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云 《世界科学》2005,(2):24-24
科学家们破译了鸡的基因密码,发现鸡约有60%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约在3.1亿年前,鸡与人类曾拥有同一个祖先。  相似文献   

2.
文[1]提出了一类基于矩阵环的新型公钥分配密码体系,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说此密码“不可破”。但是下面我们将指出文[1]中的密码体系是可破的,同时还给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破译方法。为完整起见,我们先复述文[1]中的密码  相似文献   

3.
海青 《科学之友》2005,(5):27-27
科学家们已经破解了300多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女性X染色体的基因密码,它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女差别如此之大。X染色体拥有1100个基因,占人类基因组的大约5%。它还包含了可能有助于血友病、失明、孤独症、肥胖和白血病等疾病诊断的信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女性远比人们过去所认为的要“多变”,而且女性的基因比男性更复杂。此项研究是由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领导的。该研究所的马克·罗斯博士说:“从它的遗传模式、独一无二的生理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联系来看,X染色体绝对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不同寻常的。”发表…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专家通过老鼠试验找到了与脱发有关的基因。为头发稀疏和秃头者带来了希望。这个研究小组发现。当老鼠缺乏一种叫做Sox21的基因时,毛发表面的鳞状角质层就会出现异常,引起早期脱发.而且这种基因是人和老鼠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5.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1):29-30
在医学诊断中.基因组测序技术或许最终不负众望,能够精确地确定基因突变位点,这是治疗个人病例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领域曾是基因组学的热点.但这些突破却并不在对那些具有复杂基因起源疾病的DNA分析上。尽管许多从事基因组研究的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到单个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见遗传病上,然而它们的病因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等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经绘出,人体全部基因的初步测序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科学家们将深入研究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基因,预计到2010年或2020年,基因疗法将成为一种普通的治疗手段。 小试牛刀 由于人类的3000多种疾病大都具有遗传性,所以科学家们早就认为,只有从基因修复入手,才能根治许多疾病,这就是基因疗法。基因  相似文献   

7.
医学上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恶性肿瘤到传染性疾病,基因科学正在使医学实践发生全面变化。给人配备治疗性基因可能还要几十年时间,但科学家正在寻求驾驭DNA的更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文特尔(C.Venter)博士被请去"喝咖啡"了.起因是2010年5月20日,他宣布成功合成人工基因组编码的细胞"辛西娅"(Synthia).虽然,辛两娅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合成生命,但却是人工生命征途上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人工生命"由科学家设计,在天堂和地狱的花名册上未曾登记,上帝未曾相识,完全颠覆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伦理,也威胁着现代科学的生命进化伦理,风险难料.对此,各种利益集团褒贬不一.认同者以为合成细菌是未来新能源的希望,反对者指责文特尔为新一代生物武器和反人类的技术恶魔提供了罪恶通道,更有甚者呼吁将文特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9.
可能需要三十多亿个符号才能把人体的全部化学物质编成遗传密码。据估计,每个人体细胞中都塞着约十万个基因。现在已查明其中约八百个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目前正以每年二百个的速度标出其余基因的位置。今后几年内,这一速度将按指数增长,因此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我们就能看到人体基因图的主要轮廓。科研人员正利用种种遗传工程的手段,来破译生命的密码。他们的一些发现可能使科学家得以在许多疾病发生前就作出诊断,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动态点击     
我科学家成功破译黄种人生命密码我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世界上第一个黄种人全基因组标准图绘制完成。这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基因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黄种人基因组图谱,实现了从1%到100%的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1日,美国裴洛医学院理查德·吉布斯领导的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宣称,他们已破译了棕色大鼠的全部DNA顺序密码。这是继小鼠和人类之后,弄清了基因组顺序的第三种哺乳动物。这一重大突破,将使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生理学、药物学以至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大鼠原是可怕的瘟疫传播者;但自近200年前被用于生理学、医学研究以来,它已成为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今,由于大鼠基因顺序的破译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将大鼠的基因与人类和小鼠直接进行对比的可能性,它在科研工作的作用,无疑将更加举足轻重。现在知道,大鼠约有2 5…  相似文献   

12.
Weat.  DJ 陈泰 《世界科学》1991,13(11):29-31
随着分子医学的成功和最近公布的关于人体基因转移的工作的资料,医务界现在关心的是基因治疗专家们是否能提供有关的商品呢? 虽然一种对科学家来说是很有用的专业治疗方法,可能对有关的病人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可是最近分子医学的成功至少以某种方法使那些对这一领域颇为相信的人们平静下来了.在人体基因染色体失缺的分子杂交方法首次出现的一年内,已多次被用来鉴别胎儿的遗传疾病了.自那以来许多单基因疾病的分子病理学的特征已经被弄清楚了,而遗传学能鉴别诸如  相似文献   

13.
Phil.  P 刘仲华 《世界科学》1991,13(11):28-29
人类医学的基因时代正悄然向人们走来.虽然过去十年遗传学的发展未能引起人们所期望的医学实践大变革,但研究人员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他们终于开辟了一条用一种疗效非凡的新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道路.他们乐观地估计,人类将在未来50年时间里进入这项医学革命的黄金时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细胞免疫学主任布莱兹(R.M.Blaese)博士预言,到那时各种遗传性疾病,甚至包括癌症,都将可以运用基因技术进行治疗——先确定异常的基因,然后将有关的正常基因直接输入人体进行治疗.布莱兹博士告诉人们,目前进行的最大研究项目是探索用基因技术来治疗艾滋病,运用各种方法将某种基因输入T细胞,使它们能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因创建了塞莱拉公司、与美国政府竞争人类基因组测序进程而名扬天下的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J.Craig Venter)日前宣布,他们将发起一项新的研究,目标是利用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制造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生物。文特尔自身的传奇色彩,加上这项研究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使我们再次想起老子的至理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相似文献   

15.
破译神经密码万德芬译为了控制行为,中枢神经系统雇用了一万亿个神经元进行工作。所有这些神经元连接成深不可测的复杂NI经网络,从而使神经科学家而临一场研究神经网络如何工作的挑战。几十年来,许多神经生理学家臆断,神经元的信息量仅仅和它的引爆率有关,它将大量...  相似文献   

16.
国外风靡一时的基因检测,的确可以预先获知自己在健康方面可能遇到的麻烦,特别在精神心理方面。 美国科学家识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还能够解释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是吸烟较多者。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罗伯特·弗里曼医生说,这种基因似乎增加了患严重精神障碍的危险.但并非所有带有这种基因的人都会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科学家渐渐认为人的很我行为皆有基因的因素,并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命运,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命运”的说法。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几种基因,它们决定了我们的“第二命运”——  相似文献   

18.
超越基因组 破译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学真正是 2 1世纪科学。科学家在 2 0 0 1年宣布 ,在花费了 1 0年和 2 4亿英镑之后 ,一项国际性的努力已经在产生一幅人类基因组草图方面获得成功。现正在制订一项有关更大规模的倡议———创建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HUPO) ,以协调人类蛋白质组的破译———即充分认识人体每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领域中的这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当的计划对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和加快药物的发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 ,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一切数据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虽然基因可能提供了生命的蓝图 ,但是根据这些信息产生行为并推动人体…  相似文献   

19.
叶水送 《自然杂志》2016,38(2):147-149
2016年3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先驱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及其团队耗费20年时间,设计并制造出了一种最简单的人工合成生命体,该生命体仅有维持生命所需的473个基因,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基因组。据介绍,研究者利用一种叫做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的技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筛选。该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细胞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一家遗传学杂志披露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日本生物学界将要正式发布新名词:“国木实验”。这是因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有关生物基因工程,特别是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后,有些实验科学可能会突然失去意义的情况下,不得不决定提前发布。事情要从多年前说起。原来,早在四十几年前,日本有几位生物科学家与一家大制药公司秘密联手,在三宅岛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希望通过漫长的实验来证明,生物的记忆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