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究晶种添加量对于结晶动力学尤其是生长动力学的影响,以KNO3-H2O溶液为模型体系,结合光测法开展了添加晶种的间歇冷却结晶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可反映结晶固相信息的体系透光率的变化曲线,结合溶液质量比和相对过饱和度等实测数据,借用前期所建的模型方程,拟合得到了结晶体系的成核与生长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回代计算的方法,考察并分析了晶种添加量对于结晶成核与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添加量的提高,结晶体系的成核效应逐渐减弱,生长效应逐渐增强,晶体产品的粒度更趋于均匀;同时,单个晶体的线性生长速率却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产品的平均粒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结晶助剂在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结晶助剂(CGM)在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CGM对二次成核和附聚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粒度分布及扫描电镜(SEM)照片的对比,探讨CGM对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成核过程中,添加微量CGM的溶液中一开始会形成大量的二次成核,但是,这些二次成核细粒子会被立即吸附到晶种表面或者快速附聚而形成大孔隙的聚合体,从而使得二次成核的细粒子数量减少;在附聚过程中,添加微量CGM有助于提高附聚阶段的黏结过程,形成结实的块状六角几何形状的附聚体;添加CGM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时颗粒的破裂,从而形成完全黏结的附聚物。 相似文献
3.
用解偏振光强法 (DLI)和粘度法研究了 PET/Al2 O3体系从熔融态等温结晶的动力学过程及分子链的结构 .结果表明 ,无机成核剂 Al2 O3对 PET的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并使反应产物 PET的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了 PET的等温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掺加晶种的生料在煅烧过程中C3S生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分析了在掺加晶种的生料中再掺加复合矿化剂对C3S生成速度和生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设计了一种利用塑料光纤实时监测硝酸钾溶液升温过程中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实验装置.利用硝酸钾溶液折射率随浓度改变和塑料光纤受热膨胀两种机制,实现了对溶液温度的实时监测.通过研究温度和溶解度的关系,可以同时监测硝酸钾溶解度.结果表明,在25℃~70℃范围内,输出改变了5dB,测温曲线线性度为0.998 5,溶解度曲线线性度为0.991 5.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加入能使芳香反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峰发生红移.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混合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值λmax随pH的增大而减小.这被解释为在pH=1的酸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形式存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与芳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阳离子-∏相互作用.在pH=13的碱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根的形式存在,邻苯二甲酸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引力作用.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发现芳香反离子与胶团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比各组分的表面张力低,其原因归结于邻苯二甲酸氢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阳离子-∏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采用伊尼奥小单孢菌F003为产生菌的西索米星发酵过程具有典型的非生长耦联特征,西索米星浓度大于0.50 g/L将明显抑制产物合成.建立了符合不同时期微生物代谢特性的西索米星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和回归,模型拟合偏差平方和≤6%,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西索米星发酵过程菌体的生长、底物的消耗和产物的合成.菌体生长期动力学模型参数μm、KS、KX、m分别为:0.058 h-1、4.046 g/L、0.433 g/g、0.0001 g/(g.h);产物合成期动力学模型参数μm、KX、K2、N、YX、YP、m分别为:0.058 h-1、60.556 g/g、1.198 g/(g.h)、0.606、0.090 g/g、0.095 g/g、0.00173 g/(g.h).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初始淀粉浓度为50.0~70.0 g/L时西索米星的发酵过程特性. 相似文献
12.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6)
目的:提出了1种新的利用K_4Fe(CN)_6的结晶抑制作用脱出石材孔隙NaCl可溶盐的方法.方法:通过X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对脱盐样品进行表征.以山西砂岩和四川砂岩为例,研究了不同的孔隙结构对K_4Fe(CN)_6结晶抑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K_4Fe(CN)_6对NaCl的结晶抑制作用的过程和机理.结果:K_4Fe(CN)_6对Na~+具有吸附作用,这阻碍了离子的迁移,抑制晶核的形成,在结晶过程中使Na Cl由原来的立方晶型变成树枝状晶型,促使晶体不均衡性生长形成树枝状结构,发生盐岩蠕变,石材毛细管结构越丰富,越利于盐岩蠕变的发生.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_4Fe(CN)_6的浓度越大,Na Cl在岩石表面析出的量越多.考虑到脱盐后岩石表面的状况和孔隙残留量,选取0.01 mol/kg K_4Fe(CN)_6溶液作为最佳脱盐浓度. 相似文献
13.