗传》一书的并非刻意的反驳,该书出版时,作者们仍就职于媒体。韦德的书是其中言辞最犀利的,但所有这三本书都在  相似文献   

18.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一文,对198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和戈尔茨坦教授的工作作了介绍.由于作者曾在布朗实验室工作,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颇有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张文敬老师是我国著名冰川学家,他曾40多次赴西藏、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西部山地进行科学考察,还两次赴南极、一次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张文敬老师也是本刊的资深作者,他为本刊撰写的《中国冰川掠影》、《科罗拉多大峡谷纪行》、《探访极昼的北极》、《枪勇冰川历险》、《边坝茶马古道纪事》《百年沧桑易贡湖》等文章深受读者喜爱。本期“编读往来”刊登他的词作《山地放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长年工作在野外的科学工作者对山地的挚爱和对祖国科学事业的一片赤诚。我们也期待着这首歌词被谱上曲,唱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20.
在《尼耳斯·玻尔纪念碑——哥本哈根见闻之二》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哥本哈根新建立的一座尼耳斯·玻尔纪念碑。围绕这一点,作者也介绍了一些有关的事实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