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与电信行业迅速发展.文章通过对基于短信增值服务和物流管理调度的研究,架构了基于短信增值服务的物流管理调度平台.平台包括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公司指挥调度系统以及短信应用服务系统,这几套系统即可独立使用又可整合成一个大型的物流调度信息平台.整合后的系统在物流调度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的物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对物流调度平台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分析分布式运作的快运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设计一个基于B/S模式的快运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由总部业务管理、站点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3个子平台12个功能模块组成,能够实现快运物流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杨林 《海峡科学》2015,(4):52-53,56
物流行业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物联网与现代物流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的全过程中,使物联网技术与相代物流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技术体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联网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大致可包括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电子监控平台三类。该文详细论述了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物流信息技术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4.
夏耘 《咸宁学院学报》2009,(Z1):119-120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步伐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应用于高校教学过程管理中,将会开拓现代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效率,提高过程管理的准确性,使繁杂的教学过程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变得有序、高效,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徐国海 《科技信息》2009,(32):I0219-I02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势必将带来一场流通领域内的革命,传统的物流行业的流通模式必须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日趋强烈,构建一个全面、即时、快捷、使用方便的物流信息的协同平台迫在眉睫。实践表明,凡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物流行业中的先进企业,必是物流技术发达的企业;缺乏良好的物流网络系统,将导致较高的流通成本。因此,构建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将成为物流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求该平台能够供个人或企业发布、浏览、查询相关的物流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语音、移动网络等方式方便地与该平台交互,真正意义上方便整个用户群体,以便及时获得即时信息。  相似文献   

6.
虚拟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虚拟物流和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虚拟物流组织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的4层结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共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方法.最后建立了虚拟物流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5层体系结构.结果对于虚拟物流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Android移动智能设备平台的无线移动访问和电子地图等功能应用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移动设备平台的规划导航路径算法.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识别、跟踪和查询等功能,实现了对车辆和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框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基于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总体功能及其功能子模块的讨论,提出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层次模型和结构模型,并对结构模型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明确了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为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节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 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益, 提出了一种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 融合了物流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单独信息平台, 解决了区域内信息孤岛的问题,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方案中的技术构架与逻辑框架, 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浅谈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令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180-181,195
阐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应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规划出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模式(即体系结构),并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航空物流具有快捷、高效的优势,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国内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整个航空物流链条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物流信息难以共享。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航空物流平台管理系统,结合航空物流业务特点,给出了信息平台的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案,并探讨和分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的理性回归,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新的建设和改造周期,对汽车供应链的信息协作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国内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等问题,在分析汽车产业LLP产生背景及其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LP的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系统的设计。在对汽车物流业务体系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货主经销商、服务站和LLP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汽车产业链整体效益,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沈阳、大连、锦州-葫芦岛为物流城市核心,以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锦州-葫芦岛为轴心的辽宁区域特色"轴心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物流产业带动辽宁经济的加速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的重要手段。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海西三群联动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特征,发现海西三群联动的问题主要是在三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物流专业人才。因此,海西三群应认清各自在共生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协调好三群内部和三群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借力产业集群,助推耦合联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和人才机制,以促进三群联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物流产业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实现了物流产业的率先发展,总量的持续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在总值增加的背后,存在个体发展群体落后、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的现象,建立现代化物流园区,可以使物流产业得以规范化、科学化地发展。在纵观国内物流产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太原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企业为主导的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6.
第3方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分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是物流企业的内部运作环境和操作平台,是建设专业化的物流系统的指导依据,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组织框架。讨论了体系结构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分4个层次,展开论述了专业化的物流系统体系的结构设计,其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平台、技术装备平台、知识平台、组织平台、业务平台和功能平台,并分析了所有的平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最扣对我国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实施要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予 《山西科技》2010,(6):9-10
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不断变革的物流模式提供了保障与活力。当业界广泛认同第三方物流的时候,一种基于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悄然出现。在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运作还不是很规范。目前市场的物流业还仅仅是为了给供货商和客户构建货流渠道,缺乏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对物流业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统一的管理,这样的责任就落到了第四方物流机构的身上。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等问题,在分析汽车制造业LLP产生背景及其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LP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的设计;研究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架构的研究,实现对汽车物流业务体系中零部件采购物流、入厂物流、整车销售物流及售后备件物流信息的整合,实现物流信息平台与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汽车产业链整体效益,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以物流信息为中心,以信息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政府、金融、税务、海关、社区等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各种资源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构筑统一开放的公共信息平台,并提供“一站式”物流信息化服务。论文首先分析研究了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模型和城市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结合网格计算和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现代物流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现代物流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模型——六层次体系结构模型。其技术特点是支持动态、异构虚拟组织的项目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其核心是资源操作系统。六层次体系结构模型从上至下依次为表现层、增值业务层、应用服务层、资源操作系统层、资源层和基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