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桂华  傅杰青  葛之 《科学》2002,54(6):64
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戴维斯(R.Davis Jr)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尤其是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开创性贡献而共享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此项奖的另一半奖给了意大利科学家贾科尼(R.Giacconi),表彰他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中因发现宇宙X射线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的工作为科学家观测宇宙打开了两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能核乳胶协作组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88年12月25~29日在湖南教育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湖南教  相似文献   

3.
探索宇宙的奥妙,预测宇宙的未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就是表彰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因为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贾科尼因为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4.
王仲 《科学》2002,54(6):58-59
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的戴维斯(Raymond Davis,Jr)、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和日本的小柴昌俊.其中戴维斯和小柴的贡献在于将高能和粒子物理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中微子,他们经过1960年代以来的努力工作找到了来自太阳和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辐射,从而确定了中微子的一些内部性质,也确立了中微子天文学的地位.贾科尼不仅是国际知名的高能天体物理学家,也曾长期担任天文学界几个重要科研单位的领导人.他得奖的部分贡献是在1960和1970年代通过空间观测手段发现了来自天体的X射线,开创了X射线天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13,(18):1784
第4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IPAC’13)于2013年5月12~1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IPAC)是粒子加速器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由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粒子加速器会议APAC,EPAC和PAC合并,每年召开一次.IPAC’13是第二次在亚洲召开的IPAC系列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ACFA)、美国物理学会(APS-DPB)、欧洲物理学会(EPS-AG)、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等的  相似文献   

6.
刘湧泉 《科学通报》1959,4(17):563-563
我国科学工作者注意机器翻譯这个問題是从1956年开始的。不过当时注意这个問題的人还不很多,从事研究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只是在苏联英俄机器翻譯的实驗成果传到中国之后,机器翻譯这个問題才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1958年起,机器翻譯研究工作开始正式进行。最初的工作是分散地进行的。1958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計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了机器翻譯研究組,該組在与語言研究所的密切合作下专門进行俄汉机器翻译。同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語言研究所正式成立了专門的研究小組,該組与計算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俄汉机器翻譯,与外国語学院合作研究英汉机器翻譯。同年  相似文献   

7.
人类个体基因组:精彩的故事和争论 2007年10月11日,由深圳华厦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共同绘制的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宣布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8.
张闯 《科学》2013,65(5)
正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格拉肖(S.Glashow,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教授1994年应邀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作题为"高能物理的未来"演讲时,用一条首尾相衔的蛇向听众讲述了物质从宇观的天体、宏观的物体直到微观的  相似文献   

9.
正国人对屠呦呦拿下诺贝尔奖的兴奋尚未退却,又一项世界级科研大奖落入我国科学家囊中,引起世人瞩目。2015年11月9日,由俄罗斯富翁尤里·米尔纳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成为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5个团队之一。这是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担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9年他因提出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第一个获此项殊荣的日本人。1948年汤川秀树赴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3年回国。日本政府为了表彰汤川秀树,在京都大学设立了基础物理学研究所,由他担任第一任所长。汤川秀树一生热爱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对自己的物理学研究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11.
唯渗 《科学之友》2005,(12):42-43
钮经义(1920-1995雪生物化学家,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赵志强 《科学通报》1986,31(21):1620-1620
音叉式引力波天线是用来探测脉冲星低频连续引力波的谐振型天线。目前,高能物理研究所引力室正在研制用于探测Ve1a脉冲星引力波的集中质量音叉天线其谐振频率为22.4Hz。由于谐振频率较低,而且地面振动的低频成分较强,所以这种天线的隔振问题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5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第24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研讨会(HKT)联合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大会)于2009年8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会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信息     
μ中微子和电子碰撞实验取得重要结果最近,美籍物理学家莫玮教授等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派往费密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合作,在进行μ中微子和电子碰撞的实验中,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十多年前,魏因贝格和萨拉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用的永磁磁体有混合型永磁磁体和调变磁化方向型永磁磁体两类。前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徐建铭等教授又提出了两种新型的永磁磁体,即调变厚度型永磁磁体和调变宽度型永磁磁体的设计方案。这两种永磁磁体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可采用软铁屏蔽等优点。现此发明已向专利局申请了专利。《永磁磁体技术的新发展》一文对这两种新型永磁磁体的设计方案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秋天 ,金秋送爽。对于刚刚发射完“神舟”三号飞船 ,又准备发射“神舟”四号飞船的航天人 ,尤其是对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动力学环境实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 ,更是贵客盈门。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侧 ,那个气势不凡的院落 ,那个曾经被誉为托起中国航天人之梦的必经之地 ,迎来了物理学家、 1 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丁肇中教授此次是第二次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早在六年前 ,以丁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就利用航天飞机搭载磁谱仪为探测太空的实验项目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进行了成功的合…  相似文献   

17.
1984年全国拓扑学学术讨论会于8月28日至9月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数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筹办的。与会代表共138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  相似文献   

18.
郑志鹏  江向东 《自然杂志》1996,18(3):141-145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一分为二:一半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奖励他探测到了τ轻子;一半授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奖励他探测到了中微子.自然界的这两种亚原子粒子的实验发现均获诺贝尔奖,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其中关于中微子探测实验的获奖,尤其令人称道.这有两个缘故:其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以来,没有一个研究项目像中微子实验项目这样两次获奖(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施瓦茨和斯坦博格因发现μ子型中微子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二,没有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像赖因斯这样事隔42年后才获奖.这两点,至少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史上都创造了纪录.  相似文献   

19.
沈汉镛 《科学通报》1964,9(7):649-649
中国科学院于1964年4月21—29日在上海召开农药研究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华东昆虫研究所、中南昆虫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以及与中国科学院协作关系特别密切,应邀参加了会议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出席人数共35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农药及抗菌  相似文献   

20.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2):34-34
刚刚得知自己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对自己获奖多少有点意外,他谦虚地对当地媒体说,获奖的成就是属于一个团队的,自己只是集体的一员。霍尔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同时还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下属的联合天体物理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这个实验室目前的工作已不局限于天体物理,霍尔的专长领域——激光测量是这家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该研究所迄今已有2名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尔很推崇今年与其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哈佛大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他说,格劳伯是量子光学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现年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