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设月球温室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2.
在月球表面下存在着大量H对冰的新证据,将给美国和日本定于1998年初发射的两项新的非载人月球航行任务增添了重要性。这些信息有可能使利用月球资源以供人类在月面上从事新作业的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定于1997年9月24日发射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者”专门用来查找在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证据。它的资料对于帮助论证国防部“克莱门汀”航天器提供的证据是尤其重要的,该证据指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1个深陨石坑里,可能有大量H对冰,其面积像1个小湖那么大。“月球勘探者”还将提供大量关于月球成分的新资料。这个价值6300万美元、洛克希德·…  相似文献   

3.
谢懿 《世界科学》2006,(11):21-22
即使给定月球的形状和大小,其目前的轨道也依然无法解释。但是如果在固化时月球更靠近地球,同时具有一条大偏心率轨道,那么它的形状就好解释了——大约两个世纪前,杰出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注意到月球的引力有一些不同寻常。80:1的质量之比,使得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显得很独特,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双行星”。当月球以大约一个月的周期绕地球转动时,地球和月球一起又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转动。这两条轨道都具有一定的椭率,同时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还有几度的倾角。这是所谓的“引力三体问题”的典…  相似文献   

4.
江泽淳 《世界科学》2006,(9):15-15,42
现在,欧洲人也可以宣称他们到过月球了。今年9月3日清晨(中欧夏时制早上7点41分),欧洲宇航局(ESA)的探测器“智能一号”(SMART-1)将在月球表面留下一个撞痕,并以此完成其探月使命:  相似文献   

5.
周娟作  陈江峰 《自然杂志》2000,22(4):211-214
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因此进行月球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最近的两次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即克莱门廷(Clementine)和月球探测器(Lunar Prospector,简称LP),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便是月球上可能有水;全月表面化学成分的最新资料支持月球的撞击成因.  相似文献   

6.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6-28
虽然月球是宇宙飞船第一个探索的行星际天体,也是航天员惟一造访过的天体,但科学家对其历史、组成和内部构造仍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近年来,研究人员呼吁对月球重新展开探索。欧洲太空总署和日本正计划送探测器上月球轨道,而美国航天总署(NASA)正考虑派遣无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远地面登陆。通过研究月球。这些任务也将揭露内太阳系所有固态行星的历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为月球表面在过去的30亿年间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它将是我们了解内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钥匙。  相似文献   

7.
师文杰 《世界科学》2006,(11):22-23
月球曾受到过轻微挤压,就像有人曾经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它的两极然后向中间挤压,因此使它的赤道中央部分变得平整。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月球在旋转,由此而产生的地心引力在无数年以前,使月球表面熔铸岩浆冷却而形成坚硬岩石,这样在月球中部就生成了一个凸出地带。但是远在1799年,  相似文献   

8.
贻方 《自然杂志》2007,29(2):124-124
NASA的官员们表示,在靠近月球南极的谢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将可能成为未来月球人家园的前哨战。一个由该局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宣布航天员们在2020年将重返月球的计划。但是这次的任务不像当年的阿波罗计划那样只是短暂驻留,NASA预想到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地,将有首批四个航天员到达。“我们正讨论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基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决定”负责NASA探月计划的首席研究员Doug Cooke在休斯敦约翰逊空间中心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9.
登陆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它已在地球周围转悠了46亿年,但一条38.4万千米宽的“天河”使它和地球之间虽日夜相随,却难以接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空间科学技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人间与广寒宫之间的道路开通了。  相似文献   

10.
现在,欧洲人也可以宣称他们到过月球了。今年9月3日清晨(中欧夏时制早上7点41分),欧洲宇航局(ESA)的探测器“智能一号”(SMART-1)将在月球表面留下一个撞痕,并以此完成其探月使命。事情还得从2003年9月说起。当时,“阿丽亚娜5号”火箭从法属圭那亚的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将ESA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6,(5):44-44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预计在2007年发射,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包括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三步实施。首  相似文献   

12.
正月球背面(即月球暗面)之所以显得神秘,原因在于我们无法从地球上直接观测到月球背面。由于月球的天平动,月盘边缘区域有时候会露出一点点侧背。总体上,从地球上可以观测到整个月球表面的59%。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航天器登陆过月球背面,但科学家仍获得了一些月球背面的探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观月指南     
《大自然探索》2004,(5):36-36
布满撞击坑的月球表面,仿佛是在向我们述说暴烈的月球历史。从地球上看去,月面上的明亮区域是古老的月壳,它们组成了月面上的高地。而较暗的区域年代相对较晚,它们是由流星撞击月球后产生的熔岩形成的,被称为“海”。  相似文献   

14.
继印度“月船1号”在月球表面的沙粒中发现了水分后(见本刊2009年11、12月号第4页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09年11月13日宣布: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内有更多冰冻状态的水。这是在分析了无人探测器LCROSS的观测结果后得出的结论。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后,可以就地取水饮用,还可以电解水产生呼吸用的氧气和火箭的燃料氢气。  相似文献   

15.
猜一猜,什么地方有海却没有水?答案当然是月球。从风暴洋再到虹湾(形状非常像地球上雨后弯弯的彩虹),月球上到处都是和水有关的地名。除此之外,月球表面和水却再无瓜葛——这些由40亿年前陨星轰击而成的熔岩平原比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干燥。但也许这个谜语的答案并不是十分准确,在我们的近邻月球上,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足以维持永久人类月球基地的水或者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院士介绍说:此次探月有四大目标。一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其次要探测月球上14种有用元素资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早在10年前,美国休斯敦能源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就指出,从长远看,月球是维持地球所需能源的重要保证。该中心研究员戴维·克里斯威尔博士详细介绍了他设计并制定的一个月球太阳能发电系统(LSP)的实施方案。克里斯威尔说,到2050年,地球上的100亿人需要消耗20×1012W能源。月球从太阳上获得的发电能力高达13000×1012W,如将其中1%的太阳能加以利用并送回地球,就足以取代地球上使用的矿物燃料能源。将月球变成太阳能电站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的尘埃物质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美国休斯顿大学太空能源专家阿列克斯·弗兰德里奇教授和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克莱门汀"留下谜团 大约2008年10月,新一轮月球勘探又要开始了.届时一艘名为月球勘测轨道器(Th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简称LRO)的太空船将飞临月球,它将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选择最佳的登陆地点:还将研究月球环境辐射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它要在月球上寻找水冰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月球密约     
<正>美国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学家罗宾·坎普(Robin Canup)认为,目前对于月球的起源人类知之甚少,它的形成或是一次宇宙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了科学认知月球起源,坎普指出,在完善相关月球模型的同时,有必要适时执行一次金星探测任务。在天空中,月球不仅仅是一个熟悉的景象,它还决定了地球上的状况。月球足够大,以至于能够稳定地球的旋转、保持地球极轴的稳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0.
马义 《科学之友》2002,(4):12-12
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但随着人口急剧膨胀,能源大量消耗,我们日益感觉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太狭小。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向别的星球移民。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 000千米。地月之间的无线电延迟时间只有3秒钟,便于通信联系和遥控作业。去月球不必像去金星、火星那样,要待地球同金星或火星运转到相对比较近的时候。要去月球,随时都可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